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习坎庸言鸭池十讲


作者:罗庸     整理日期:2017-02-24 17:43:00


  一位不该被遗忘的顶级国学大师,历任北大、北师大、中大、浙大、西南联大教授,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作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书写者。西南联大中文系讲课最好、最受欢迎的系主任,绰号“罗叫天”。
  七十年来《习坎庸言》就像传说中的《葵花宝典》,而今首度公开面世。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习坎庸言”和“鸭池十讲”两部分组成。《习坎庸言》是罗庸先生在西南联大习坎斋(取《易》之“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之意)自己寓所作的学术讲座讲稿,主题包孕广博,分为勉学、识仁、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等内外学术16篇,由学生李觐高根据笔记整理。《鸭池十讲》是罗庸先生在昆明期间另一系统的演讲。收其讲演稿十篇。因昆明的滇池在元代名鸭池,“以记地故,因题此名”。十篇文章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谈儒,论诗,谈士,娓娓道来,足见其学识之博,见解之深,更可窥其于国忧家难之即,对民族精神之阐释。
  ==============================
  【媒体评论】
  众所周知,先生的道德文章属于儒家正宗,其中还融有释老之学,如果生当唐世,近乎谓“三教论衡”。 —吴晓铃
  在一般人眼中,罗庸只有薄薄一册《鸭池十讲》,作为名教授,未免有点寒碜。但这与罗庸的文学教育观念有关:“文学本来是极活泼的东西,其所寄托在文字,而本身却散在生活的各方面。假如上堂就有国文,下堂就没国文,那就失去了国文的目的。”罗庸因此而提倡“打成一片的国文教学法”,即将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合而为一。如此将全副精力集中在教学中的教授,即便著述无多,依旧值得敬重。 ——陈平原
  先生的人品和学识可并顾炎武和黄宗羲。 ——齐燕铭
  罗先生这本书非常好读,我以为可以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并列,是那种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有生命力的书。罗庸对于中国文化深入了解,也是非常亲近的感情,这一点他很像钱穆,他的这些文章可以说篇篇动人,虽然半个世纪前的演讲,但今天读来还让人心有所动。
  ——著名学者孟繁华 作者简介
  罗庸(1900—1950),字庸中,号习坎,蒙古族,生于北京。著名国学家。原籍江苏江都,清初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与鲁迅同事,同时兼任北大讲师,女师大、北师大教授。1926年参与创办华北大学。1927年应邀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学;同年秋,应鲁迅之邀,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32年起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讲授《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课程,后兼任中文系主任。1950年病逝于重庆北碚。生前出版的著作极少,只有《鸭池十讲》和《唐陈子昂先生伯玉年谱》等。

目录:
  习坎庸言
  缘 起/
  规 约/
  内篇一 勉学/
  内篇二 识仁/
  内篇三 六艺/
  内篇四 诸史/
  内篇五 九流/
  内篇六 理学/
  内篇七 经世/
  内篇八 文章/
  外篇一 种族/
  外篇二 文化/
  外篇三 质文 /
  外篇四 礼乐/
  外篇五 乡党/
  外篇六 学校/
  外篇七 儒侠/
  外篇八 风俗/
  后 记/
  鸭池十讲
  前 记/
  一 我与《论语》/
  二 儒家的根本精神/
  三 论为己之学/
  四 感与思/
  五 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
  六 诗人/
  七 思无邪/
  八 诗的境界/
  九 少陵诗论/
  十 欣遇/





上一本:庭训格言 下一本:现代儒学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习坎庸言鸭池十讲的作者是罗庸,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