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钱立卿      整理日期:2016-08-03 21:33:44

一、本书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该译丛在理论层面上介绍左翼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展,收录了巴迪欧、阿甘本、齐泽克等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蓝江(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丛书主编,他们是国内研究西方左翼思想的青年领军人物,其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创新性和前沿性的丰富成果。二、本译丛特别收录两大部分:*部分,选取了当代著名的左翼思想家,包括阿甘本、齐泽克、巴迪欧等人(还有一些他们老师辈的,比如德勒兹、伽塔利)的代表性著作;第二部分,选取分析欧陆左翼思想跟中国思想互动的研究,包括借助左翼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思想的著作,与当下中国社会结合更紧密。三、本书作者吉奥乔·阿甘本是西方著名的激进理论家,其著作对许多理论家、哲学家产生重大影响,这其中就包括斯拉沃热·齐泽克(著名的哲学家、文化研究学者)。阿甘本被誉为"当代*挑战性的思想家"。四、《新约·罗马书》在《圣经》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也是历代神学家、哲学家阐释的重点。本书对《罗马书》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对加尔文(欧洲宗教改革先驱,《罗马书注释》作者)、巴特(《罗马书释义》作者)等人的相关著作做出了补充和观点更新,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生以及爱好者的必读书。《罗马书》在《圣经》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奥古斯丁、加尔文、马丁·路德等人均受其启示。本书由阿甘本一系列的讨论班课程发展而来,其主导思想始终如一:对文本的诠解,对《罗马书》第一句话里的十个词的逐一解读。阿甘本试图把保罗书信从基督教会历史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文本重置于早期的“犹太—基督教”背景,指出它是“西方最具奠基性质的弥赛亚主义文本”。通过对《罗马书》首句的逐字解读,阿甘本谨慎地辨明了那些经由历代神学讨论、翻译、注释后被强加到原初文本中的内容。这种哲学式的探究让他讨论了另一位重要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细读、比较保罗书信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之后,阿甘本洞悉到两者间未曾被发现的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后者的历史哲学观念是对前者“剩余的时间”概念的复现与挪用。 搞清楚一个词在历史上每个时刻的语义并不简单,特别是像保罗书信这类文本中的词语,它们本身的语义史与整个西方文化的历史交融在了一起,与西方文化决定性的中断和延续交融在了一起。——吉奥乔·阿甘本 
  作者简介:
  吉奥乔·阿甘本(1942—)意大利哲学和激进政治理论的领袖人物。他是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哲学教授,并兼任法国的国际哲学学院教授、挪威的欧洲研究生院巴鲁赫•斯宾诺莎讲座教授以及美国的西北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阿甘本深受海德格尔和本雅明思想的熏陶,曾参加过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和赫拉克利特的研讨班,主持过本雅明著作意大利译本的翻译工作。他对欧陆哲学、政治思想、宗教研究以及文学和艺术的融会贯通,使他成为我们时代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已对很多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另有《神圣人》《王国与荣耀》《例外状态》《万物的签名》《奥斯维辛的残余》等。译者简介钱立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与科学哲学。
  目录:
  第一天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
  纪念雅各布·陶伯斯
  保罗的语言
  方法
  十个词
  保罗
  对“闲谈”的正确利用
  仆人
  《塔木德》与《民法大全》
  耶稣基督的
  专名
  第二天奉召
  职业
  天职与废止
  使用第一天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纪念雅各布·陶伯斯保罗的语言方法十个词保罗对“闲谈”的正确利用仆人《塔木德》与《民法大全》耶稣基督的专名第二天奉召职业天职与废止使用天职与阶级好像不可能迫切性不可遗忘的事物比喻和天国第三天分开法利赛人被划分的人阿佩利斯分割剩余全体和部分第四天使徒先知天启运作时间时机与时间临在千禧年王国预兆统摄记忆与拯救诗与韵 第五天传神的福音去往某处福音信心律法亚伯拉罕和摩西废止软弱扬弃零度例外状态不法的隐意反基督第六天传神的福音誓言屈服在信仰下誓约无偿性两约礼物与恩典二分的信仰信仰名词句信仰之道述行式信仰的述行式话语的切近性开端,抑或尾声引用意象现时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剩余的时间》是阿甘本组织的解经研讨班对《罗马书》首句探讨的文字成果,阿甘本对保罗书信富有洞见的细读令这本著作优于巴迪欧等人对保罗书信更宽泛的解读作品。
  在阿甘本的作品中,读者能深入人类经验的最深层次,领会政治与社会力量间动荡但有力的相互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形塑和构造社会秩序、个人主体性,以及更重要的“最基本层面的”生活。
  ——《激进哲学评论》(RadicalPhilosophyReview)
  通过对保罗书信的细读以及将之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观念相比较,阿甘本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洞悉西方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哲学和神学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哲学评论》(PhilosophyinReview)
  阿甘本的直觉、冥想和编年纪事的能力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政治评论》(TheReviewofPolitics)《剩余的时间》是阿甘本组织的解经研讨班对《罗马书》首句探讨的文字成果,阿甘本对保罗书信富有洞见的细读令这本著作优于巴迪欧等人对保罗书信更宽泛的解读作品。在阿甘本的作品中,读者能深入人类经验的最深层次,领会政治与社会力量间动荡但有力的相互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形塑和构造社会秩序、个人主体性,以及更重要的“最基本层面的”生活。——《激进哲学评论》(RadicalPhilosophyReview) 通过对保罗书信的细读以及将之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观念相比较,阿甘本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洞悉西方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哲学和神学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哲学评论》(PhilosophyinReview) 阿甘本的直觉、冥想和编年纪事的能力真是太令人惊叹了!——《政治评论》(TheReviewofPolitics) 本书既具启示,又引人深思,值得一读!——《现代派和现代艺术》(Modernism/Modernity)首先,这个讨论班课程意在恢复保罗书信在西方传统中作为奠基性质的弥赛亚主义文本的地位。这听起来似乎是老一套的陈词滥调了,因为没有人会真的否认书信中的弥赛亚性质。然而,这点并非不言而喻,因为两千年来的译注传统与基督教会史彼此交融,已经从字面上彻底抹消了弥赛亚主义,包括把保罗文本里的“弥赛亚”一词本身也清理出去了。倒不是说我们应该由此推断出存在着某种预谋压制弥赛亚主义的计划,但毫无疑问的是,反弥赛亚主义的倾向在各个时期以不同方式运作于基督教会和犹太教会之中。不过现在这里冒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些更为根本的事情。我们在这期讨论班的课程中会把个中原由逐渐显明,由此将会看出,创立弥赛亚主义制度—或者说试图把自身变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弥赛亚主义共同体—是一项悖谬的任务。正如雅各布·伯尼斯曾经颇为讽刺地评述道:“如果有一位救世主在你身后,并不会让你很舒服”(Bernays,257),可要是救世主永远在你前方,到头来也同样让人不好受。在两种情况下,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难题,这关涉到弥赛亚降临时刻的特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蕴指的回忆与希望之间、过去与当下之间、充盈与匮乏之间、起源与终结之间的特殊关联。理解保罗的讯息之可能性必须完全符合于对这个时刻的经验,舍此,则有错失书信意义之险。因而,把保罗复置回其弥赛亚主义的语境中,也就首先意味着,我们要试图理解这个时刻的意义及其内在形式。这个时刻被他定义为ονυνκαιρο?,意为“今时”。只有在这之后我们才能提出如下问题:一个像弥赛亚主义共同体那样的群体,如何是事实上可能的?在这一点上人们也许会说,基督教会和犹太教会私下达成共识,把保罗当作一个新宗教的创立者。但所有的证据表明保罗从没有想过要得到这个地位,假如他始终期待着末日临近的话。两大教会间的共谋之因显而易见:它们的目标都是要消除或至少削弱保罗的犹太教成分,也即是说,从它源初的弥赛亚主义语境中抹去。由于这个原因,长久以来希伯来文学中以耶稣为题材的作品总是用一些仁善的词语来描写他——雅各布·陶伯斯打趣地称之为“一个好人形象” ,或是像本·科林1967年出版的书的名字那样,是“耶稣兄弟”(BruderJesus)。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犹太学者严肃认真地重新探究了保罗的犹太语境。在20世纪50年代,W.D.戴维斯的著作《保罗和拉比的犹太教》已经强调指出,应当关注保罗信仰中极其重要的犹太弥赛亚主义特征,可当时的犹太研究仍旧被布伯的著作《两种信仰》所主导。关于那本书的论题我们后面会讲到,陶伯斯认为这些论题“尽管很成问题但仍使我受益良多”(Taubes,6)。布伯认为两种信仰是相互对抗的:一种是犹太人的emunah(神的信实,对神有信心),它是一个属于共同体内的人所持有的直接而客观的信赖;另一种是希腊文里的πιστι?(信任),它是一个人对一种被断定为真并皈依于它的信仰的主观确认。对布伯来讲,前者是耶稣的信仰(GlaubenJesu),后者是对耶稣的信仰(GlaubenanJesus),这自然就是保罗的信仰。但从那时开始,事情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耶路撒冷、柏林和美国等地,犹太学者开始联系他们自己的语境阅读保罗书信,尽管此时他们还并未把那些书信真正看作是犹太传统中最古老也最艰深难懂的弥赛亚主义文本。





上一本:伊阙佛龛碑 下一本:唐君毅著作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的作者是吉奥乔.阿甘本 钱立卿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