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普及古典学术需要,校注者作了简明注释 本书简介: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笔者读孟子书,论其世,实 为感叹其生历与命运,一似西方之柏拉图无二, 故以此名之。 目录: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001 [代序]东方柏拉图 ——孟子其人生平述略001 一、人性本善,本无君子小人之分037 二、性善天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041 三、君子贵“仁义行”而非“行仁义”045 四、君子不患所不能,而患不为不求047 五、人性如水,虽有势变而非关本性051 六、人皆有“四心”,惟君子能扩充之054 七、扩充之道:不忍达于忍;不为达于为057 八、天下鞋相似于足同,心相似于理同061 九、“夜气说”:良心失养则消067 十、君子以德修“天爵”必得“人爵”071 002 十一、从其大体为君子,从其小体为小人074[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001 [代序]东方柏拉图 ——孟子其人生平述略 001 一、人性本善,本无君子小人之分 037 二、性善天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041 三、君子贵“仁义行”而非“行仁义” 045 四、君子不患所不能,而患不为不求 047 五、人性如水,虽有势变而非关本性 051 六、人皆有“四心”,惟君子能扩充之 054 七、扩充之道:不忍达于忍;不为达于为 057 八、天下鞋相似于足同,心相似于理同 061 九、“夜气说”:良心失养则消 067 十、君子以德修“天爵”必得“人爵” 071 002 十一、从其大体为君子,从其小体为小人 074 十二、君子成其正途无非收其走失之心而已 078 十三、养心莫善于寡欲 080 十四、不失赤子之心者可为君子 082 十五、君子反身而诚、强恕而近仁 084 十六、君子以道修身可左右逢原 087 十七、君子贵心居仁而行由义 089 十八、君子异与人在知忧无患 091 十九、君子凡事不遂都去反省自己 094 二十、君子之道有二:守善心、行仁义而已 096 二十一、天下事成于专、恒两字 098 二十二、五谷不熟,不如草稗 101 二十三、自暴者不可救,无耻者必遭辱 103 二十四、自侮者人必侮之,自毁者人必毁之 105 二十五、不学而能为良能,不虑而知为良知 108 二十六、事亲为万事之本,养亲以顺者为孝 110 二十七、君子之孝当去“五欲”存“五思” 112 二十八、君子之德在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116 二十九、君子以亲亲之心去待人接物 120 三十、薄于亲者怎会厚于他人 122 三十一、君子何必言利,利心生于物我之私 124 003 三十二、君子合于义可舍生取义,可避死就生 127 三十三、君子大丈夫人格的“三大操守” 130 三十四、君子有“三乐”而不为帝王 133 三十五、君子之性在仁义礼智存于心 135 三十六、君子得志当有“三不为” 137 三十七、“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39 三十八、“君子创业垂统,可为继也” 141 三十九、君子不以“饥渴”为心害 143 四十、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心 145 四十一、君子之言存道,君子之守在身而不责人 147 四十二、君臣之道,法尧舜而已 149 四十三、君子依天性而行后听天由命 151 四十四、古之清、任、和、时四圣的风格 153 四十五、三圣之道无非善与人同舍己从人 159 四十六、君子善养浩然之气 161 四十七、人品之“善、信、美、大、圣、神”六境界 172前言东方柏拉图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笔者读孟子书,论其世,实 为感叹其生历与命运,一似西方之柏拉图无二, 故以此名之。 ——题记 题记中的前句话,是孟子在他的著述中讲过的。是 的,只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有道是伯乐相马不知其 牝牡黑白,那么,读其书而不知其人有什么不可之处呢?东方柏拉图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笔者读孟子书,论其世,实 为感叹其生历与命运,一似西方之柏拉图无二, 故以此名之。 ——题记 题记中的前句话,是孟子在他的著述中讲过的。是 的,只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有道是伯乐相马不知其 牝牡黑白,那么,读其书而不知其人有什么不可之处呢? 读书本是人生的另一种饮食方式,吃了人家的饭,连主人 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呢?连一句谢谢的话都不说,怎 【代序】 ——孟子其人生平述略 周殿富撰 002 么可以呢?读其书,想见其人,想知其人,这也是一种敬 意吧。人言文似其人,其实倒也未必全是,尽管盗泉流出 来的也是清水,但至少蟾蜍是酿不出好蜜来的,这却是绝 对的真理。那么,孟子其人到底如何呢?虽然后人敬之为 儒坛亚圣,但他的一生却是命途多舛的。 令孟母三迁刀断机杼的少年孤儿 孟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本名孟轲。出生时间一般认 为大约在公元前380年前后,去世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享 年大约80多岁。(有称其生卒年为前327—前289年;一说 前385年—前304年)这都是后人们的考证推算。但有一点 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生于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这是他在 著述中自己说的。就在那个正是西周末期诸侯割据混战的 年代里,他出生在山东的邹地,大约在今天的山东邹县之 南。邹地离孔子的故乡曲阜很近。他的祖上本是鲁庄公的 庶弟。鲁庄公的三个弟弟为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因 为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他们的后人又称“三桓之后”。 孟子的祖上便是仲孙氏。后来因为是庶弟,忌讳与鲁庄公 为序,才改为孟孙氏,便以孟为姓。到了鲁顷公时代,鲁 003 国绝祀,被灭亡了。三桓子孙便家道中衰、流散到各国, 沦为平民了。但至少在他的身上仍流动着周公支脉的 血液。 孟子的少年时代,是在贫困清苦中度过的。自幼丧 父,家境贫沦清苦。孟母范夫人三迁其家,择邻而居的故 事,至少说明他从小是在民间巷闾中长大的。这也许是他 终生怀有平民情结,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天意即民 心,天视即民视,民听即天听”的来历基础吧。 不管生活怎样贫苦,孤儿寡母度日怎样艰难,孟氏毕 竟为贵族后裔,总忘不了教子读书。母亲日夜苦织,不唯 为了生存下去,且总怀有教子成龙的心愿。其实母亲原本 就是儿女最好的第一位师表,她的举止言行都通过耳濡目 染,一丝不落地融入孩子的心灵,一直会影响到儿女的一 生。孟母本身就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良母,不但勤劳节 俭,而且对子女有大爱之心,且坚忍于事。 据传,孟子小时候并不认真学习,很淘气,更何况贪 玩趋乐本是人的天性。但孟母却不苟于一般主妇的舐犊之 情,对孟子的要求很严格。也许是孩提的孟子实在让母亲 伤心了,所以她不断地变换住址,以期为儿子选择一个好 的邻里环境。当初孟家住在一处墓地附近,孟子便学送葬 004 队伍中的人吹喇叭的游戏,孟母便将家搬到了一座市场附 近,他又学着摆摊做生意的游戏;孟母便又将家搬到了一 座学塾附近,他就开始学着做那些礼仪方面的游戏。孟母 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居吾子之处。便让他入 学读书。 可是有一次放学后,母亲问他学到什么了,他答不上 来,孟母便当着儿子的面,把正在织布的所有织线,用剪 刀全部在织机上剪断。年幼的孟子可能吓坏了吧,可是母 亲对他说:要么你就退学,我也不织布了。如果你好好读 书,我宁可一根一根地把这些线头全部接上,重新织布。 可以想见,这对一个孩子而言,是多么强大的震撼与反激 励。所以,《孟子正义》中说:从此,“孟子惧,旦夕勤学 不息。师子思遂成名儒。”也就是说他被母亲吓坏了,从此 起早贪黑勤学不止,又去师从孔子的嫡系传人子思,便成 为了一代名儒而闻名列国。 孔子的私淑衣钵传人为什么周游列国 那个时代的蒙学课本,主要以《诗经》《尚书》为主, 所以至今仍以“诗书”代表人的文化学养。孟子除了饱读 005 诗书而外,开始接触儒学。 宋朝的程子在四书《中庸》的按语中便说:中庸一书 是曾子怕年代久远,传承发生错误,才把孔子的话写成 书,用来教授孟子的。而司马迁说孟子是从子思的弟子为 师的。看来至少孟子是直接从孔门子思的门径,直接步入 儒学殿堂的。正如孟子自己所言“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 小者为小人”吧。孟子终师从至圣而成为一代亚圣,似与 师门也有一定关系。而且孟子终其生对孔子膜顶礼拜,评 价也是最高的。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甚 至不无遗憾地说道:我虽然不能亲聆其教、亲见其人,但 我可以成为他的私淑弟子。 在孟氏的著述中最大的两个特点便是:言必称尧舜二 王,论必冠子曰诗云,甚至称孔子比尧舜还高明伟大。孟 子称得上是孔子最忠诚的私淑衣钵传人了。 然而,可悲的是,但凡致力于正学的人,至高以其学 说后显而已。却很少有通达于斯世的。孟子尽管一生致力 于研究王霸之术、帝王之学、政治之道,苦心揭橥天道, 补述人伦格致物性,但却毕生无法实践自己的学说理论, 无法实现自己宏远的政治理想之一隅。因为他研究的是善 道、正道、王道,而生于一个肆行恶道、邪道、霸道的时 006 代,怎么能合时宜呢?早在孔子时代就讲过:直道事人, 焉能往而不三黜?就是时至昌明到如今的时代,撒切尔夫 人不也在从政三十年后,不无遗憾地说道:好人是不太适 宜于搞政治的吗? 孟子在学成之后,早年当是地方的讲学授徒之人,后 来便去周游列国半生,晚年才又开始潜心治学授徒。这就 是他一生的“三步曲”。 那么,他周游列国干什么去了呢?无非一是传播自己 的仁政道统思想,想借助诸侯国王公这些地方统治者的力 量,去实现自己的仁政抱负;二是寻找政治寄主,想出仕 为官,直接去实现强国富民的美政。管子曾经讲过:天下 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可以肯定地 讲,他之所以一门心思地热衷于政治,却是既不为贵—— 官之显赫,也不为富——禄之丰足,他只想把自己的学 说、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在那个乱世中得出拨乱反正的 结果来。他的理想是仁政,仁政的目的是泽被于民。即使 他的眼光还远不及空想主义的统一、大同,但在那个时 代,怎么能让他实现他泽被于民的理想呢? 他是孔子衣钵的嫡系传人,他崇尚尧、舜二帝的仁风 政德,他信奉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的美政。其实那些东西 007 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不可能亲历,也就不可能有亲知,只 是听、说而已,只是在有限的文献中所知一二皮毛而已。 正如孔子所言:道听途说者,贼也。西方把人类的蛮荒时 代称为“黄金时代”,中国人则把原始部落氏族时代的文 学描述当成历史,又把文学神话神化了的三皇五帝奉为神 圣。所以当人们面对现实时,便总有今不如昔的怀古讽今 情结,于是他们就凭想当然地去构筑起他们的理想世界。 去把他们那种毫无逻辑错误、毫无道德瑕疵、毫不违背人 情物性的境界,当成了自己的人生鹄的去追求,去以赴, 甚至梦寐以求有朝一日,得遇明主,可以亲操刀俎以求一 逞改变天下。孟子和他私淑的老师孔子一样,到处以此去 游说列国诸侯、小国王公的目的都在于此。三、君子贵“仁义行”而非“行仁义”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 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也。” (原文录于《孟子》七篇卷四,离娄〈下〉人之章。) 【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与禽兽的差别并不大,大概也仅差在 理义这一点上吧。平民百姓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有德之人却 能够把它常存于心。而虞舜之所能成为圣人,很重要的一点, 便是他自身能够明察一般事物的道理所在,了解人的伦理道德 之心。所以他的行为都是按照内存于心的仁义之道主动做出来 的,而不仅仅是按照仁义的规范去被动行事的。” 046 【注解】 本章论述“道统”思想源自于人的本质属性。人与禽兽的 区别在于人懂得义理,而禽兽不懂。人兽之别仅此一点而已, 但这一点正是人兽的根本区别所在。而人与人的区别则在于常 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存 义理于心并依物理人伦天道而行。人与人的不同,仅此而已。 正如朱子注本章之谓:“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 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于其间得形、气之正,而 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虽曰少异,然人、物之所以分,实 在于此。众人不知此而去之,则名虽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 兽;君子知此而存之,是以战兢惕厉,而卒能有以全其所受之 理也。” [庶民]大众。[去之、存之]去之:忘记、丢掉义理。 存之:把义理存在于心中,不忘依其而行。[庶物、人伦]物 理、人情。[仁义行、行仁义]朱子注称:“由仁义行,非行 仁义,已根于心,而所行皆从此出。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 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此则圣人之事,不待存之,而无不存 矣。”仁义行:为内发而行,因为心存仁义;行仁义:为外由 而行,因仁义未存于心,所行由外引发而已。 047 四、君子不患所不能,而患不为不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尺 九四寸以长,食而粟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 胜一匹骓,则为无力人矣。今日百钧举,则为有力人矣。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 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 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 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 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 之,有余师。” (原文录于《孟子》七篇卷六,告子〈下〉曹交章。) 048 【译文】 曹国国君的弟弟曹交问孟子说:“您曾经说过,人的修为 都可以达到尧舜的境界,有这种可能吗?” 孟子回答道:“当然。”曹交又问道:“我听说周文王身 高十尺(旧制),商王成汤身高九尺,他们都是圣贤君主。如 今我的身高有九尺四寸,当在二王之间,可是我不过每天白吃 饭而已,怎么样才能像他们那样呢?” 孟子回答道:“这何关身体的长短呢?也没必要去如此比 较,无非是怎样去修为、作为而已。比如有的人他的膂力举不 起来一只小鸡小鸭,这就算是无力之人了。那么,现在说如能 举起三千斤(百钧)重量的人,当然就算是有力气的人了。如 此推论下去,能举起乌获曾经举过的三万斤(千钧)重量的, 也无非是一个如古代的大力士乌获一样的大力士而已。不过这 种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人怎么能以不胜力为忧虑呢?应该忧虑 的是不肯去做为啊!在与比自己年长者一起走路的时候,能慢 慢地跟在长者后面行走的人,可以称为是懂弟(悌)道的人; 快步走在长者前面的就是不懂悌道礼敬的人。慢点走,岂是人 做不到的吗?不过是不肯做罢了。向尧舜学习,不过是要学他 们的孝行悌道而已,而不是去跟他们的帝王身份、圣贤地位、 治政业绩比。你如果能够在服饰方面像尧那样即简朴又讲礼 仪;说的话像尧那样仁义得体,所行之事像尧那样去做,那你 就和尧没什么不同了。如果你的服饰、语言、行事都和夏桀一 049 样,那么你就和那个荒淫残暴的亡国之君也没什么不同了。” 曹交说:“我有幸见到了先生,听了您的教诲让我很有收 益,我愿意借一处学馆,留下来,拜在您的门下受教诲,来研 究尧舜之道。” 孟子说:“道如同大路一样,没有什么难学的。人的缺患 只在于不肯用心去探求研究。你回去后只要认真学习探求,会 比师从一个人更有益处的。” 【注解】 这一段是孟子与曹交论述怎样学习尧舜之道。从孟子所谈 的内容与方式上来看,来者肯定一个既不懂礼仪又没学养的纨 绔子弟。所以才有“尧服”、“桀行”之教,而又不肯收他为 弟子。其无学养竟至于提出以身材长短来比较人的德性,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