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


作者:劳思光     整理日期:2016-07-03 20:33:56

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必要“立足本土”,方能“放眼天下”★如实呈现劳思光先生晚年口述“讲书”之原稿,本书亦是他生前*后一本著作。★在哲学的思辨中,从劳思光先生的思路中,重新思索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所提出的观察与辩论。★透过西方哲学的困局、当代文化现状所衍生的困难,诠释中西方二十世纪重要历史、社会事件的发生脉络及意义。 
本书简介:
  这一本先生的遗作,如实呈现哲学大师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理性而深邃。二十世纪变成一个混乱的时代,解构主义思维、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呈现了许多哲学家的迷惘与忧虑。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的世界,再也不能维持“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于是走入一连串困局:˙首重困局:传统与现代性的紧张关系˙第二重困局:现代文化本身的不完整性˙第三重困局:不信任现代文化而出现“反理性思潮”从二十世纪每个世代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药方,剖析当代西方哲学家如何解消“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铁笼”的忧虑,进而扩展哲学思维的“视域”。思索“哲学之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文化之下的哲学思维落实到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秩序上,会成为什么主张?劳思光先生:若要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或困局中找到出路,就是一种创造的工作,这工作必须要发挥已有文化传统的潜力──可以发挥、可以出现,但是还完全发挥。……发挥潜力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是唯一可能的出路。历史学者余英时观察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地求助于西方理念、价值或习俗,以作为正当性的最终基础”。面对西方以及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往往陷入迎、拒的两难,却鲜少作深入的省思与评析。劳思光先生生前最后的这本著作,填补了上述缺憾。论述如实呈现了他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在审视现代思想之余,作者更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2012,原名劳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是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的哲学家,尤其长于中国哲学史与现当代西方哲学。1955年起先后在珠海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并为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以及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与东吴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12年10月去世前为华梵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康德知识论要义》、《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光诗选》等约三十余种。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从希望的世纪到三重困局
  (2)传统与现代性:第一重困局
  (3)现代文化与不完整的计划(IncompleteProject):第二重困局
  (4)反理性思潮与“哲学之终结”(EndofPhilosophy):第三重困局
  第二章
  诠释学风之收获及迷失
  (1)客观主义(objectivism)之争议
  (2)诠释学风与相对主义(relativism)
  (3)外加结构与文化世界
  (4)反省思维之新向度
  第三章
  反理性思潮之检评与理性言谈之转向
  (1)后现代思潮之历史背景第一章引言(1)从希望的世纪到三重困局(2)传统与现代性:第一重困局(3)现代文化与不完整的计划(IncompleteProject):第二重困局(4)反理性思潮与“哲学之终结”(EndofPhilosophy):第三重困局第二章诠释学风之收获及迷失(1)客观主义(objectivism)之争议(2)诠释学风与相对主义(relativism)(3)外加结构与文化世界(4)反省思维之新向度第三章反理性思潮之检评与理性言谈之转向(1)后现代思潮之历史背景(2)后现代思维的家族相似性(3)后现代思想之理论重点(4)结论:“反理性”(anti-rational)论述而非“非理性”(irrational)论述第四章异质文化之问题(1)引言---冲突与整合(conflict&integration)(2)三种通俗观念(demoticideas)的评述(3)典范转移与破除迷执之尝试





上一本: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产业 下一本:巴西常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的作者是劳思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