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答问校证(国学初阶)(繁体版)》内容简介:子言“《易》之兴,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言“当文王与纣之事耶”,以此证之,则彖词、爻词之非文王周公作可知。作《易》大氐西岐之人,生于殷之末世,于《小畜》《小过》言“自我西郊”,《随》言“西山”,《升》言“岐山”知之。而《彖》《爻》之旨不同,必出两人之手也。 问:古人一字有数读,何欺?日:非有数音也,方言也,如《易》彖象是陕西音,《彖传》《象传》是山东音。推之经史百家皆然。 鲁赐《诗传》与申培《诗说》大同小异,余以为鲁申培弟子有东海太守鲁赐,明嘉靖中丰坊所作伪书二种,一《诗说》、一《诗传》,非托于卫端木赐,乃托于东海太守、培之弟子耳!后人以讹传讹,遂以为孔子弟子子贡也。
作者简介: 朱骏声(1788~1858),中国清代文字学家。字丰芑,号允倩,道光乙酉举人,官扬州地教谕。晚年又号石隐,清代大学者,自署元和人。十三岁受读《说文解字》,十五岁师从钱大昕,钱大昕十分欣赏他,说:"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 雍正二年(1724)分江苏省长洲县置元和县,1912年元和县与长洲县并入吴县,有关传记或作江苏吴县人。博学无书不读,娴习经史,擅长诗赋词章,著作甚多。刻板的只有《说文通训定声》和《传经堂文集》。《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胡适在为朱起凤《辞通》写的序里说,《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有创见的书"。此外,还著有《礼仪经注一隅》、《夏小正补传》、《小尔雅约注》、《春秋左传识》、《离骚补注》等。以及堪定而未刊行者《尚书古注便读》、《春秋三传异文核》、《小学识馀》、《六书假借经证》、《秦汉郡国考》、《天算琐记》、《经史问答》、《岁星表》等。
目录 弁言 經史答問敘 經史答問卷一 經史答問卷二 經史答問卷三 經史答問卷四 弁言 經史答問敘 經史答問卷一 經史答問卷二 經史答問卷三 經史答問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