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颜之推论君子家风


作者:周殿富     整理日期:2016-05-25 16:10:5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普及古典学术需要,校注者作了简明注释 
本书简介:
  全书七卷二十篇,除有关艺音言训学术之论外,多以儒
  学大义为纲而不落其窠臼;多言治家之实务,而绝少诸子论理
  与三玄空谈;虽非字字珠玑、言之有理、句句可循,但颜氏
  居于那个时代,即不泥古拘礼而又无离经叛道狂悖之言,足称
  难能可贵。
  目录: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001
  [代序]家有直道,人多全节001
  一、“君子远其子”而必教之于少小019
  二、君子重人伦三亲,兄弟如形影声响相随026
  三、君子丧妻不为子娶继母的史鉴031
  四、君子生女不轻,嫁女不索037
  五、君子治家有序,不失宽不废猛040
  六、君子之家,无迷信左道之议042
  七、君子“不忍骂奴”不戏人为畜044
  八、南北方人家迎宾送客礼之不同046
  九、君子让天下小人争一钱之利052
  十、士君子不以不如己者为师友054
  002
  十一、君子不掠人之美贪天功为己有057
  十二、人不勤学,“长受一生愧辱”059[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001
  [代序]家有直道,人多全节 001
  一、“君子远其子”而必教之于少小 019
  二、君子重人伦三亲,兄弟如形影声响相随 026
  三、君子丧妻不为子娶继母的史鉴 031
  四、君子生女不轻,嫁女不索 037
  五、君子治家有序,不失宽不废猛 040
  六、君子之家,无迷信左道之议 042
  七、君子“不忍骂奴”不戏人为畜 044
  八、南北方人家迎宾送客礼之不同 046
  九、君子让天下小人争一钱之利 052
  十、士君子不以不如己者为师友 054
  002
  十一、君子不掠人之美贪天功为己有 057
  十二、人不勤学,“长受一生愧辱” 059
  十三、家有藏书百卷,千年不为下人 062
  十四、璞玉浑金美于木石之雕刻 064
  十五、君子之学,礼敬为基本贵在其行 067
  十六、君子治学如赏春花而登秋实 074
  十七、君子晚学如秉烛夜行 076
  十八、君子学风:何须“三字两纸疏义” 078
  十九、君子勤学自达以慰父母苦心 081
  二十、孝为百行之首犹当知禁忌 084
  二十一、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不失节操 087
  二十二、君子自有千丈松风而不拂人意 090
  二十三、颜渊不宿朝歌城邑,曾子回车胜母之巷 093
  二十四、君子立身之处不使旁无余地 096
  二十五、士君子处世总该有益于世有用于人 099
  二十六、君子守德待时而不竞盗禄位 102
  二十七、君子当少欲知足知止 106
  二十八、君子生死有可惜者有不苟惜处 109
  二十九、君子不责人以精洁 113
  003
  三十、君子远庖厨而勉行去杀 116
  三十一、君子行诚孝仁惠而何须落发为僧尼 119
  三十二、君子不通琴瑟谓有所缺 123
  三十三、君子不为博弈之戏 127
  三十四、君子治学不可师心而“好问自裕” 130
  后记 134颜之推,孔门复圣颜回的后裔。南北朝时代公元500年间的
  人物,表字为“介”。祖籍为山东琅邪郡临沂县。
  西晋灭亡后,他的九世祖颜含因为在朝为官,便举家随晋
  元帝南翔,这便是他在《观我生赋》中所说的:“吾王所以东
  运,我祖于是南迁。”颜含在东晋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
  侯。侍中是一个很高的官职,相当于宰相,右光禄是大夫之
  职,西平侯是封爵。父亲颜勰是南朝梁武帝之子湘东王萧绎王
  【代序】
  颜之推的一生与《颜氏家训》之渊源
  002
  府的咨议参军。颜氏一家历代都攻读《尚书》《左传》之学,
  既为书香门第,又为官僚世家。因而,颜之推开蒙甚早,受过
  良好的家风教养与儒学的启蒙,而且人很聪明多智慧。
  到了12岁那年,湘东王萧绎自己开馆主讲老庄之学,颜之
  推便成为他的学生。但他并不喜欢老庄之学,直到晚年,仍认
  为老庄的著述无非以无为而保身,所以老子“藏名柱史,终蹈
  流沙”——用一个掌管图书的柱下史的职务来隐其身名,而终
  西出关而隐浸于沙漠;庄子也是“匿迹漆园,卒辞楚相”——
  以漆国镇一个不入品级的小吏来隐形迹,拒绝楚国的宰相之约
  聘,以江湖隐士自居渔钓授徒为业。并认为二者都是“任纵之
  徒耳”——放任自己崇尚虚无之流。
  他还抨击历代弄玄学为生为业之徒。自汉魏何晏、王弼以
  降,山涛、夏侯玄、荀粲、王衍、嵇康、郭象、阮籍、谢鲲等
  著名的魏晋道学人物,都一个个地被他称之为竞相空谈弄玄,
  而弃周公之业、孔子之学于度外,又不能从老庄之学而保身
  名,徒以黄老之术故弄玄虚,来假装粉饰自己嘲讽他人时政
  003
  以邀虚名之徒。所以他们不是“触死权之网”,便以“才望
  被诛”;不是“陷好胜之阱”,便以贪贿积财“取讥”“黜
  削”;不是以“排俗取祸”,便是以“倾动专势”、“沉酒荒
  迷”而有违老庄本学,都不是“济世成俗”之人。至于那些
  “桎梏坐滓之中,颠扑名利之下”的庸俗小道学家们,便更不
  足挂齿了——“岂可备言乎?”
  他还认为:到了梁朝时代,世人则把老、庄、周易之学总
  称为“三玄”(于今仍称那些讲话不牢靠不实在的人言称之为
  “三玄”,概源于此。)蔚为时尚。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
  都为之沉溺,甚至派人深入村镇宣讲以道教治国之理,“学徒
  千余,实为盛美”;到了湘东王萧绎成为梁元帝时,也召收门
  徒亲授道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以夜继日”的程度。以至
  于荒政误国,直到叛乱发生才罢讲。颜之推也曾亲自去听讲,
  但仍然是对此“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以上都是颜推之的表
  述,足见他对老庄之行迹、道家之学说的排斥程度。所以,他
  虽然很早便接触老庄之学,但却终生不喜欢,反而去研究儒家
  004
  的学说,专心致力于习《礼》读《传》去了。尽管其一生所学
  虽然很庞杂,但仍不离儒学之宗。这固然与他的家学渊流有关
  系,他的远祖便是流传有绪可觅的儒家复圣——颜回。
  颜之推虽然少年得志于南朝萧梁,一生却处于变乱颠沛之
  中,先后经历三次亡国之变,五次遭际生死劫难,而仍能得以
  全身善终家族繁盛,这在中原南渡的名门望族中是很少见的,
  所以后人将其归结为这个家族优良家风的世代相传。这似乎并
  不牵强,有道是“家有直道,人多全节”。颜氏家族于历代都
  不乏学名显赫、忠义节烈之人,而无奸小犯科之徒,这不能不
  说与一个家族重名节、尚忠正、崇勤俭、贵才学的家风有关。
  颜之推的青少年时代,是随其父在南朝梁国长大的。他出
  生于梁武帝萧衍时代的公元531年,大约去世于隋朝文帝杨坚时
  代初中期的公元590年前后。
  青年时代的颜之推,由于“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
  丽,甚为西府所称。”西府是指梁武帝第七子时为湘东王兼镇
  西大将军萧绎的将军府。此时萧设在江陵镇守荆州。萧绎十分
  005
  看重他的才学人品,便任命他为左常待兼将军府的墨曹参军。
  “墨曹”就是今日的“秘书处”;参军是掌管文书的部门负责
  人。这是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的事,此时他才19岁,便来
  到了江陵的将军府中。可谓少年得志。但此时的梁武帝开国执
  政已经30余年,萧梁已由繁盛时代走向衰微,早在太清元年八
  月,便已发生了著名的“侯景之乱”,而在他入幕镇西将军府
  这一年,还是侯景叛军攻入梁国首都南京,把86岁梁武帝囚饿
  而死的一年。
  “侯景之乱”是他一生中所经历的第一次大变乱,他哪里
  见过如此局面?连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高大可望不可及的梁武
  帝,都在一夜之间成为了阶下囚,不久又被害死;而朝中往日
  道貌岸然的衮衮公卿,却是那么无耻地去逢迎降顺了那个从西
  魏投降过来的乱臣贼子,而武将又是那么无能,竟然挡不住一
  个侯景,所以,他心中十分感伤。他在那首赋中叹道:
  养傅翼之飞兽,子贪心之野狼。
  006
  初召祸于绝域,重发衅于萧墙。
  虽万里而作限,聊一苇而可航。
  指金阙以长铩,向王路而蹶张。
  勤王踰于十万,曾不解其搤吭。
  嗟将相之骨鲠,皆屈体于犬羊。
  武皇忽以厌世,白日黯而无光。
  既飨国而五十,何克终之弗康?
  显然,这次国难,在青年颜之推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创
  伤,以至他在仅存的家训与此赋中,都谈到了此事,尤对那些
  变节之臣大张挞伐。
  侯景拥叛军攻入南京后,自任总统中外军事的大都督、大
  丞相。害死武帝后,便拥立了萧衍的第三子萧纲萧世缵为简文
  帝。因为昭明太子萧统病逝后,萧纲便被立为太子。简文帝即
  位后,就从南京派密使赴江陵,密诏任命他的七弟萧绎为侍中
  (宰相),假黄钺(持当代天子之命)都督中外军事,于荆州
  007
  总督九州军事,统天下兵马消灭侯景叛军。但在萧绎征兵时,
  因不派军队应征而同为宗室的河东王湘州刺史萧誉却先受到征
  讨;他的哥哥岳阳王雍州刺史萧詧为救弟则举兵来攻打江陵。
  萧绎一面守城打退了雍州兵,一面令部将著名的左卫将军王僧
  辩去攻打湘州的萧誉。这是萧绎的一大失误。大敌当前又怎可
  以自家人祸斗萧墙之内呢?不但史家对此非议,而颜之推也为
  此而悲叹:“子即损而侄攻,昆亦围而叔袭。”而颜之推正在
  此时,来到了萧绎没在江陵的将军府,入幕参赞军务文书,这
  便是他自赋所称:“方幕府之事殷,谬见择于人群。未成冠而
  登仕,才解履以从军。”
  不久,萧绎派自己的长子萧方诸去镇守军事重镇郢州(武
  汉),就让颜之推也随军去武汉做书记官。第二年,侯景便派
  部将任约等人率军袭破武昌,活捉了刺史萧方诸。军中文武臣
  佐多降于叛军,而小小的书记官颜之推却宁死不降。叛军几
  次都想杀掉他了事,但却为一位叫王则的郎中,后为滕公的人
  惜其青年才俊而力救得免。叛军便把他押送到京师南京囚禁起
  008
  来。这一年他已21岁,是公元550年的事。直到一年后,萧绎、
  王僧辩等平灭了侯景的叛乱收复南京,他才被释放又回到了江
  陵的萧绎帐下。这是他的第一次“大难不死”,多年后他还感
  谢王则称:“赖滕公之我保”,“荷性命之重赐,衔若人以终
  老”而终生不忘。回江陵后便被萧绎升任为散骑侍郎,以其忠
  心正直而引为近臣。
  到了平灭侯景时,因为简文帝也已被侯景以进寿酒为名把
  他用土袋子压死,所以萧绎便被拥立为梁元帝。但他却是在江
  陵城即的位,而没去伤心之地王气已尽的南京旧都。即位后便
  派王僧辩、陈霸先、萧循等众将讨平叛军余部,平定四方,
  但却不行仁政,骨肉无亲,溺于老庄。于第三年末,南京城又
  被西魏来犯的大军,与叛王萧詧合兵攻破。梁元帝萧绎率众出
  降,被押到了萧詧的大营,不知是何滋味,如何面对其侄。而
  后又押往金城,君臣还有心思诗赋唱合悲伤,不久,便被杀
  害。而颜之推则以俘虏身份被押往此时已由周而代魏的京师长
  安城中。目睹了破城亡主的悲惨;再加之被押解长安一路上满
  009
  目凄凉景象与被掳掠驱赶的百姓惨状,其心中的感伤不亚于侯
  景之乱武帝身亡。后来他在回忆这一段往事时写道:
  惊北风之复起,惨南歌之不畅。
  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
  徒有道而师直,翻无名之不抗。
  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
  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怜婴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状。
  夺诸怀而弃草,踣于途而受掠。
  被掠到长安的大梁名臣有十数人,都很受周武帝的器重礼
  遇,都被委以重任,而颜之推则为周朝的大将军李穆爱其贤
  才,便推荐他去河南弘农郡,给他的家兄阳平公李远做书记
  官,因此以免难。这是他第二次的大难不死。
  那么,前面说到的萧詧到底何许人也?怎么就与梁元帝这
  010
  么大的仇恨呢?其实,萧詧萧誉二兄弟都是元帝的两个亲侄
  子,是昭明太子萧统的亲子。萧统去世后,按规矩应由萧詧继
  立为太孙皇储,而梁武帝则立了他们的七叔萧绎为太子。所以
  二子心存不平,而萧绎这位七叔也心存芥蒂。所以才反目成
  仇。萧詧会同魏兵灭了元帝,又附周自立为梁王,独立了30余
  年。子孙繁盛一时而至隋唐。
  颜之推在河南虽以青年才俊大受礼遇,但心中无时不思念
  故国。两年后便寻机由黄河水路出逃邻近的北齐,想再由北齐
  南下回归故国。船只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却适逢黄河发大水,
  船只无法航运,但颜之推义无反顾携家启航,而且是在夜间
  好不容易渡过了天险砥柱,平安逃到了北齐。后来他专有一诗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以纪此事。诗中有句为“侠客重艰辛,
  夜出小平津”、“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足见其此时一
  腔豪侠之气,敢于黄河狂水期而夜度砥柱,实为置生死于度外
  了,是以“时人称其勇决”。这是他的第三次大难不死。这也
  就是他在赋中所言的“就敌俘于旧壤,陷戎俗于来旋”。
  011
  不幸的是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地“来旋”到了北
  齐,本想假道回归故国,但却听说南梁已被专政于朝的宰相陈
  王陈霸先一切如曹操父子故事,又害死了元帝萧绎的第九子16
  岁的敬帝萧方智自立为陈帝,梁朝已经烟消火灭亡国了。而敬
  帝即位也才两年多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颜之推始料不
  及的。这也是他所经历的第一次亡国之痛。所以,在多年后回
  忆这段往事时,仍心绪难平。他在赋中写下了在北齐哀悼故国
  的心情:
  慨《黍离》于清庙,怆《麦秀》于空廛。
  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
  野萧条以横骨,邑阒寂而无烟。
  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
  经长平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
  深燕雀之余思,感桑梓之遗虔。
  012
  得此心于尼甫,信兹言乎仲宣。
  在这段赋词中,他几乎引用了自殷商亡国,箕子归国过故
  都悲吟《麦秀》以来,一直到东汉末年王粲感伤“出门无所
  见,白骨蔽平原”之间的诸多历史典故,来表述自己的亡国之
  悲情。显然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伤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是他的
  故国,所以情深而常吟“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自
  惭于不能以死殉国而苟活于异国他乡面对胡人;又“嗟飞蓬之
  日永,恨流梗之无还”,悲叹已身故国难回永为转蓬流梗而飘
  泊无依。尤其让他更难忍受的是在北方与胡人语言不通,风俗
  大异:“接耳目而不通,咏图书而可想”。直有似远离故国的
  古人宁戚、苏武的“井伯饮牛于秦中,子卿牧羊于海上。”但
  故国已亡,梁化为陈,再伤感也回不到过去了,便只能留居于
  北齐。而且他在这里一留便是二十余年的时光,也是他一生最
  为稳定的时期。
  颜之推来到北齐的京师晋阳后,深受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喜
  013
  爱。并把他引为近侍,且十分得宠,不久又想升他为中书舍
  人。但在派中书令去送达任命书时,他却在营外饮酒。中书令
  段孝信也不是什么好人,十分忌其文才,便乘机告他一状,所
  以这次任命便被取消了。颜之推一生中最大的不足,便是多饮
  酒,而且不修边幅,很受人非议。
  由于颜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应对闲
  明”,而终于受到后来主持朝政的大臣祖珽的赏识而受重用,
  任命为中书舍人,宫中所有文书诏命的起草、加工、颁布都必
  由帝亲命由他一手承办,“馆中皆复进止”,而“帝甚加恩
  接,顾遇愈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但都为其立身严
  正、奉主慎微、谦以待人,在文宣帝与祖珽那里十分有信誉,
  而一次次化解了危机。这是他第三次得以大难不死。
  这个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执政十年内尚好,东征西讨,国土
  扩张到南拥江淮,东至海滨北至大漠,便为所欲为,荒淫残暴
  无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杀人如麻、其手段更是残忍无比。
  后来朝中的元老大臣崔季舒等人,谋画众臣联名上书谏帝。
  014
  正要找他签名时,却发现他已经回家了,原来他早就预见到这
  些人一定要在此时来找他连署,所以便提前以急事为名告假出
  朝了。所以齐帝览谏表见那么多大臣联合署名便大怒,把所有
  署名人都传入朝中一并处死,而颜之推也被传召在内。后按其
  申辩核对原件,确无他的署名,才又逃此一劫。这是他的第四
  次大难不死。后来到了齐世祖武成帝年间,又被提拔重用为黄
  门侍郎,相当于国家办公厅的副主任,这是他一生的最高级别
  了,所以,后人都以“颜黄门”称之,而子孙后代亦已“黄门
  祖”敬讳之。
  颜之推一生中最稳定的生活,就是在北齐这二十余年。观
  北齐各帝无一贤君明主,而其得以全身,各代为用,除了其才
  学品行外,他的智慧也很重要。后来北齐又为周武帝所灭,而
  颜之推在齐二十年,又是从周地逃到齐帝身边重臣,自无生路
  可寻。而且齐王东逃山东时,又令他扼守平原郡,守河津以抗
  周兵,自当被问斩。但周帝久闻其高才贤名,又知其不是奸佞
  之臣,所以才得以第五次大难不死。这是他第二次经历的亡国
  015
  之难。
  入周朝后,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就是御史上大夫。周隋旧
  制大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颜之推入周朝又经历
  了周宣帝、周静帝两朝后,周又被隋文帝杨坚以宰相外戚身份
  以禅让方式逼年少的周静帝退位,颜之推又经历了第三次亡
  国之变,成为了隋朝的臣子。后来又被太子杨勇所看重,“召
  为学士,甚见礼重。”而且与薛道衡等一班文人十分相与。不
  久便病死任上,享年六十余岁。可以想见,生于那样的动乱时
  代,又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无论对于政治人生,自有不凡
  的见解。这也许正是《颜氏家训》与其他空洞谈礼论道释德教
  人的家训大不同处。
  颜之推一生始终以文人的面目出现,称得上是那个时代多
  才多艺的宿儒。是以时人无不服其学术渊博精深者,而后人则
  称其“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而且
  工于尺牍,书法又好,所以虽历三朝兴亡,而代代思用其才
  学,所以,他在《家训》中为我们留下了“家有藏书数百卷,
  016
  千年不为小人”之语。他专攻儒学而不弃道学与佛学,因为儒
  学是经世致用之官学、正学。而且犹精于音义训诂,为世之学
  术大成者。史书所载其著述书目不下十余种,约有80余卷,但
  流传下来的很少。人们今日所见能独立成书的似只有这部家训
  了,还有诗文三数篇什可见。
  那么,这部家训为什么称《颜氏家训》,而不称《颜之推
  家训》呢?因为此书亦有其家学之渊、家风之源可溯。颜氏本
  山东临沂县人氏,而祖上则是孔子的大弟子复圣颜回。这个大
  家族自春秋鲁国而至于明清之际代代不衰。最有名的人物便是
  颜回。到东晋则有颜之推上溯九世祖颜含为西晋百家望族名门
  之一;南渡后仍为“侨门高姓”,而颜含贵为侍中西平侯,足
  见一时之盛。
  二百多年后又有颜之推祖、父、子三代之盛,其父为南梁
  湘东王镇西将军府参军、学者;颜之推为梁帝近臣、齐朝黄门
  侍郎、大学者、周隋大夫;其子颜思鲁官居东宫学士、学者;
  颜愍楚官居值内史;颜游秦为校秘阁官吏。其后到了唐朝又传
  017
  至虢州刺史颜勤礼,弘文馆学士颜师古;又传至大唐太子少保
  颜唯真而生鲁国公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兄弟子侄十余人
  为一时名臣名士。子侄先后封为大唐男爵者八人,再者后又有
  颜真卿五世孙兄弟二人同为令守,“颜氏于斯为盛,谓非《家
  训》所自,不可也。”又有序者称:自孔门弟子通六艺者,有
  颜氏八人,而其子孙代代贤盛,一是有家语世代相传,“不
  然,何其家之同心慕谊如此邪?嗣后渊源所渐,代有名德,是
  知《家训》虽成于公,而颜氏之有训,则非自公始也。”
  由此可见此训乃自颜回起,世代家风流传之集大成者,是
  以方称《颜氏家训》,唐宋以降世代传刻,至清初盛世被收入
  《四库全书》,至此而不泯于世,成为国人治家教子之启蒙教
  科书。
  本次选编,通览全书,方知此训之所以能千年不泯,自有
  其因。全书七卷二十篇,除有关艺音言训学术之论外,多以儒
  学大义为纲而不落其窠臼;多言治家之实务,而绝少诸子论理
  与三玄空谈;虽非字字珠玑、言之有理、句句可循,但颜氏
  018
  居于那个时代,即不泥古拘礼而又无离经叛道狂悖之言,足称
  难能可贵。诚如后代刻家、序者所论:“虽非子史同波,抑是
  王言盖代。”“此书虽辞质义直,……其归要不悖《六经》,
  而旁贯百氏。……自当启悟来世,不但可以训思鲁、愍楚辈而
  已。”又有序称之:“北齐颜黄门《家训》,质而明,详而
  要,平而不泥。盖《序致》至终篇,罔不折衷今古,会理道
  焉,足可范矣。”这次只节选了他有关君子之家风的部分出
  版,但愿这个节选本的出版,能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
  风、君子之道有所贡献。





上一本:川端康成与中国易学 下一本: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颜之推论君子家风的作者是周殿富,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