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古碑探微


作者:姚永霞     整理日期:2016-04-22 15:18:02

济水发源地济源之碑刻文化的全面赏读以文学、艺术手法揭示碑刻文化内涵精心选取原碑或碑拓图片,探寻碑刻之后的历史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以一种当下的视角,再现或复原历史的真貌,解释特定的历史对象。这是一种新颖的碑刻文化的解读方法。作者长期工作在自己的乡土,自是对这一地域文化充满了热情和挚爱,能以平淡朴实的本色,努力着,耕耘着,真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参透每一通碑刻寂寞的语言,悟对古人灵魂的心声。于是,这本书,就有了无声的魅力,可以拿来一观了。精心选取原碑或碑拓图片,探寻碑刻之后的历史
  作者简介:
  姚永霞,1971年2月出生,河南济源人。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工作,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及博物馆工作,对济水、济渎庙有关文化遗迹和资料收集较为用心。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有《文化济渎》等。
  目录:
  唐风余韵…………………………………………………………1
  敬畏之书…………………………………………………………11
  陈年旧物…………………………………………………………24
  后汉遗音…………………………………………………………46
  千年朝颂…………………………………………………………56
  宋代玉简…………………………………………………………70
  济渎投龙………………………………………………&he唐风余韵…………………………………………………………1敬畏之书…………………………………………………………11陈年旧物…………………………………………………………24后汉遗音…………………………………………………………46千年朝颂…………………………………………………………56宋代玉简…………………………………………………………70济渎投龙…………………………………………………………77祈雨济渎…………………………………………………………90燕王追忆………………………………………………………102北海封王………………………………………………………111南征祭告………………………………………………………123梁王背影………………………………………………………131济渎潮赐………………………………………………………142大明诏旨………………………………………………………153煌煌胜迹………………………………………………………164延庆之光………………………………………………………174家族徽记………………………………………………………186寺田阡陌………………………………………………………196泷水探微………………………………………………………203玉真公主………………………………………………………211仙观神韵………………………………………………………222披云真人………………………………………………………233彦公戒师………………………………………………………241大德总公………………………………………………………253风雨涅槃………………………………………………………260醍醐之音………………………………………………………271紫微神宫………………………………………………………281济源文庙………………………………………………………290封门天险………………………………………………………298空谷清音………………………………………………………304沁河怀想………………………………………………………312白斋道人………………………………………………………323下冶古寺………………………………………………………332柳尊师铭………………………………………………………338仙灵桥记………………………………………………………351灵山之说………………………………………………………357 后记:读碑三味………………………………………………………363时光幽远而又惬意,可以停留在九百年之前的一个炎炎夏日,日头将要西沉,远山披上了紫霞,尽管暑热难耐,觥筹交错之音还是隔岸传来。那是大唐天宝六载,时任济源宰寇公、新安主簿高侯,陪同吏部侍郎达奚珣一行来到济渎庙,在济水之滨曲水流觞,宴饮之余,达奚珣兴之所至,写下《有唐济渎之记》,此为文坛乐事。 时光荏苒,千余年之后重读碑刻,很是神往,伫立在济水之滨,一任思绪游荡于平实的文笔间,捡拾那清泉的涟漪,于简明的咏叹里欣赏诗化的济水意境。《有唐济渎之记》碑刻刊立于唐天宝六载十二月,达奚珣撰文,薛希昌书,由时任济源知县郑琚立石,记载吏部侍郎达奚珣等到济渎庙游赏一事。《有唐济渎之记》碑阳刊刻《游济渎记》,是济渎庙现存碑刻中最早以游记题材反映济水的碑刻,同时也是唐代达奚珣的一篇重要文章,抒发了对于济渎位列四渎、祭祀隆盛的感慨。碑刻阴面刊刻《宴济渎序》,序文语言平实、叙事简明,介绍了济源宰寇公与新安主簿高侯两位朋友陪同游赏济渎的缘由,以及泛舟水上、酣宴同乐、诗词唱和的文人雅事。古代游记,向来记、序并称,二者在叙事方面虽有相近处而体例迥异。序作为一种文体,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根据碑记所言景物,《游济渎记》似乎要早一些,写于该年初春时节,而《宴济渎序》大概写于该年盛夏时节,当时作者已担任吏部侍郎,可能是再次游赏济水,应济源知县郑琚邀约补录序文。此篇碑记与序文被收入《全唐文》卷三四五。此外,清代的《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语石》对此碑多有评论。《游济渎记》与《宴济渎序》二者互为表里,也互为补充,相比之下,《游济渎记》更像是一篇诗化散文。以游赏济水为题,但真正用笔之处的重点却在济水精神,也是山水之乐的核心。 追寻唐人的身影,摩挲他们的眼神,从唐人游济渎,感受一种似水流年的荡涤,感悟一种历久弥新的存在。文章开篇叙述济水发源:“轵县西北数十里,济水出焉。稽乎旧章,可得而道。自河浮绿甲,帝命玄夷,疏畎浍而正乾纲,铲陵峦而通委输。”碑记记叙济渎发源与名称的来历,其后讲到大禹疏导济水的典故。济水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它的形成在有史以前。早在上古时期,济水流量相当大,大禹治理天下洪水,疏导九川,济水就为其中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学专著《尚书·禹贡》中对“大禹治理济水”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1]这就是济水的源头、流向与归属的纪实了。 





上一本:光绪朝东华录 下一本:我们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古碑探微的作者是姚永霞,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