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因在西藏地方与中原政治关系形成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原创性观点,出版后产生重要反响。●《光明日报》、中新社、香港《文汇报》、美国《侨报》等10余家海内外家报刊介绍其学术观点,《中国藏学》《民族研究》等多家权威刊物发表书评予评价。●此书分别获得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199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奖(1999年)和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2010年)等奖项。 本书简介: 本书从西藏文明的地缘文化背景以及这一文明的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角度对历史上西藏与中原关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形成这种关系的西藏方面的原因和必然性进行系统讨论。本书不仅对从事藏学研究的国内外学界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也为关心西藏并渴望从较为宏观高度上去认识和把握西藏历史脉搏的读者提供途径。 作者简介: 石硕,男,汉族,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西藏文明的概念与地域性 第三节西藏文明的归属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西藏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内涵 第一节西藏高原文明起源的探索 第二节藏文明的早期发展与古羌人部落的历史渊源关系 第三节藏早期文明的布局与象雄、雅隆、苏毗三大部落的形成 第四节藏文明中心的转移与雅隆部落的统一事业 第三章13世纪以前吐蕃的扩张与西藏文明东向发展趋势的形成 第一节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周边形势序言 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第二节西藏文明的概念与地域性第三节西藏文明的归属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西藏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内涵第一节西藏高原文明起源的探索第二节藏文明的早期发展与古羌人部落的历史渊源关系第三节藏早期文明的布局与象雄、雅隆、苏毗三大部落的形成第四节藏文明中心的转移与雅隆部落的统一事业 第三章13世纪以前吐蕃的扩张与西藏文明东向发展趋势的形成第一节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周边形势第二节吐蕃的全面扩张及其东向发展趋势的形成第三节吐蕃王朝以后西藏文明的进一步东向发展第四节藏民族的形成及其多元化构成 第四章吐蕃时期促成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三大因素第一节地缘性因素第二节文化的相融性因素第三节中原文明的凝聚力因素 第五章西藏文明向中原文明体系的归属——西藏与元朝政治隶属关系的形成第一节13世纪初叶西藏的内外格局第二节谋求权力的竞争——西藏教派势力与元朝政治力量的结合第三节西藏教派势力与元皇室集团的宗教关系及其政治纽带功能第四节萨迦政权模式的形成和影响 第六章明代——向东倾斜的西藏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帕竹政权兴起及西藏与元明关系的嬗变第二节明朝西藏政策的特点与西藏经济的东向性发展第三节黄教的兴起与喇嘛教文化圈的东向扩展 第七章清代: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的定型和强化 第一节蒙古统治西藏所导致的西藏统一政权的形成及与清朝关系的建立第二节蒙古对西藏统治权向清朝的转移第三节西藏与清朝政治关系的强化和巩固 第八章清末至民国西藏与中央关系的演变与性质第一节清末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的相对松弛及其原因第二节民国时期西藏的地位 第九章对元以来西藏被纳人中原政权若干原因的探讨第一节宗教与文化背景:连接西藏与中原的蒙古之链第二节寻求外部政治力量支撑的西藏政权模式第三节西藏文明向东发展的内外客观条件与必然性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版后记前言从西藏文明的地缘文化背景以及这一文明的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角度来探讨历史上西藏与中原关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探讨形成这种关系的西藏方面的原因和必然性,这一工作前人几乎未曾做过。这是我撰写本书的理由。我想,这可能同时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扩大思路,寻求新的视角并提出和探讨新问题,这本身既是学术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术不断进步的标志。我之所以有勇气用三年的艰苦写作过程来完成此书,正是基于此。此外,本书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近年来国内外藏学研究的繁荣局面,它不但使我在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近年发现的考古材料和新近整理、出版的一大批藏文史籍资料,而且也使本书得以广泛地利用和吸收国内外许多新的藏学研究成果,这显然有助于本书质量的提高。所以,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前辈学者及学界同仁们在藏学领域中进行的卓越研究及所提供的丰富成果,同时本书也殷切期望得到前辈学者与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加以修正。 无庸讳言,本书很大程度是一个尝试性的研究成果,作者无意期望它成为最后的、圆满的结论。如果本书的研究题目及其所选择的视角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乃至争论,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界同人来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和满足。 石硕1993年7月16日于成都从西藏文明的地缘文化背景以及这一文明的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角度来探讨历史上西藏与中原关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探讨形成这种关系的西藏方面的原因和必然性,这一工作前人几乎未曾做过。这是我撰写本书的理由。我想,这可能同时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扩大思路,寻求新的视角并提出和探讨新问题,这本身既是学术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术不断进步的标志。我之所以有勇气用三年的艰苦写作过程来完成此书,正是基于此。此外,本书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近年来国内外藏学研究的繁荣局面,它不但使我在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近年发现的考古材料和新近整理、出版的一大批藏文史籍资料,而且也使本书得以广泛地利用和吸收国内外许多新的藏学研究成果,这显然有助于本书质量的提高。所以,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前辈学者及学界同仁们在藏学领域中进行的卓越研究及所提供的丰富成果,同时本书也殷切期望得到前辈学者与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加以修正。无庸讳言,本书很大程度是一个尝试性的研究成果,作者无意期望它成为最后的、圆满的结论。如果本书的研究题目及其所选择的视角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乃至争论,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界同人来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和满足。 石硕1993年7月16日于成都●《光明日报》、中新社、香港《文汇报》、美国《侨报》等10余家海内外家报刊介绍其学术观点,《中国藏学》、《民族研究》、《西藏研究》等有关学术刊物均发表了评予以肯定。●周伟洲先生发表于《中国藏学》的书评,称它是“近年来藏学界出版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并特别指出:“此书最大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不是‘标新立异’的心新,而是‘推陈出新’的新,“它所提出的新视角、新思想、新观点,促进藏学研究、特别是西藏地区与祖国的关系、汉藏民族关系的发展”。●李绍明先生发表于《民族》的书评成它是“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藏学研究成果”,“概述论述了藏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历史上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的形成问题”,这一重大主题以及该书新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质量,正是它受到各界关注的主要原因”。●《西藏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该书的学术动力相当扎实,不但引用考古和藏、汉、外文资料极为丰富,而且在史论结合、论述和分析上也很有独到之处。全书很少有平淡叙述,而是始终紧扣主题一步步提出新的问题,又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层层剖析去解决问题。因此全书对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也不泛新见解,且论述深入,分析透彻,读来引人入胜。这一方面翻译作者具有较强的研究思维力,也说明该书是一个下了很大功夫的研究成果,而绝非草率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