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


作者:贺世哲     整理日期:2016-05-21 09:42:54

敦煌研究普知型读物,学术大咖奉献给大众读者的传世经典。敦煌的全方位呈现,再现千年文明。 
本书简介:
  为什么法华经借比喻阐明妙法?
  为什么法华信仰流传广泛?
  为什么佛陀的结局是涅?
  为什么涅槃信仰遭受抵触?
  为什么维摩诘游戏于人间?
  为什么名士推崇维摩诘经?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专门介绍敦煌经卷中的法华经画卷,解释细密周到,配以精美的图片,文字优美,资料可靠,是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
  樊锦诗: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目录:
  前言宣扬佛性的三大经变
  第一章法华经变
  1.什么是法华信仰?19
  2.法华信仰在艺术上如何表现?26
  3.隋代法华经变如何阐释法华义理?32
  4.为什么说隋代是法华经变的草创期?40
  5.为什么说初唐是法华经变的过渡期?46
  6.初唐法华经变如何融合六品?50
  7.为什么说盛唐是法华经变的鼎盛期?56
  8.盛唐法华经变如何反映现实生活?69
  9.中唐法华经变如何突显严谨的义理?77
  10.中唐法华经变有哪些创新?86
  11.归义军时期的法华经变为什么失去活力?90
  12.为什么归义军时期法华经变增加榜题?94
  13.归义军时期法华经变有哪些创新?98前言 宣扬佛性的三大经变
  第一章 法华经变
  1.什么是法华信仰? 19
  2.法华信仰在艺术上如何表现?26
  3.隋代法华经变如何阐释法华义理?32
  4.为什么说隋代是法华经变的草创期?40
  5.为什么说初唐是法华经变的过渡期?46
  6.初唐法华经变如何融合六品?50
  7.为什么说盛唐是法华经变的鼎盛期?56
  8.盛唐法华经变如何反映现实生活?69
  9.中唐法华经变如何突显严谨的义理?77
  10.中唐法华经变有哪些创新?86
  11.归义军时期的法华经变为什么失去活力?90
  12.为什么归义军时期法华经变增加榜题?94
  13.归义军时期法华经变有哪些创新?98
  第二章 涅槃经变
  1.什么是涅槃信仰?103
  2.佛陀涅槃像如何扎根中国?107
  3.隋代涅槃经变如何融汇中西?112
  4.为什么初唐涅槃经变仅有一幅? 118
  5.盛唐涅槃经变如何反映大唐气象?114
  6.中唐涅槃经变如何阐明涅槃深意? 135
  第三章维摩诘经变
  1.什么是维摩诘信仰?143
  2.为什么早期维摩诘经变出现南北不同的风格?148
  3.为什么说隋代是维摩诘经变的初创期?151
  4.隋代如何表现维摩诘经变?154
  5.初唐的维摩诘经变的四种形式158
  6.为什么莫高窟220窟维摩诘经变有中原画风?163
  7.为什么称莫高窟332窟维摩诘经变为“绝笔”?170
  8.为什么说中唐维摩诘经变没有创新?173
  9.晚唐之后维摩诘经变如何由盛而衰?179
  10.归义军时期的维摩诘经变为什么格式化?182
  附录 敦煌大事记前言宣扬佛性的三大经变
  何谓佛教经变?初唐净土大师善导云:“依经变画”,就是经变,言简意赅。就广义而言,敦煌艺术或其它佛教艺术中,凡带故事性的图画,均可谓之经变。但就狭义而言,则专指隋唐以降,依据某一部佛经,或者揉合同类数经绘制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或者义理性的图画。本卷所言法华、涅槃、维摩诘经变,是就狭义者而言。
  佛教东传以来,谕扬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逐渐在中土衍为主流,佛教艺术亦多取材于大乘经典,本卷所辑三经变亦然。将《法华》、《涅槃》、《维摩诘》三经编于一册,主要宣扬佛性的三大经变
  何谓佛教经变?初唐净土大师善导云:“依经变画”,就是经变,言简意赅。就广义而言,敦煌艺术或其它佛教艺术中,凡带故事性的图画,均可谓之经变。但就狭义而言,则专指隋唐以降,依据某一部佛经,或者揉合同类数经绘制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或者义理性的图画。本卷所言法华、涅槃、维摩诘经变,是就狭义者而言。
  佛教东传以来,谕扬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逐渐在中土衍为主流,佛教艺术亦多取材于大乘经典,本卷所辑三经变亦然。将《法华》、《涅槃》、《维摩诘》三经编于一册,主要考虑到这三部佛经在佛性问题上思想一致。《法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诸佛欲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那么一切众生能否成佛呢?《大般涅槃经•狮子怒吼品》中作了肯定的回答:“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亦即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维摩诘所说经•佛通品》专讲成佛之道,不过是从相反的方面,要求菩萨处污泥而不染,由非道至佛道。实际上还是讲众生成佛问题,“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亦可引伸为佛就在众生心里。
  关于这三部佛经中佛性思想的阐扬,中土高僧代有所出,如晋宋之际倡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涅槃圣”竺道生,对上述三经都有深湛研究;隋初奉敕到敦煌建舍利塔的智嶷,兼通《法华经》、《涅槃经》;出生于敦煌的高僧慧远和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都是精研《法华》、《维摩诘》二经的一代大师。精研三经的大师辈出,说明这三部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在中土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三经的经变画在敦煌艺术中亦占有相当的比重。现存敦煌的法华、涅槃和维摩诘经变共一百四十七铺,法华占六十七铺、涅槃占二十一铺、维摩占八十一铺。莫高窟420窟并将三个经变绘于一窟。但除此以外,三经变的关系似乎没有三经的关系紧密。佛经和经变之间的的多重关系,尚待更深入研究。
  国际敦煌学界首先研究敦煌经变画的日本学者松元荣一,1937年出版《敦煌画研究》,着重于画面与经文的对比考释,具有开山之功。不足之处在于未将这些经变画放在中国历史、佛教、美术发展史的长河中,作系统的宏观考察,因而未揭示法华、涅槃和维摩诘三个经变发生、发展和式微的规律。而且所用图片也极其有限,不足以反映上述三个经变的全貌。
  二战以后,国内外敦煌学界对上述三个经变研究日深,拓展了研究视野,从历史、佛教、美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深见解,从而丰富了中国佛教史、美术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例如通过比较西域与中原的涅槃图像,发现敦煌隋代的涅槃经变是东西两种不同佛教艺术风格在敦煌撞击、交融之后,所产生的一朵奇葩,而敦煌唐代的涅槃变又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完全民族化了新型涅槃经变。这有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又如有学者通过研究敦煌的隋代法华经变,发现其所反映的佛教义理与中原天台宗创始者智顗的思想有关,证明天台宗的教义也传播到敦煌地区,因而丰富了中国佛教史研究。又如有的学者发现敦煌隋代419、420窟的法华经变画的艺术风格属于密体画,与中原著名画家展子虔、郑法士的风格相似,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珍罕的实证。然而上述成果均缺少系统的图片数据来左证。本卷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法华、涅槃和维摩诘三个经变,力图说明此三经变如何从隋代产生,初、盛唐蓬勃发展,中唐开始格式化,归义军时期日趋式微,并以大量系统的图片左证论点。
  《法华经•药草喻品》云:“一雨所润,其泽普洽。”笔者相信,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批珍贵的图片数据中,汲取到有益的精神营养。
  0-1 现婆罗门身
  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第一种姓,是一切知识的垄断者。此图为观音变作婆罗门,弘传佛法。婆罗门深目高鼻,须发雪白,裸体披巾,坐在束腰座下,挥手宣讲《法华经》,情绪激动,跟前有三个男子跪地听法。
  隋 莫高窟303窟 人字坡西坡上排中间
  0-2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也是法华会上的听众。他们束发戴冠,肩披铠甲,腰束战袍,坐在束腰座上,显得威武而庄重。四天王中间穿插的四个小鬼,外貌丑陋,内心烦躁,反衬出天王的庄重沉静。
  初唐 莫高窟331窟 东壁
  0-3 维摩诘经变
  此图奠定了“维摩示疾”及相关情节的基本格局。画面以维摩示疾为中心,下部画异族番王问疾,前面画天女戏弄舍利弗。舍利弗上部画“请饭香土”,下部画化菩萨献香饭。维摩方丈顶部以4个须弥宝座表示“借座灯王”。右上侧画“手接大千”。
  初唐 莫高窟220窟 东壁窟门南侧
  0-4 涅槃经变
  这幅涅槃经变很特别,莫高窟仅此一例。释迦头向南,面向西,左胁而卧。这种卧式,佛家称为“爱欲卧”。按佛教戒律,这种卧式是不允许的,不知此窟为甚么如此处理?佛陀身后画六个比丘号哭,两侧画诸菩萨、天龙八部以及世俗弟子举哀,头前画须跋陀罗身先入灭,脚部画迦叶礼佛足。
  盛唐 莫高窟120窟 东壁窟门上部
  0-5 释迦牟尼涅槃像
  释迦右手支颐,双目微合,嘴角含笑,左手轻放身上,右胁而卧的姿态安详自然,衣纹起伏流畅。如此形神兼备的优美造型,成功地显示了“常、乐、我、净”的境界。
  中唐 莫高窟158窟 西壁佛坛主编寄语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与儒家和道教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与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佛教美术艺术应佛教需要而成长,应佛教发展而发展,对弘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古代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美术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存和遗物,但历史上诸多古刹名寺因战火、天灾、人祸而灰飞烟灭,寺庙建筑中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消失殆尽。唯开凿于山崖的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在敦煌适宜的土壤上,辉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艺术应运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3至14世纪中国佛教美术艺术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这处千年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公元16世纪以后,竟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它的丰富内涵和珍贵价值长期鲜为人知。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至10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5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范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
  藏经洞及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震惊,中外学者以藏经洞文献研究为发端,开始关注敦煌莫高窟,从而引发了对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区石窟佛教艺术研究的热潮。在这个敦煌研究的热潮中,1944年,一个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的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诞生了。
  六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西部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家创业。他们住土房、喝咸水、点油灯,严寒酷暑,大漠风沙,孤独寂寞,磨灭不了他们心中神圣的追求,为了保护敦煌石窟,为了研究和解读敦煌石窟艺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智慧、家庭,乃至人生。
  经过几代敦煌学者对敦煌石窟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敦煌石窟壁画的尊像画(指大彻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以求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守护佛法的天王、力士,轻歌曼舞的伎乐飞天等等佛教众神),释迦牟尼故事画(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生前救度众生的种种善行故事,今生诞生宫廷、犬马声色的太子生活、出家修行、降魔成道、教化众生的传奇故事)、经变画(指隋唐时期中国艺术家根据大乘佛教经典创作绘制的大幅壁画)、佛教东传故事画(指宣扬佛教东传、佛法威力、佛迹灵验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画(指佛教接纳的中原汉地流行的传统神话和神怪形象)、供养人画像(指为祈福禳灾而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画像)、图案纹样(指装饰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图案纹样)等七类专题性如同天书般的内容逐渐得以认识、揭示和解读。
  通过研究,学者们不仅解读了作为敦煌石窟主体的佛教的题材内容、思想、教义及其演变发展,而且还揭示出壁画表现的人间所没有的佛教众神和他们所居住的佛国世界,其素材无不取自于现实人间世界。揭开佛教教义的神秘面纱后,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名目繁多的佛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今天,当历史图像资料已经成为凤毛麟角的时候,通过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本系列丛书具有三大优势: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副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本丛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最好,我们通过出版“解读敦煌”系列丛书,以纪念藏经洞发现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周年。
  樊锦诗
  2010年6月20日





上一本:大丰麋鹿 下一本:云渡桃雕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的作者是贺世哲,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