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八旗·八旗


作者:尼阳尼雅·那丹珠     整理日期:2016-08-10 14:16:01

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历经10多年的时间,深入东北乡村和边地实地考察和学习萨满文化,将满族浩如烟海的原始传统文献资料整合和归类,叙写了“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萨满•萨满》《生命•生命》《八旗•八旗》,使之成为构架满族文化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一页,描绘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彰显中国的多元文化,为续地天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简介:
  本书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之一。在满族文化中,八旗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入关,八旗制度为治国之基本国策。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部队为国家军队,旗人作为国家军人,以“不许经商,不许做工,惟服兵役”之军纪,世代传职,担负保卫国家的重任。本书作者集相关历史资料及各地八旗驻防旗营后裔提供的历史资料,详尽描述了在300多年的八旗制度历史里,八旗部队是怎样从草创而发展为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水兵、海军各军兵种的,八旗部队的武器装备是怎样从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的,八旗军人是怎样从白山黑水、内蒙古草原去到全国各地驻防的,进关后的养育兵是从几岁就要开始练箭习武的,驻防的旗营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故事,在反对民族分裂,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里,满、蒙、汉八旗部队有过哪些英雄、勇士,有过哪些悲壮惨烈的战事,在洋务运动中又有那些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事,又进行了怎样的军事外交活动,等等。
  作者简介:
  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区域文化资源应用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静安区少数民族联合会理事;上海颁金文化工作室首席执行。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分公司职员。出版作品: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神妻》,学术著作《恩都哩赫赫的哈哈珠——女神的儿女》《中国萨满女神——东海•南极》(与冯台源合作)《天波颂——中国通信百年记事》《上海电信史》第二卷(参与撰写)。举办影展:《移动万里采风行》采风影记展;与冯台源合作举办“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融汇——上海,我与你携手舞蹁跹”影展。
  目录:
  (上册)
  序八旗•八旗……………………………………………辛旗001
  丛书引言中国海洋萨满女神壮哉、美哉!……………………001
  第一章八旗统帅
  一、八旗军简史………………………………………………001
  二、清太祖努尔哈赤:八旗缔造者、清王朝奠基人…………003
  三、清太宗皇太极:八旗统帅、清王朝开国皇帝……………006
  目录:
  (上册) 序八旗•八旗……………………………………………辛旗001 丛书引言中国海洋萨满女神壮哉、美哉!……………………001 第一章八旗统帅一、八旗军简史………………………………………………001二、清太祖努尔哈赤:八旗缔造者、清王朝奠基人…………003三、清太宗皇太极:八旗统帅、清王朝开国皇帝……………006四、顺治:八旗统帅、清王朝入关第一帝……………………007五、多尔衮:八旗统帅、清王朝第一摄政王…………………009六、康熙:八旗统帅、创清王朝盛世之帝……………………010七、雍正:八旗统帅、创清王朝盛世之帝……………………012八、乾隆:八旗统帅、创清王朝盛世之帝……………………014 第二章八旗阅兵一、阅兵简史…………………………………………………017二、八旗军旗…………………………………………………019三、阅兵式与大阅礼服………………………………………021四、水师营军旗及阅兵………………………………………031五、清国旗与海军军旗………………………………………032 第三章八旗建制一、军事管理体系沿革………………………………………033二、国家武装力量序列………………………………………035三、八旗军职称谓沿革………………………………………037四、八旗部队都统……………………………………………038 五、军机大臣年表……………………………………………040六、民族事务管理沿革………………………………………043七、满洲八旗部队沿革………………………………………050八、蒙古八旗部队沿革………………………………………053九、汉军八旗部队沿革………………………………………057十、八旗水师营创立沿革……………………………………058十一、八旗军各兵种沿革……………………………………059十二、八旗通信历史沿革……………………………………062十三、炮台守备部队沿革……………………………………067十四、旅顺军港历史影像……………………………………068十五、海军部队创立沿革……………………………………069十六、陆军新制创立沿革……………………………………072 第四章八旗驻防一、八旗驻防简述……………………………………………076二、全国省直八旗驻防………………………………………077三、省直驻防八旗兵员………………………………………080四、卫戍部队驻防部署………………………………………081五、炮兵部队:火器营………………………………………082六、特种兵部队:健锐营……………………………………083七、密云驻防…………………………………………………085 第五章东北八旗驻防一、盛京驻防…………………………………………………088二、辽宁八旗后裔……………………………………………092三、宁古塔驻防………………………………………………094四、宁古塔八旗源流…………………………………………096五、吉林驻防…………………………………………………098六、打牲乌拉与八旗后裔……………………………………100七、黑龙江驻防………………………………………………103八、黑龙江将军与中俄边界…………………………………105 第六章西北八旗驻防一、蒙古驻防…………………………………………………108二、呼和浩特八旗后裔………………………………………110三、右卫八旗驻防……………………………………………111四、陕甘宁驻防………………………………………………113五、兰州八旗后裔……………………………………………116六、青海办事大臣……………………………………………119七、西宁办事大臣……………………………………………120八、新疆驻防…………………………………………………121九、新疆驻军八旗部队历史影像……………………………125 第七章西南八旗驻防一、云南八旗与满族后裔……………………………………126二、成都驻防…………………………………………………128三、成都八旗后裔……………………………………………132四、驻藏办事大臣……………………………………………134 第八章中南八旗驻防一、广州驻防…………………………………………………141二、广州水师旗营……………………………………………142三、广州八旗后裔……………………………………………145四、广西八旗与满族…………………………………………147五、荆州驻防…………………………………………………151六、荆州八旗后裔……………………………………………154七、河南开封驻防……………………………………………157 第九章华东八旗驻防一、江宁(南京)驻防…………………………………………160二、镇江驻防…………………………………………………162三、杭州驻防…………………………………………………166四、杭州驻防军民鱼水情……………………………………170 五、乍浦满洲水师营…………………………………………172六、乍浦军营:慈禧皇太后出生地之说……………………176七、上海驻军防务部署………………………………………189八、上海八旗后裔……………………………………………192九、山东青州驻防……………………………………………194十、山东青州八旗后裔………………………………………196 第十章闽台八旗驻防一、闽台防务…………………………………………………199二、福州驻防…………………………………………………201三、南安“迎郡主妈”…………………………………………204四、琴江水师旗营驻防………………………………………205五、八旗军民鱼水情…………………………………………208六、琴江水师旗营后裔………………………………………209七、台湾驻军与开发台湾……………………………………210八、台湾八旗后裔……………………………………………216 第十一章屯垦屯牧戍边八旗一、布特哈八旗蒙古屯牧戍边简史…………………………219二、满洲八旗黑龙江屯垦戍边简史…………………………222三、满洲、蒙古、索伦、锡伯八旗新疆屯垦戍边简史…………233前言八旗•八旗
  辛旗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部分。
  清代八旗部队,由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部队组成,是国家军事主体武装力量。在中国军事历史上,清代八旗制度以上承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历史,下开中国近代化军事历史先河的国家军队历史,以其近300年的战役史、驻防史等军事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历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
  终清一代,清政府以八旗制度为国本,建立国家军事、政治管理体系:
  凡政府机构,皆有相等数量的满汉官员担任。
  八旗•八旗辛旗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部分。清代八旗部队,由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部队组成,是国家军事主体武装力量。在中国军事历史上,清代八旗制度以上承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历史,下开中国近代化军事历史先河的国家军队历史,以其近300年的战役史、驻防史等军事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历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 终清一代,清政府以八旗制度为国本,建立国家军事、政治管理体系:凡政府机构,皆有相等数量的满汉官员担任。 军事体系的配置为八旗驻防、绿营、防军、乡兵等;以将军、都统、提督为军事指挥员。雍正六年起,谕停诸王管理旗务(见《清史稿》)。至此开始,最初由女真氏族各部组成,至建立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直至进关时基本上还是以各部落血缘组织形成的军队主体,完整形成由国家军事体系统一管理的军队。 终清一代,自1644年进关,1000多个满洲氏族即以“旗(军)人不许做工、不许经商唯服兵役”的军规,世代传承以军人为终生职业,与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一起,作为国家野战军部队,在创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版图过程中,众多八旗官兵和家眷在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战事中同赴国难,全军动员,协同作战,保卫祖国崇高利益。 在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进程中,众多满洲八旗官兵携带家眷,远离故土,赴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屯垦戍边,屯牧守疆,以忠诚打造出属于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领土和海疆,最盛时的国家领土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在创建多民族、大一统的大清王朝之历史进程中,八旗军人和军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人口至乾隆年间达到4亿,而满洲八旗驻防全国各军事要地的军人,始终保持在约20万左右,满族总人口仅为105万。众多八旗将士与军属在保卫祖国领土安全和民族统一大业中为国捐躯,如浙江乍浦、海宁、镇海,江苏镇江等地,在1840年至清末以来抵抗外侵,维护国家领土海疆,捍卫国家统一的战斗中,众多八旗将士与家眷,向西跪别白山黑水和蒙古草原,举营自焚,视死如归,以生命报效祖国,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如天津大沽保卫战,蒙古八旗官兵从蒙古草原金戈铁马,紧急开赴战场,面对强敌,他们以阵地为家园,以人民为亲人,以忠诚和军人的使命,凝聚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英勇作战,死守塘沽,将生命和热血化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光照八旗军史,光照天地,永昭日月。 如山东青州满洲八旗将士千里奔赴长江战场,迎战英侵略军,他们在战斗中的坚强和勇敢,永记镇江人民心中:独青州兵奋勇格杀,至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犹复短兵相接,腾掷巷战,击毙贼且数十百人”,就只区区40个字,为镇江历史长廊、英雄群像中定格一幅永远的战斗英姿,让镇江人民永远牢记,永世不忘,代代转诵。英勇的青州兵,我们永远缅怀你!。 八旗将士的壮举,正如竖立在镇江烈士陵园中忠烈亭之忠烈碑上所写:“以此见忠烈之气长存于天壤也!”八旗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正如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所篆刻的碑文: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至晚清,历经30年洋务运动,清政府所进行的政治和军事改革,革新了封建社会制度与军事制度,建立了现代的陆军部、海军部,奠定了国家近代化军队制度。八旗制度成为历史,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写下了上承封建社会军事史,下启中国近代化军事历史的宏伟篇章: 由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八旗开始,八旗部队以其军事体系从家族—满洲氏族—满、蒙、汉到由各地区多民族将士组成的国家军队之进程,书写了一部完整的清代中国社会军事历史;其军事建制从单一的八旗军队发展到炮兵、特种兵、通信兵、水师营、藩部、绿营、藏军、湘军、淮军、练勇、陆军、海军、巡警等多兵种的现代国家军队体系;其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全面建立,军事装备由冷兵器的弓箭骑射、抬枪、红衣大炮、木壳战船发展到近代的枪炮、水雷、现代化军舰;其军事训练进入现代化,从传统的单兵制发展到军区制,制定了陆军、海军全军统一的军事训练大纲,部署进行全军统一的海军、陆军合练;其军事教育从满语发展到蒙、汉、回、藏、维等多民族文字的军事教育;其军职军衔从满洲的称谓发展到与世界通用的军职称谓和军衔制;其军装从满洲的旗袍箭袖发展到与世界军事接轨的军装; 这一军事历史进程为中国后世的军事体系提供了继承、参考,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亦为中国后世军事力量的健全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一部八旗史是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军人和各级地方武装力量的悲壮战史,亦是一部人类社会文化军事史,一部中华民族共同打造领土海疆版图的融合史。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写道:一切理论都是暂时的,惟有事实的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在《八旗•八旗》一书中,作者收录了八旗将士与驻防地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历史;收录了八旗将士带到驻地的北方民俗文化与各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记载。这些史例,是清王朝创建多民族、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民众基础和历史之功的体现。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张志强主任在其“超越民族主义”一文中所论述的:“在多元治理前提下,清王朝创造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容纳五大文化板块(游牧、中原、青藏、东北、海洋)的制度模式,实施,贯彻了一种“多元一体”的制度精神”。 而这一制度精神的体现,八旗制度功不可没,正是任职于各地政府的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与各民族大臣、官员的同心同德,忠于职守;是八旗驻防官兵和家眷们在全国各军事驻防地进行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中与驻地民众重叠共享的部分,从而使得多元治理和多元意识形态广泛运用,形成文化融合创新的前提下实现。 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编纂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张志强主任在其“超越民族主义”一文中写道: 这是康、雍、乾三世百年来开疆拓土的成果,是中国疆域的最终奠定,也几乎是中国疆域的最大范围。历史学家谭其骧曾经纲领性地把“历史上中国”的范围规定为“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 如今,八旗军史已走进历史百年。在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在信息宽泛、互联网通达的今天,多元民族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清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部分,这已成为共识;在这历史的进程中,八旗部队作为国家军队履行职责的历史,也在逐步被社会认同。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清宫秘档》之第25集《八旗子弟》的解说词对清代八旗制度及八旗子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300年前,八旗子弟冲出那片狭窄的河谷平原,来到外面的广阔世界,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清朝鼎盛时期,当时疆域东自台湾及其所属钓鱼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起南海诸岛,北抵恰克图,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除了隶属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人”外,还有被称为“民人”的汉族等5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这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这一空前“大一统”盛世的实现,八旗子弟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斗争中,众多八旗子弟也同仇敌忾,为国捐躯。八旗军队历史,正在社会历史的回望、对比、思考中客观还原。是为序。 2015年8月28日(作者为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第十六章抵御外侵三、台湾保卫战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台湾孤悬东海,便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台湾,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台湾兵总兵达洪阿与台湾兵备道姚莹,对此早有洞察和预防,并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枕戈筹饷,练勇设防”。 达洪阿,富察氏,字厚庵,满洲镶黄旗人。历任侍卫、都司、副将,道光十五年(1835年)调任台湾镇总兵。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他调台五载,训练操防有功,被赏加提督衔。以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台湾有功,英勇抗英,特授予其八旗军人荣誉赐号“阿克达春巴图鲁”,加太子太保衔。姚莹,清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授台湾兵备道。达、姚两人与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精诚团结,协同作战,形成台湾陆海部队迎击英军的坚强态势,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五战五胜”的辉煌战绩: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英国一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 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英军三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九月三十日,英国侵略军侵入台湾鸡笼港口,英国一艘双桅炮舰向鸡笼(基隆)轰击。我台湾军民奋起反击,被参军邱镇功开炮击伤,触礁沉没,毙英军32人。当侵略军上岸逃命时,为台湾“屯丁乡勇”分头追击捕获,生俘130人,俘虏200余名,缴获武器弹药及地图,击退英军的进犯。这是台湾军民抵抗英国侵略台湾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起,英舰三桅船一艘带着4只舢板船进犯台湾淡水、漳化之大安港。达洪阿与兵备道姚莹设计,募渔船投向敌舰,担任向导,诱使敌船从土地公港驶入并搁浅,埋伏的清军乘机出击,又获大胜,杀死英军及雇佣军数十人,活捉俘虏49人,还有5名广东汉奸。 英舰先后5次进犯台湾,均以失败而告终。其在侵台过程中遭到的沉重打击,使其以后再也不敢入犯台湾。达洪阿领导台湾军民取得抗英斗争辉煌胜利,并向朝廷内阁禀报上奏,道光帝欣喜非常,于四月谕内阁:“本日达洪阿、姚莹、由五百里驰奏、逆夷复犯台港。破舟歼逆一摺。据称淡水同知曹谨。署鹿港同知魏瀛。澎湖通判范学恒。彰化县知县黄开基。护副将关桂。禀报正月三十日。有三桅夷船及三板船。在淡水彰化交界之大安港外洋。欲行入口。见兵勇众多。攻扑不进。复退出外洋。经猫雾拣巡检高春如及大甲巡检谢得琛、所募之渔船粤人周梓等,与夷船上广东汉奸作土音招呼。诱从土地公港驶进。果为暗礁所搁。其船敧侧入水。该处埋伏兵勇齐起。关桂及署北路右营游击安定邦、督令署守备何必捷、千总何建忠、李青云、把总翁标桂、林飞鹏等,施放大炮。奋力攻击。其船遂破。逆夷纷纷落水。死者不计其数。复有数十人手持短械。跳上渔船。该厅县将备、同大甲巡检谢得琛、竹堑巡检汪昱、外委萧振辉、李吴魁等及义首总理兵勇奋力围击。杀毙白夷一人,红黑夷数十人。生擒白夷十八人、红夷一人、黑夷三十人,广东汉奸五名。夺获夷炮十门。又获铁炮鸟枪腰刀图书各件等语。览奏欣悦。大快人心该逆上年窥伺台湾。业被惩创。复敢前来滋扰。达洪阿、姚莹,以计诱令夷船浅搁。破舟斩馘。大扬国威。实属智勇兼施。不负委任。允宜特沛殊恩。以嘉懋绩。达洪阿着加恩赏加太子太保衔。 并赏中阿克达春巴图鲁。姚莹着赏二品顶带。达洪阿、姚莹,均仍交部从优议叙。所有在事出力文武员弁。及义首义勇人等。均着开单保奏。候朕施恩。” 1981年,是台湾保卫战胜利140周年,基隆市重修当年抗英阵地“海门天险”,基隆市长陈正雄撰文(李纯甫书)回顾道:“基隆雄峙台湾北疆,为兵争要地,历经兵燹,文物散失,古迹毁损,1973年,本府民政局文物课成立后,为发扬中华文化,配合发展观光事业,对全市古迹名胜做有计划之调查与整护。1975年夏,发现大沙湾山上禁区内有古堡一处,上题‘海门天险’四字,大气磅礴,饶有古意,且城堡建筑雄伟,虽饱受风雨侵蚀,长埋荒烟蔓草之中,颇有破损,仍不减其豪迈气概,及查志书,始知此乃道光年间所制之御敌炮台也,中经光绪九年、十三年两次改筑,迄今将百五十年矣。考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台湾道姚莹以基隆港,口宽水深,英人西来窥伺,乃相度情势,在境内正对口门之二沙湾,筑炮墩八座,设二千斤炮二位,一千五百勇炮二位,一千勇炮四位,五百勇炮二位,筑城设营,派兵守之。 翌年八月,英舰纽布达号(NEWBUDDA)来犯,总兵达洪阿率官兵乡勇开炮还击,命中英舰,折其桅索,英舰仓皇逃出,触礁舰碎,人皆落水,获俘百余人。九月英舰再犯,为守将丘镇功奋勇击退,二十二年英舰又来,守军又挫之。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发生,法将李士卑(LESPES)于同年六月一日率舰维拉尔号(VILLARS)攻基隆,我军迎头痛击,十四日法国水师提督孤拔(COURBET)乘旗舰奥尔札号,率舰五艘,载陆军三千,登陆基隆,双方激战于此,法军于付出惨重代价后,九月十五日遂占基隆,炮台全毁,然海门天险抗敌御侮之壮烈事迹,以足永垂青史,示范后世矣。 市政府为崇敬先民保乡卫国之精神,对此历史遗迹,决本原形原质,细加整修,为慎重计,商得私立淡江文理学院建筑系教授王纪鲲暨历史系教授周宗贤慨诺以建教合作方式,负责规划设计,包括:城门城墙之整修扶正,登山步道阶梯之整修,广场铺石块,阶梯护城整修及营房区整修,暨古炮之仿造等。1979年设计完成,1980年六月工程竣工,1981年八月古炮仿制完成并安装原有炮位,总工程费壹仟零贰拾陆万余元。” 四、镇海保卫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道光帝命蒙古镶黄旗人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江镇海督办军务。六月,裕谦率江宁八旗劲旅并徐州绿营兵由嘉兴副镇海裕谦采取“以守为战,以御为剿”战略,下令在镇海口南北两岸建筑石垒,安设炮位,于金鸡山加筑土墙,并督促镇海炮局,研铸火炮。 九月二十六日,英侵略军进攻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率军奋战六昼夜,终于弹尽援绝,壮烈牺牲。 十月一日,定海再次陷落。三天后,定海义士徐保兄弟把葛云飞、郑国鸿两位总兵的遗体背到镇海军营,裕谦为两总兵举行隆重的公祭大礼,并在关帝庙前盟神誓师。在公祭仪式上,裕谦率众向西而跪,对天宣誓道:“裕谦身受国恩,卫疆守土,责无旁贷……文武将佐,胆敢受敌人招降或临阵逃离镇海一步者,国法不容,神人共诛!” 十月十日清晨,镇海攻防战打响.英军在强大的海上火力掩护下,分三路向甬江南北两岸进攻。其中一支英军以约1700名兵力进攻江南金鸡山守军,总兵谢朝恩率守军1500人与侵略者奋勇决战。战斗中,谢朝恩不幸中弹,落海殉职,守军也大多壮烈牺牲,金鸡山终被英军占领。 英军舰炮猛烈轰击招宝山威远城和东城守军,因浙江提督余步云临阵脱逃,英军未经重大战斗,便占领了招宝山威远城,并从山巅炮轰县城,裕谦在城东“亲援桴鼓”指挥战斗。但在英军猛烈的排炮轰击下,守军终于溃败。裕谦与七八个随从且战且退,来到学宫泮池旁,从怀里取出一方黄布包着的印绶和一封信,交给身旁的副将,从容地整理衣帽,在大成门前朝西北方向跪拜后,纵身跳入泮池,实现了他与县城共存亡,决不离开镇海一步的誓言。





上一本:冯契文集第八卷:智慧的探索 下一本:生命·生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八旗·八旗的作者是尼阳尼雅·那丹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