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劝发菩提心文


作者:圣印     整理日期:2016-06-29 09:30:42

《劝发菩提心文》中饱含着省庵大师挚诚、勤勉的感情,字字均出自肺腑,感人至深。读此文不感动,不算佛弟子。本书结合现实生活,劝世人充满感恩的心。本书原由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现从繁体竖排本转录。 
本书简介:
  《劝发菩提心文》一共三千六百一十八字,主要内容是要大众发菩提心,求无上佛道。而发菩提心必须正确,以八种方法来分别,再接十种因缘启发它。我们发菩提心不能间断,必须要每天发、时时发、念念不断地发。古人以读诸葛亮《出师表》与李密《陈情表》,不被他们的忠肝义胆或孝心感动得落泪的,就不算是读书人。而学佛修行者读《劝发菩提心文》,如果不被省庵大师挚诚勤勉、出自肺腑之言所感动,也就算不得是佛弟子了。
  作者简介:
  圣印,台湾省台中县人,俗姓陈。生于一九三〇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毕业。年十七,依北投慈航寺智性和尚剃度。为台中慈明寺、万佛寺开山住持。平素致力于弘法、教育及慈善等事业。一九七九年获美国洛杉矶东方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佛教会理事、台湾省分会常务理事、台中市支会理事长、中华佛教学院院长等。有《禅林宝训讲记》《六祖坛经讲话》《佛教概论》等数十部著作行世。
  目录:
  序
  《劝发菩提心文》讲话——讲于台北善导寺
  解说本文的题目
  本文的作者
  本文讲解
  1.绪言——序分
  心愿是修行根本
  心愿是立行的标准
  2.本论——正宗分
  发心的殊胜因缘
  我们要念佛重恩
  我们要念父母恩
  我们要念师长恩
  我们要念施主恩
  我们要念众生恩序 《劝发菩提心文》讲话——讲于台北善导寺 解说本文的题目 本文的作者 本文讲解 1.绪言——序分 心愿是修行根本 心愿是立行的标准 2.本论——正宗分 发心的殊胜因缘 我们要念佛重恩 我们要念父母恩 我们要念师长恩 我们要念施主恩 我们要念众生恩 应时时念生死苦 尊重自己本觉灵性 修持需要忏悔业障 求生净土是大乘理想 我们要令正法久住 3.结说 我们须躬自反省 以虔诚普劝大众 苦与乐作一比较 殷勤地一再叮咛 附录 与茅静远居士书 劝发菩提心文前言序言评论中国是大乘佛教盛行的地方,学佛的人多数知道“发菩提心”这个名词,大家口中也往往会提出发菩提心。那么菩提是什么?菩提心又是什么?要怎样来启发它呢?许多人不大明白!因此祖师撰述了这篇文章,实在有它的深义在。求学大乘佛法,发菩提心最重要不过。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不是大乘佛法了。大乘经典如《华严经》《楞严经》《金光明经》等,都对菩提心的意义,做了详细的说明。无论哪一部经、律、论,都有劝发菩提心的道理。就戒律来说,我们在求受菩萨戒时,在正受时,戒师总是会这样问:“你有发菩提心吗?”我们就当恭敬地回答说:“已发菩提心。”要是没有发菩提心,便失去受菩萨戒的资格。《梵网经·菩萨戒本》里面要人发菩提心,否则就不是菩萨。因为发菩提心是行菩萨道的动机。《菩萨戒本》里面明确指出:要是没有发菩提心,那就犯了轻垢罪。由此可见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菩萨,主要在于已经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非常尊贵的,佛经中拿譬喻来讲,好比有一大龙王,它头顶上戴了一顶相当大的如意妙宝王冠,所以不论什么怨敌,见了自然退避三舍而不敢侵犯。这譬喻人如果发了菩提心,等于是一位菩萨头上戴着一顶无形的王冠——一颗珍贵的菩提心以及大悲心缀成的妙宝王冠,这样任何恶道的有情,或天魔外道等想来吓唬他、侵犯他、诱惑他、恼害他,也都无可奈何,到后来只有知难而退。发菩提心之可贵,于此可见一斑。唐朝时有一位学佛有相当造诣,曾经亲近过不少大善知识,参禅开悟的居士,名叫裴休,身为一国的宰相。宰相官位甚高,主理一国政事。他作了一篇《劝发菩提心文》,阐扬菩提心的道理,曾经在当时流通一时,可惜到后来渐渐失传了。现在我讲的这篇,是清朝著名祖师省庵大师所作。这篇文章着重于对初发心者的启发,以非常浅显的文字、简洁明白的理论来启发人们当发菩提心。它充满警觉性,浅白、易懂、好读而又感人。这篇文出来之后,相继讲说、注解的学者,也出了很多部,都很有研究的价值。像这样好的、有价值的、具高度启发性的文章,不是经,但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佛说的经一般的可贵和真实。不是律,但是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佛定的戒律一样的重要。不是论,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作和菩萨所作的权威的论典同样的权威且神圣。它实在是和经、律、论平等,没有高下的分别,它实在是极有益于我们修学佛法的借镜。





上一本:沧海文集 下一本: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劝发菩提心文的作者是圣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