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与老子一起思考


作者:史贤龙     整理日期:2018-11-15 09:16:40

  《老子》的注译与解读,首要在择定“文本”,否则是以讹传讹,注译更是错上加错,徒劳无益。本次注解,做了四个工作:考、释、译、论。考,即考订《老子》原文的文本。以帛书乙本为基础,帛书甲本、郭店本、王弼本校正相关阙文,将确定后文本改为简体字,以方便今人通读原文,本书的字释中说明使用今字的来源。释,即字意的解释,将老子每章里的重要字词,逐字解释,尤其注意还原该字、词在老子时代的意思,及在老子书中的意思,避免用佛教化以后的字义去误读春秋时代中国原生思想的老子。译,即白话翻译,这是个费力难讨好的事情。我赞成得鱼忘筌,字释与白话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回到老子原文,而不是关注原文的注释与翻译。通过字释与翻译能够理解老子原文的读者,完全可以“过河拆桥”。论,即解读老子的每章思想,这是每一个原典注解者的精髓所在,是考验每个注解者见识水平的凭证。每一家的论都不免有宣泄的情绪在,这是个好事:如果只是亦步亦趋注释原文,读者直接看原文的5000多字就好了,何必再去看一本2、30万字注解的厚书呢?自然因为议论的部分,本身也是一部“次生性原创”的著作。《老子》的注译与解读,首要在择定“文本”,否则是以讹传讹,注译更是错上加错,徒劳无益。本次注解,做了四个工作:考、释、译、论。考,即考订《老子》原文的文本。以帛书乙本为基础,帛书甲本、郭店本、王弼本校正相关阙文,将确定后文本改为简体字,以方便今人通读原文,本书的字释中说明使用今字的来源。释,即字意的解释,将老子每章里的重要字词,逐字解释,尤其注意还原该字、词在老子时代的意思,及在老子书中的意思,避免用佛教化以后的字义去误读春秋时代中国原生思想的老子。译,即白话翻译,这是个费力难讨好的事情。我赞成得鱼忘筌,字释与白话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回到老子原文,而不是关注原文的注释与翻译。通过字释与翻译能够理解老子原文的读者,完全可以“过河拆桥”。论,即解读老子的每章思想,这是每一个原典注解者的精髓所在,是考验每个注解者见识水平的凭证。每一家的论都不免有宣泄的情绪在,这是个好事:如果只是亦步亦趋注释原文,读者直接看原文的5000多字就好了,何必再去看一本2、30万字注解的厚书呢?自然因为议论的部分,本身也是一部“次生性原创”的著作。 本次注解,采用马王堆帛书乙本为底本。帛书本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帛书派原教旨主义者据此认为应该叫《德道经》,这种争执意义不大,老子的道与德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通行本《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篇(王弼本)沿袭已久,若无章节序号的对应,会增加读者的阅读困扰。本注本存王弼本(即通行本)篇号,按帛书乙本顺序解读,每篇均标通行本(王弼本)与帛书本对应篇号,通行本章节编号放右边做备注,以方便读者查对。采用德篇、道篇各自单独序号、分册出版的方式,让德篇与道篇并行呈现。
  读《老子》的人很多,但能真正读通的人不多;推崇道家的人很多,但能说清道家真谛的人不多。史贤龙的这本书,可以给人们阅读《老子》提供一个新的坐标。作者有言:“有信仰则无是非,有门派则无真理”,深得读书三味。所谓三味者,传言为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载:“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用现代眼光看,读《老子》,可从文史哲不同角度切入。文史哲三科相比而言,文以想象力见长,史以占证据见长,哲以搭架构见长。严复不同于常人以哲学家眼光看老子,独具慧眼指出老子的史家本质,在《老子评语》中云:“吾尝谓老子为柱下史,又享高年,故其得道,全由历史之术。读执古御今二语,益信。”而史贤龙之著,打通文史,回归哲慧,纵贯古今,放眼中外,妙语迭出,在当今的老子读本中别具一格,深读有深读的回味,浅尝有浅尝的机敏,可给读者不同的启发。——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文瑞教授 点评推荐





上一本:北京魅力 下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与老子一起思考的作者是史贤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