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对外贸易有千百年的历史,而近世粤商的勃兴,以十三行行商为开端。清中前期广东行商盛极一时,孕育了那个时代的“世界首富”,它也号称“天子南库”,与“皇商”身份的晋商一样,得到皇权庇护,各自垄断南北对外商业来往及厚利。 但广东濒临南海,粤人惯于出洋谋生,又最早遭受西方经济和武力入侵,见识过欧风美雨,粤商后来的发展,逐渐走上与晋商不同的轨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即以粤籍侨商为强大海外金主,发动反满反皇权革命,入民国后,粤商与革命割据政权彼此的关系,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即便是后来与山西一样,一度实行半独立的地方自治,但广东经济上仍采取对外(主要通过港澳,面向南洋)开放的姿态,有别于阎老西的闭门造车。 粤商“山高皇帝远,闷头挣大钱”的心态,使得它们在近代以来中国历次主动或被动的中西政经交往中,总能走在最前列。但粤商也有其短板,因复杂的地缘和族群分野形成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帮商人,固然各有杰出的俊彦和骄人的业绩,但彼此的差异和竞争,使得粤商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大帮,与抱团对外、打遍天下的浙商相比,凸显其各自为战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