本书面世于20世纪末。在那时,计算机已开始普遍介入人类生活。作者威廉·J. 米歇尔教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而卓绝的研究。其研究领域十分开阔,涉及建筑学、媒介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本书则是在这一跨学科背景中展开。它从当时既有的生活形制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况,对未来的人类生活进行了一系列设想。在这些构想里,从宏大的生活时空,到细微的身体发肤,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时间重置,建筑重组,身体和思维也重新调整。而这一切,也就是“互联网 ”时代的我们正经历和将面临的境况。很大程度上,米歇尔教授的多数预言已经逐一得到实现,但他的思路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崭新的,而这正是本书所要为读者呈现的重点。本书从技术出发,却不止步于技术,而是对未来之可能的情动。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随笔形式写就,但同时也是严谨的学术创作,非常具有可读性,又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启迪想象的经典之作。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我们构建建筑,建筑建构我们。凭借清新的智慧和明晰的写作,米歇尔成功地为“互联网 ”时代的我们更新了那条格言。他对21世纪人类生活的畅想,为我们这一代“数字原住民”留下了怎样的启发?·时至今日,作者所构设的这座“比特城市”已然实现,书中所畅想的“奇观”也已降临于世,阅读本书不免会有“不合时宜”之感,但这部兼顾可读性和学术性、好似现代启示录的“过时的科幻作品”,在激发人类描绘未来生活图景的想象力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互联网 ”时代的我们而言,理应拿出比作者在二十多年前预言未来生活时更大的勇气,去为我们的下一个世纪及更远的未来绘制一幅愈发迷人的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