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孩子生命的最初3年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30年! 越来越多年轻父母在孩子3岁前不辞辛苦地陪伴孩子上各类早教班、参与形形色色的技能培训,认为这样就能在孩子大脑发育高峰期对孩子智能进行充分开发。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读《早教的秘密》你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它完全颠覆了你头脑中固有的对早教的看法。 本书作者李子勋系央视知名心理专家,他既具备西方心理学及医学知识素养,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具备各种临床案例。针对当下的早教热潮,他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充分接触大自然、亲密的家庭关系与循序渐进的养育节奏,是孩子早期成长的三大重要前提。如何在拥挤的城市、匮乏的自然资源与疯狂的早教风潮中去实现这三个理想环境则是《早教的秘密》一书主要探讨的问题。 书中分阶段介绍了孩子3岁前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让年轻的父母更多地去了解、尊重和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从而在育儿中减少一些焦虑和盲从。作为心理医生,李子勋有着大量的临床案例,书里也就孩子早期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 李子勋 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特邀嘉宾;《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专栏作家。 他是国内较早将心理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心理学家,也是国内最受读者、观众关注的心理学专家。 李子勋曾出版《家庭成就孩子》《你在为谁而活》《婚姻的烦恼》《陪孩子长大》《根源舞》《问问李子勋》等,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0000册。
目录: 自 序 让育儿回归自然 /XXI 第一章 接纳孩子生命成长的自然顺序 /001 第一节 让孩子成长为自然人,而不是人造人 /003 第一个假定:自然是生命之母 /007 第二个假定:自然的智慧高于人类的智慧 /009 第三个假定:生命是共用的意识场 /012 第四个假定:万物皆信息 /017 第二节 保护好孩子的全脑思维 /023 第三节 生命诞生的三重门 /027 第一重门:自主呼吸 /030 第二重门:磁性变化 /031 第三重门:皮肤知觉 /034 第四节 真正的胎教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天赋 /037 第五节 自然分娩——妈妈的首选 /044 第六节 育儿,要遵循三个自然法则 /049 相互依存,人不能独立存在 /050 节能,不能过度开发孩子的生命能量 /052 只取所需,育儿请持一颗平常心 /055 第二章 协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059 第一节 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自然气息的滋养 /061 第二节 提升孩子心智的最佳途径——亲近自然 /064 第三节 延缓语言发展,保护孩子的知觉能力 /067 第四节 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 /075 第五节 父亲在养育中的角色 /085 第六节 东西方婴儿生存环境比较 /088 第七节 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与孩子交谈 /092 第八节 别过度喂食孩子的好奇心 /094 第九节 让孩子的自恋之花自在开放 /097 第三章 3岁前,早教重在唤醒 /101 第一节 半岁前,依恋关系建立雏形期 /103 孩子,让母亲的生命回到原初状态 /103 婴儿可以成功改变家人之间的关系 /106 出生后前3个月,母亲要与孩子时刻相伴 /108 抚触:唤醒孩子肌体功能,刺激大脑发展 /110 母亲的陪伴利于孩子建立最初健康的依恋 /112 第二节 半岁到1岁:依恋建设黄金期 /117 依恋的完成 /117 情绪大的孩子生命力强 /120 视听能力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促进 /121 第三节 1岁到2岁:知觉高速发展期 /128 1岁儿童的认知特征 /128 以实物刺激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 /131 说话晚的孩子具有更好的思维能力 /136 第四节 2岁到3岁:自我意识发展期 /139 不要过早赋予孩子价值观 /143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情达意 /147 在同龄孩子的相伴中发展关系能力 /149 俄狄浦斯情结 /151 儿童自我意识的最初构建 /154 第五节 生命之初的知觉发展 /156 触觉:婴儿最初发展的知觉 /156 嗅觉:孩子探索环境最重要的手段 /160 味觉: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家 /165 听觉:2岁前,让孩子的听感细胞获得饱满刺激 /170 视觉:婴儿的辨色能力可以跟计算机媲美 /180 第四章 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 /189 让孩子在自然中接受心智滋养 /191 丢掉育儿中的愧疚感 /193 正面思考,积极看待孩子的缺陷 /194 孩子的问题常常是被观察出来的 /196 女儿爱吮吸大拇指,该怎么办? /198 孩子需要的关注,你给够了吗? /199 孩子到底几岁可以独自睡觉? /200 孩子犯错时,是帮助他建立规则的好时机 /202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204 孩子社交胆怯,父母需以平常心对待 /205 允许婆婆爱自己的孩子 /207 继母应懂得,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210 给孩子需要的,而非他想要的 /213 新妈妈,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接受新生命 /216 面对孩子,多倾听和感受,少干预和纠正 /218 尊重他人,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最初礼物 /220 用渐进的办法引导孩子的性别认同 /223 感恩孩子的到来 /225 巧妙回答孩子的问题 /228 第五章 养育中的重大误区 /231 ——与央视主持人张小琴的访谈 (节选) 后记 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好三大环境 /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