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不等于“受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你要努力寻找真正的自己,发现你的潜能,那会让世界大吃一惊。
作者简介 约翰·泰勒·盖托(1935-),在曼哈顿当了三十年老师,曲于1991年当选纽约州年度教师。同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不倦地为学校改革而奔赴各地演说,行程长达三百多万英里。他的前一本书,《愚弄美国》(Dumbing Us Down)销量十万册。 汪小英,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2006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小学教育。现在做儿童图书策划,义务为移民工子女指导阅读并教授英语。有个十二岁的儿子,身为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受教育过程,支持非指导性学习,加入了不上学组织(unschooling-list@listserv.light-side.net)。
目录:
目录 序:质疑学校 我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谙熟了厌烦的滋味。 第一章 你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 强制教育像一只章鱼,每个人都难以逃脱它的触手。它将死记硬背奉为金科玉律,让人们相信被动的学习、零星的记忆是心智成功的最佳途径。这种习惯的培养是大生产式的教育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第二章 行走伦敦 在开放式的学习里,学生是积极的主导者,谁是老师、谁不是老师,都由学生说了算。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学校之外的生活就是这样。你要么写下你的剧本,要么就得当别人剧本里的演员。 第三章 兰开斯特的阿米绪人 威斯康星州政府痛恨阿米绪人对学校的抵制,试图使用警察迫使他们服从义务教育的法规,但是阿米绪人据理力争,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 大卫?沙诺夫的教室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总裁沙诺夫从小辍学,没钱、没家族背景、没文凭,九岁就在街上卖报纸。但是,在大街上学到的东西,学校里永远学不到。 第五章 赫克托们不是问题所在 像赫克托这样的孩子有数以百万,那些重要人物怀着宗教狂般的热情相信:必须不断击退非理性的、不可预料的人性冲动,并将之禁锢、使其失去魔力,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延续。但是,只有这一种选择吗? 第六章 圣地亚哥之路 西班牙的圣詹姆士墓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此朝圣,以此感受独立自主,与自然亲近,享受历史和文化,并让自己有时间反省。受到这件事的启发,我决心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朝圣之路。 第七章 大规模教育的杀伤力 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灵活的人最有可能幸存,但是学校只奖励死板的、守纪律的人。任何学校能教的东西,在学校之外都能学会。学校关心的不是学习,“赢”才是。 第八章 教育是什么? 现在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生产考试的高分,那其实毫无价值,从始至终,每一届美国总统的成绩都在中下水平。经验明白地证明了,考试成绩是无用的指标,常常让无能的人考中,有才干的人落榜。 第九章给孙女的信 孩子,这个月你就十七岁了,要离家上大学。但我要说:大学对你的前途其实并没那么重要,上或不上,学得好或不好都不重要。十年之后,你不会记得任何教授或是任何一节课,而真正重要的,大学里不教。 第十章 高地中学事件 我在纽约州的一个富家子弟学校演说,会场气氛正浓,忽然一群警察冲了进来,宣布集会到此结束。这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匪夷所思的事了,一直以为只可能发生在德国,至今我还想不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记 强制教育的大厦将倾,非常脆弱,它的致命之处是把各部分黏合在一起的胶水:作为教育目标的标准考试。这种考试鼓励造假、过早决定将来一生的成败,为此,作者邀请你参加“巴托比实验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