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是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等音乐手段来表现诗文的情思和意境的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从上古至清末,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传统读书方式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编辑了这本《基础吟诵75首》,为吟诵做*为基础的普及工作。书中所选诗词是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篇目,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吟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初学吟诵者。 本书简介: 1.《基础吟诵75首(附光盘1张)》各篇内容一般分为古诗词原文、作者介绍、注释、导读、吟诵提示几个部分。其中古诗词原文包含汉语拼音标注的原文和按照平水韵标注的原文两种,前者供一般阅读时使用,后者供学习吟诵时使用。 2.为方便读者吟诵,每首诗词都标注有平仄符号:蓝色字为人声,O为平声,●为仄声,△为平声韵,▲为仄声韵,/为节奏点。 3.75首诗词的拼音按现代汉语标注,吟诵是按平水韵,古今读音不同的,在吟诵提示里注明。 4.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用韵均有所不同,所以并没有标明韵部,以免引起混乱。 5.凡是结构相同、意境相近的,可用同一个吟诵调来吟诵,也就是“一调多诗”。以此类推,举一反三。 6.在遵循吟诵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吟诵调来吟诵,也就是“一诗多调”。《基础吟诵75首(附光盘1张)》所附录音,只是众多吟诵调之一。 7.诗词字句因版本不同而有异,《基础吟诵75首(附光盘1张)》以择善为取舍。 目录: 江南 长歌行 敕勒歌 咏鹅 风 咏柳 回乡偶书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江南 长歌行 敕勒歌 咏鹅 风 咏柳 回乡偶书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 春晓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古朗月行(节选)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别董大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夜喜雨 绝句(迟日江山丽) 江畔独步寻花 枫桥夜泊 滁州西涧 游子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渔歌子 塞下曲 望洞庭 浪淘沙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前言前言 吟诵是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等音乐手段来表现诗文的情思和意境的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从上古至清末,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传统读书方式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编辑了这本《基础吟诵75首》,为吟诵做最为基础的普及工作。书中所选诗词是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篇目,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吟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初学吟诵者。 一、学习吟诵的当代意义 学习、欣赏诗文只有用像唱一样的吟诵,才能准确地体悟诗文。华锺彦先生说:吟诵与朗诵的不同在于,朗诵时读完了就完了,吟诵时可以通过长吟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听众通过吟者的长吟也能体会出诗词的情韵。 古代诗词都是“吟”出来的,诗词的修改也离不开吟诵。现代人学作古诗词,一大困难就是掌握不好平仄,其原因是现代人不会吟诵。作诗填词要调平仄,吟诵也要按照平仄去吟,所以学会吟诵,也就掌握了平仄。 吟诵能培养青少年儒雅的风范。吟诵的内容大多是经典诗文,典雅的内容,舒缓的节奏,悦耳的曲调,朝夕吟诵,反复涵咏,久而久之,即可养成稳重儒雅的气质。前言吟诵是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等音乐手段来表现诗文的情思和意境的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从上古至清末,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传统读书方式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编辑了这本《基础吟诵75首》,为吟诵做最为基础的普及工作。书中所选诗词是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篇目,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吟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初学吟诵者。一、学习吟诵的当代意义学习、欣赏诗文只有用像唱一样的吟诵,才能准确地体悟诗文。华锺彦先生说:吟诵与朗诵的不同在于,朗诵时读完了就完了,吟诵时可以通过长吟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听众通过吟者的长吟也能体会出诗词的情韵。古代诗词都是“吟”出来的,诗词的修改也离不开吟诵。现代人学作古诗词,一大困难就是掌握不好平仄,其原因是现代人不会吟诵。作诗填词要调平仄,吟诵也要按照平仄去吟,所以学会吟诵,也就掌握了平仄。吟诵能培养青少年儒雅的风范。吟诵的内容大多是经典诗文,典雅的内容,舒缓的节奏,悦耳的曲调,朝夕吟诵,反复涵咏,久而久之,即可养成稳重儒雅的气质。吟诵也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媒介。周初的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漫长的历史中,它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质。吟诵即“乐”的基础媒介,礼乐的传承即依托于此。所以,吟诵能春风化雨,陶情移性,培养君子人格,这正是传统儒家“诗教”的精髓。二、吟诵的几点原则1.“平长仄短”。我们今天吟诵古诗文,必须遵守古代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吟诵时,平声字要长吟,仄声字不宜长吟,入声字音更短,简称“平长仄短”。古代的平声基本上就是今天的阴平和阳平,学术上称作“平分阴阳”;古代的上声、去声基本上与今天的上声、去声相同;古代的入声后来分化到平声、上声、去声之中了,史称“入派三声”,所以,今天的平声、上声、去声中,还有为数不多的入声字。为了帮助初学者学习吟诵,我们在每个字的下面标有平仄,入声字改用蓝色以示区别,以便于初学者对古代四声尤其是入声字的掌握。2.吟诵时要注意节奏。吟诵时,除了押韵的地方必须长吟外,一般每一句都要有一个停顿处,我们称这个停顿处为节奏点。节奏点一般都是在平声字处。但在不同体裁的诗文中,节奏点是不同的:四言诗的节奏点一般在第二字和第三字之间;五言、七言古诗的节奏点不是很有规律,但一般是在平声字处;格律诗的节奏点最有规律。格律诗有五言、七言之分,五言、七言又都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每类又可以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种,这样格律诗就可以分为五言平起绝句、五言平起律诗、五言仄起绝句、五言仄起律诗、七言平起绝句、七言平起律诗、七言仄起绝句、七言仄起律诗八种。判断是平起还是仄起的标准一般是看每首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是平声的一般就是平起,是仄声就是仄起。这里平、仄声是古汉语的标准,不是现代汉语的标准。标准的格律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平起的,首句的节奏点在第二个字上,次句的节奏点在第四个字上,第三句的节奏点在第四个字上,第四句的节奏点在第二个字上,简称“二四四二”,律诗重复一遍就是了;仄起的,首句的节奏点在第四个字上,次句的节奏点在第二个字上,第三句的节奏点在第二个字上,第四句的节奏点在第四个字上,简称“四二二四”,律诗重复一遍就是了。词的吟诵比较复杂,本书选词只有《忆江南》和《渔歌子》两首,这里就不再讨论了。3.要掌握诗篇的情感基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吟诵能声情并茂,就能充分体现出以声传情的诗词吟诵特点。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王昌龄的《出塞》与杜牧的《清明》,都是七言平起绝句,但是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完全不同,吟诵时情感的把握就完全不同。客观地说,吟诵的过程,就是学习、欣赏、把握诗篇情思的过程。三、学习吟诵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作者介绍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先后任过参军、御史、郎中等职。其间因母亲去世而丁忧辞官,遂隐居辋川别业,与裴迪为友,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天宝十五载(756),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攻陷长安,王维被迫做了安史乱军的官,唐王朝收复长安后论罪六等,赖其弟王缙请削己官职赎救,加之唐肃宗欣赏其诗,得以获免。晚年官居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多才多艺,擅书画,通音律,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1]鹿柴:“柴”同“寨”,读zhài,栅栏。这里是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导读王维晚年住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中,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山水诗,其中的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共二十首,这是第四首,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句正面写“空山”,并以杳无人迹来进行补充,充分表现了山的空寂冷清。第二句“但闻”限制了所听到的声音仅仅是时断时续的人声,不同于鸟鸣鱼戏的自然之音,显示了空谷之空,人语响过之后的万籁俱寂,使得空寂尤为突出。后两句以光亮反衬幽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这首诗正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极好体现,声的寂静、光的幽暗,在他的笔下以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画面展现出来,宁谧而又幽静。吟诵提示这是一首五言古绝,古绝的吟诵不同于格律诗的吟诵,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在本诗中,吟诵的停顿处是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句的第二个字、第三句的第四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以及韵字,即“二二四四”及韵字。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优雅从容,闲适自得。诗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幽静恬淡的意境,突出了“静”的感觉。吟诵时要轻松自如,节奏略慢,声音柔和,才能和诗的意境相符,不可纵情高歌。第一句的平声“山”宜长吟,显示空山的宁静幽美;“人”字是平声,虽不是韵字,但是句尾,故可以适当长吟。第二句的平声“闻”字长吟,突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仄声字“响”,因为是韵字,可略长吟,人语声消逝后,山中显得更加宁静。第三句的“深”字长吟,显示森林的宽阔幽深;“林”字适当长吟,以表现夕阳余晖照射到幽深茂密的树林中的情调。第四句的“照”字声音略高,是要引起注意:落日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青苔上,是极为美丽的一幅图景;“上”字是仄声,因为是韵字,可以适当长吟,与“照”字结合起来,再次强调光与影转瞬即逝的组合所形成的一幅生动图画。“不”和“入”两个入声字要短促,开口即收。总之,这首诗吟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真正把握住本诗的吟诵规律,吟诵起来非常好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