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解入门》,旧题清代学者江藩所撰,是为初学者写的启蒙读物,以浅出方式全面介绍阅读国学经学书籍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全书52章,有如52条读书规章,是当今学子了解经学的很好入门。阮元尝为其作序,评价甚高。 此校注本乃以1977年台湾广文书局《国学珍籍汇编》本为底本,重加新式标点,对书中部分语词及文史常识作出简明注释,以疏通文义,为广大对国学尤其是经学有兴趣的读者所用。
作者简介 江藩(1761-1831),字子屏,号郑堂,甘泉(今江苏扬州)人。为一代鸿儒,博览群经,文宗秦汉,曾受业惠栋、江声。一生著述多种,传世者有《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周易述补》、《尔雅小笺》等。
目录 校注前言敍言(阮元)凡例卷一 1 群經缘始第一附“群經分合次第” 2 群經源流第二與“兩漢傳經諸儒”參看 3 群經辨異第三 4 群經辨偽第四附“辨諸子之偽” 5 諸經古文經文第五 6 注家有得有失第六 7 古書疑例第七 8 古經佚文第八卷二 9 歷代經學興廢第九 10 歷代石經源流第十 11 歷代書籍制度第十一 12 兩漢傳經諸儒第十二 13 兩漢通經諸儒第十三卷三 14 南北經術流派第十四 15 漢宋門戶異同第十五 16 國朝治經諸儒第十六 17 近儒說經得失第十七卷四 18 經與經相表裹第十八 19 經與緯相表裹第十九 20 經與子相表裹第二十 21 經與史相表裹第二十一 22 說經必先識文字第二十二 23 說經必先通訓詁第二十三 24 說經必先明假借第二十四 25 說經必先知音韻第二十五 26 說經必先審句讀第二十六 27 說經必先明家法第二十七卷五 28 字學源流第二十八 29 音韻源流第二十九 30 古有六書第三十 31 古無四聲第三十一 32 有目錄之學第三十二 33 有校勘之學第三十三 34 有訓詁之學第三十四 35 有考據之學第三十五卷六 36 解經不尚新奇第三十六 37 解經不可虛造第三十七 38 不可望文生訓第三十八 39 不可妄詆古訓第三十九 40 不可剽竊舊說第四十 41 不可穿鑿無理第四十一 42 不可附會無據第四十二 43 不可有騎牆之見第四十三 44 不可作固執之談第四十四 45 門徑不可不清第四十五 46 體例不可不熟第四十六卷七 47 不可增字解經第四十七 48 不可妄改經文第四十八 49 方音異同不可不曉第四十九 50 制度沿革不可不知第五十 51 平日讀書課程第五十一 52 科場解經程式第五十二卷八 附選 箕子之“明夷”解周中孚 《易》“伐鬼方”解李方湛 《考工記》“五材”解黃以宏 五霸考蔣炯 周初洛邑宗廟考吳文起 深衣考周以貞 八卦方位辨吳俜 文王稱王辨鄒伯奇 緯候不起於哀平辨李富孫 辟雍太學說孫同元 八蜡說金錫龄 格物說徐養原 釋能段玉裁 釋貫金鶉 釋枋侯度跋(徐儀吉) 校注前言敍言(阮元)凡例卷一 1 群經缘始第一附“群經分合次第” 2 群經源流第二與“兩漢傳經諸儒”參看 3 群經辨異第三 4 群經辨偽第四附“辨諸子之偽” 5 諸經古文經文第五 6 注家有得有失第六 7 古書疑例第七 8 古經佚文第八卷二 9 歷代經學興廢第九 10 歷代石經源流第十 11 歷代書籍制度第十一 12 兩漢傳經諸儒第十二 13 兩漢通經諸儒第十三卷三 14 南北經術流派第十四 15 漢宋門戶異同第十五 16 國朝治經諸儒第十六 17 近儒說經得失第十七卷四 18 經與經相表裹第十八 19 經與緯相表裹第十九 20 經與子相表裹第二十 21 經與史相表裹第二十一 22 說經必先識文字第二十二 23 說經必先通訓詁第二十三 24 說經必先明假借第二十四 25 說經必先知音韻第二十五 26 說經必先審句讀第二十六 27 說經必先明家法第二十七卷五 28 字學源流第二十八 29 音韻源流第二十九 30 古有六書第三十 31 古無四聲第三十一 32 有目錄之學第三十二 33 有校勘之學第三十三 34 有訓詁之學第三十四 35 有考據之學第三十五卷六 36 解經不尚新奇第三十六 37 解經不可虛造第三十七 38 不可望文生訓第三十八 39 不可妄詆古訓第三十九 40 不可剽竊舊說第四十 41 不可穿鑿無理第四十一 42 不可附會無據第四十二 43 不可有騎牆之見第四十三 44 不可作固執之談第四十四 45 門徑不可不清第四十五 46 體例不可不熟第四十六卷七 47 不可增字解經第四十七 48 不可妄改經文第四十八 49 方音異同不可不曉第四十九 50 制度沿革不可不知第五十 51 平日讀書課程第五十一 52 科場解經程式第五十二卷八 附選 箕子之“明夷”解周中孚 《易》“伐鬼方”解李方湛 《考工記》“五材”解黃以宏 五霸考蔣炯 周初洛邑宗廟考吳文起 深衣考周以貞 八卦方位辨吳俜 文王稱王辨鄒伯奇 緯候不起於哀平辨李富孫 辟雍太學說孫同元 八蜡說金錫龄 格物說徐養原 釋能段玉裁 釋貫金鶉 釋枋侯度跋(徐儀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