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个哲学家,庄子的哲学很显然地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提供的理由,就是他所塑造的一种心情。这个其学无所不窥的天下第一才子为什么会选择学而优则不仕的路呢?整个的《庄子》内七篇就是给出的答案。说到心情,庄子的心情可以说是始于无奈而终于逍遥,但终于还是没有摆脱开无奈。 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而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只看到无奈的人是沉重的,只看到逍遥的人是没心没肺的。正是在无奈和逍遥之间,在不得已和自在之间,生活的真相才向我们呈现,庄子哲学才体现出它的厚重和深刻。 庄子是复杂的,他的心灵世界中有着无数的丘壑,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功名利禄之网、是非善恶之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该把它们如何地安顿或者打破呢?庄子又是简单的,所有的丘壑都被抹平,归于虚者心斋,归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这种复杂和简单不只是庄子个人的,也是他人和世界的。唯其如此,庄子哲学才不是个人的,而是中国和世界的。 作者简介 王博,1967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古代中国哲学,尤其偏重在道家、儒家、早期经学和出土文献等领域。已出版专著四部,《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简帛思想文献论集》、《易传通论》和《庄子哲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讲 读书有法第二讲 隐士与寓言第三讲 从生活世界开始第四讲 行路难第五讲 游刃有余的可能性第六讲 无我与无知第七讲 残疾与分裂第八讲 无奈与达观第九讲 逍遥之路第十讲 顺应与勉强后记 第一讲 读书有法第二讲 隐士与寓言第三讲 从生活世界开始第四讲 行路难第五讲 游刃有余的可能性第六讲 无我与无知第七讲 残疾与分裂第八讲 无奈与达观第九讲 逍遥之路第十讲 顺应与勉强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