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_点评_推荐词 本书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所写的已刊或未刊论文,表现了作者在1949年前对哲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在1949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极左思潮影响,一个中国学人从想当“哲学家”而最终只能做一个“哲学工作者”的历程。 作者简介: 汤一介先生(1927—2014),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谈魏晋玄学:当时的玄学家怎样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魏晋玄学的第一个目的 读《庄子序》书后 读欧阳坚石《言尽意论》书后 我所认识的玄学 对维也纳学派分析命题的一点怀疑 论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 英国经验主义的学习总结报告(一) ——论洛克哲学 英国经验主义学习报告(二) ——论巴克莱的立场、观点、方法 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 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纲改革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内容 略谈我国人民公社的分配问题 关于研究中国哲学史特点的一点意见谈魏晋玄学:当时的玄学家怎样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魏晋玄学的第一个目的 读《庄子序》书后 读欧阳坚石《言尽意论》书后 我所认识的玄学 对维也纳学派分析命题的一点怀疑 论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 英国经验主义的学习总结报告(一) ——论洛克哲学 英国经验主义学习报告(二) ——论巴克莱的立场、观点、方法 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 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纲改革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内容 略谈我国人民公社的分配问题 关于研究中国哲学史特点的一点意见 先秦的天道观与阶级斗争 老子思想的阶级本质 老子宇宙观的唯物主义本质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与转化问题 关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评价 孔子思想在春秋末期的作用 研究朱熹哲学的几个问题 寇谦之的著作与思想 ——道教史杂论之一 孟子的哲学思想 略论郭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 关于墨子思想的核心问题 对墨子哲学思想的一点看法 关于庄子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嵇康和阮籍的哲学思想 论裴的《崇有论》 略论王弼与魏晋玄学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评价 论“治统”与“道统” 略论魏晋玄学的发展(上) 略论魏晋玄学的发展(下)前言序言评论自序 20世纪5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我国哲学界存在一种说法: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才能称为哲学家,而研究哲学的学者只是“哲学工作者”。这种说法,虽未见诸文件,但在历次的“思想改造”和“思想批判”中,却实际体现出这一说法的力量。所谓“哲学家”是哲学理论体系的创造者,而“哲学工作者”则只能是解释这些哲学家的解释者,或者是用这些哲学家的理论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工作者。 我生于1927年,在幼年时代对什么事都好奇,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人们常常说的“老天爷”是什么样子;我是从哪里来的;小妹到哪里去了(那时小妹已病逝);人能不能像小草一样春天再长出来;我父亲为什么喜欢抽那味道很不好闻的纸烟等等。到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是高中阶段),我很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中外哲学、文学书,由于当时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前途茫茫,颇为悲观。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而活?人真能逍遥吗?我真能相信一种宗教吗?理想和现实必定是矛盾的吗?人与人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人与人之间能相互了解吗?等等。对这些问题,我自己也设想着有自己的回答。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和我读中西方文学书有关,例如,我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想到的是“我是否应该有一种宗教信仰”;当我读了安德烈?纪德的《窄门》后,想到的是“人与人之间之真爱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先解决人与神的关系”。常常听父亲用湖北乡间口音沉吟《桃花扇》中的《哀江南》,我总是捉摸历史一代一代是不是总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读《庄子》后,我喜欢想象“逍遥于无何有之乡”是什么样子,在那里能否真正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我读陶渊明的诗文,最喜欢他《与子俨等疏》中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等等。总之,这一时期,我兴趣很广,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思想杂乱,无所适从。我想,当时也许“怀疑主义”不自觉地在我心中发生了重要影响。 1945年春,我从重庆南开中学回到昆明,无学可上。有一天,我在父亲书架上看到一部《妙法莲华经》,由于好奇,就拿起来翻读,但全然未能读懂。问父亲,应如何读懂佛经,他告诉我,可以先读懂熊十力先生的《佛家名相通释》,读后,仍未得要领,作罢。自此以后,我转而去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如尼采、叔本华、罗素等人的著作和中国学者对他们的介绍,我甚至还读了一些与无政府主义有关的书,如巴枯宁的《互助论》等等,读这些书,又消化不了,故使我的思想更加混乱和杂乱无章了。但很幸运,在1947年夏天后我进入了北大哲学系,我整理了一下我自己的思想,决定先为学好哲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于是决定先把“逻辑学”学好,于是我先后选修了三门与此有关的课程: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演绎哲学方法论。这三门课,对我大有帮助,使我能较为清楚地分析哲学问题。另外,我还选修了《英国文学史》和《欧洲文学名著选读》,这两门课都是用英文讲授,并要阅读大量的英文著作。这就对我在读英文书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样的选择是对的。 在进入北大哲学系后,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对哲学发展有所贡献的哲学家,因而在读中外哲学著作时总要写点读书笔记,甚至写成某种形式的论文。在我的读书笔记和论文中,我喜欢发一些议论,表达我对某些问题和所读的书的不同看法。例如,我写的《我所认识的玄学》和《对维也纳学派分析命题的一点怀疑》两文,是对冯友兰先生《新理学》和洪谦先生的哲学思想的质疑。这是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冯先生和洪先生在“玄学”(即“形上学”)上有所讨论。我认为,两方面都有可以质疑处,所以写了上述两文,特别是我对“玄学”的四点看法,说明我确实在独立地思索着形上学的问题。又如,我读了新黑格尔学派柏莱得烈的《现象与实在》(AppearanceandReality)后,写了一篇《论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我认为柏莱德烈所说的“内在关系”仍然是一种“外在关系”,同时也对金岳霖先生对柏莱德烈的批评有所质疑。今天来看,上面提到的三篇论文是十分幼稚的、无意义的,甚至是有错的,但我敢于和中外大哲学家讨论一些哲学问题,敢于发表一些和他们不同的意见。这种勇气在以后的岁月中渐渐消失了。与此同时(即1947—1949年),我还写了几篇有关魏晋玄学的论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父亲在1938—1948年十年间发表的八篇论魏晋玄学的文章我都读过,这给了我关于“魏晋玄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由于我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文,而常常陶醉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境界之中。现在看来,我写的那几篇关于魏晋玄学的文章虽然幼稚,但确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有些论点今天仍有一定价值,如对郭象《庄子序》和欧阳建《言尽意论》的分析都不能说没有意义,其中《谈魏晋玄学》可以说是大体勾画出了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