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江户风俗绘本


作者:菊池贵一郎     整理日期:2018-11-15 09:16:05

  ★ 16开精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浮世绘风格插图居多,再配以诙谐的江户风格的解说文,读起来生动有趣★ 本书记录的很多风俗源自中国,但在中国已经失传★ 此中文版所据版本是1965年的再版本,由青蛙房出版,初版原名为《江户府内——风俗绘本》,1905年由东阳堂出版,再版版本保留了原书中数量众多的绘画,并配以大篇幅的解说文字,更加栩栩如生★ 书中内容以一年十二个月为时间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着力描写江户时期的街市风貌,中篇着重介绍家庭习俗,下篇则是作者增补的一些内容,以杂记的形式呈现。此书内容之丰富,堪称此类作品之首,诸多有关江户时期风土民情的近现代文学作品,皆以此版本为参考江户时代(1615—1868),也被称作德川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少有的稳定时期,两百年的有序发展,为现今的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历史,曾经的日本,紧紧跟随中国的脚步,大到政治经济体制,小到吃穿住用行等生活习惯,均可窥见中国古文化之风。然而,明治维新——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变革,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扫清障碍,为日本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自此,日本不再唯中国文化马首是瞻,转而向更为先进的西方学习,体制的西化带动生活方式的西化,传统风俗受到空前冲击,很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化,旧历被西历取代,人们脱下和服穿上洋装,餐桌上开始摆上面包黄油,生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江户时代后期,由于商人阶层的崛起,反映民生题材的各类艺术形式开始受到欢迎。绘画方面,相对于以奢侈画风见长的传统绘画形式“大和绘”,民间社会发展出风俗画。它的题材包括普通市民、歌舞伎、风景等。同时,风俗画发展出使用木版印刷技术可作大量生产的“浮世绘”,成为江户时代中后期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后来,这一画种更加成熟,被大量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绘本文化空前发展。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此书为浮世绘大师菊池贵一郎所著,着重体现江户末期江户城的风土人情。菊池贵一郎生于嘉永二年(1849年),卒于大正十四年(1925年),一生经历江户、明治、大正三个时代,见证了西风东渐过程中江户城的种种变化,目睹了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被人民遗忘的严峻现实,于是执笔创作,将自己记忆中的江户时代呈现于纸上,描绘了当年江户城的传统习俗以及人情往来。 
此中文版所据版本是1965年的再版本,由青蛙房出版。其首版原名为《江户府内——风俗绘本》,1905年由东阳堂出版。再版版本保留了原书中数量众多的绘画,并配以大篇幅的解说文字,更加栩栩如生。此后陆续还有新版本问世,但内容形式大都以青蛙房版本为模板。 
书中内容以一年十二个月为时间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着力描写江户时期的街市风貌,中篇着重介绍家庭习俗,下篇则是作者增补的一些内容,以杂记的形式呈现。此书内容之丰富,堪称此类作品之首,诸多有关江户时期风土民情的近现代文学作品,皆以此版本为参考,可见其权威。 书中涉及众多官职、物品、节日、服饰名称等专有词汇,鉴于本书性质,中译本尽量保留了这些词汇的原有表述,对于读者难以理解的词汇,则以脚注的形式进行解释说明。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译者重新编订了目录,修正了排版中的一些小错误,调整了插图的位置,使图文能够一一对应。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几千年,一本《江户风俗绘本》,读者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江户末期江户城的风貌,更能窥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书中描绘之风貌距今已百年有余,百年之间时代巨变,当今的日本早已焕然一新,这本书,便成为我们了解江户末期江户城风土人情的宝贵资料。 
  《江户风俗绘本》是日本风俗绘本,细致描画了日本明治时期江户府(今东京)的市井风俗。《江户风俗绘本》浮世绘风格插图居多,再配以诙谐的江户风格的解说文,读起来生动有趣。
  《江户风俗绘本》分为前篇、中篇和后篇三部分,前篇包含12个月街市风貌,中篇为12个月的家庭风貌,后篇是无关季节和街市的杂项,是随意写下的一些内容。其中的很多风俗来源于中国,但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消失。《江户风俗绘本》既有日本文化和风俗史的资料价值,且文字好读,图片很美,又可为兴趣读者提供知识。中日两国文化同源,将日本近代风俗史图书引进中国,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化很有意义。





上一本:筒子楼的故事 下一本:媒介转型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变迁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江户风俗绘本的作者是菊池贵一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