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期钟敬文留学日本和留日前后中日学者公开发表的民俗学著述。这批中日学者著述都有对话性的问题,连他们的学术资料系统也有对话性的要求,对话的形式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呈现出跨文化理论的对话性方法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当时对话的主要方法,是双方互相约稿,或者就某个观点直接发表文章,求教与答疑一来一往,追求真理的精神与平等的对话意识共存,这符合我们直到今天也在讲的跨文化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本书从钟敬文和他的同时代中日学者超出各自学科背景的事实出发,去描述和分析这批文献;从他们解决问题的历史收获出发,去理解他们的不乏争议、却积极求同存异的过程,这应该是在跨文化视野下研究问题的好处。 本书与《跨文化民俗学 : 钟敬文留日个案研究之一》是姊妹篇,但又有不同的任务。在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的系统中建设民俗志,有两个目标:一是给具有*性和独特性的民俗文化研究留有一席之地,二是面对无解的多元,保持乐黛云和金丝燕所注重的“文化间距”与多义项的“共存”的学术理性,我相信这是更高层的人文科学精神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