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义理》为作者邓国光多年心血的结晶,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对先秦时期经传与诸子以及两汉著作中“理”义的流变、魏晋南北朝文论的经学演绎、南北朝国史所承继的经学传统、清代经学流变等问题作了重点探讨,其中探幽索隐、比堪不同文献记载,从纵向上对中国经学义理之演变作了实事求是的考察,凸显了中国经学演进的内在理路与发展脉络。同时作者成功地做到了将宏观的探讨、把握与微观上的阐发、分析二者相结合,通过对历代经学著作、以及子学、史学与文论著作中经学意蕴的阐发、梳理, 总结出各个时代经学流变的特点和精神。
作者简介 鄧國光,1955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三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師從蘇文擢教授治古文,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師從李雲光教授、牟宗三教授、羅夢册教授研治古學,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師從陳耀南教授研治古文論。曾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中文學院院長,現任澳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主攻思想與文論,發表有關經學、子學與文學的專書和論文凡六十種。
目录 先秦兩漢編:觀念與原理一、“理”:核心經世觀念的源流二、“王道”與“道術”:《尚書·洪範》的啟示三、“聖王”與“立極”:《尚書·洪範》的經典範式四、《春秋》與“素王”五、“保民”:《春秋穀梁傳》義理要論六、經學義理的營構與經學家法 中古經學編:會通與體用七、魏晉南北朝文論的經學演繹八、《文心雕龍·原道》與韓愈《原道》義勘議九、聖化貴文:《文心雕龍·徵聖》詮義十、南北朝國史《魏書》、《宋書》、《南齊書》三書《經》論勘議十一、孔穎達《五經正義》“體用“義研究:經學義理營構的思想史考察十二、顏師古的《論語》注解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唐代貞觀經學探要十三、杜佑《通典》的經學本質 清代及民國編:詮釋與世變十四、康熙與乾隆的“皇極”漢、宋義的抉擇及其實踐:清代帝王經學初探十五、清代經學流變的宏觀考察十六、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初探:兼論晚清今文《公羊》學十七、還經以經:廖平經學的思想史意義十八、唐文治的經學及其《洪範大義》的經世關懷:二十世紀前期朱子學視野下的經義詮釋與重構徵引及參考書目 先秦兩漢編:觀念與原理一、“理”:核心經世觀念的源流二、“王道”與“道術”:《尚書·洪範》的啟示三、“聖王”與“立極”:《尚書·洪範》的經典範式四、《春秋》與“素王”五、“保民”:《春秋穀梁傳》義理要論六、經學義理的營構與經學家法 中古經學編:會通與體用七、魏晉南北朝文論的經學演繹八、《文心雕龍·原道》與韓愈《原道》義勘議九、聖化貴文:《文心雕龍·徵聖》詮義十、南北朝國史《魏書》、《宋書》、《南齊書》三書《經》論勘議十一、孔穎達《五經正義》“體用“義研究:經學義理營構的思想史考察十二、顏師古的《論語》注解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唐代貞觀經學探要十三、杜佑《通典》的經學本質 清代及民國編:詮釋與世變十四、康熙與乾隆的“皇極”漢、宋義的抉擇及其實踐:清代帝王經學初探十五、清代經學流變的宏觀考察十六、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初探:兼論晚清今文《公羊》學十七、還經以經:廖平經學的思想史意義十八、唐文治的經學及其《洪範大義》的經世關懷:二十世紀前期朱子學視野下的經義詮釋與重構徵引及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