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一年里过两次“年”的吗?你听说过正月十三过大年的吗?你知道长年生活在船上的疍民是怎么过春节吗……对!你没看错,中国人的年俗就是这么丰富和奇特! 本书简介: 《中国节日志·春节(广东卷)》系国家文化部重点项目,全书600余幅精美插图,近100万字动情勾勒,广东全域春节民俗生活图景展示。全书从从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半岛和瑶壮畲满等少数民族五个文化区域来介绍广东春节民俗生活,内容精彩而饱含温情。 作者简介: 刘晓春,男,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北师大文学博士,师从民俗学大师钟敬文。著作有《仪式与象征的秩序》《田野寂旅》《风水生存》等。曾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04)、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06)。 目录: 综述 一、广府春节习俗 二、客家春节习俗 三、潮汕春节习俗 四、雷州半岛春节习俗 五、瑶、壮、畲、满等春节习俗 六、广东春节习俗的地域特征与意义 志略 一、节日时空 冬至(过小年) 入年关 除夕 正月初一 开年 年初三综述一、广府春节习俗二、客家春节习俗三、潮汕春节习俗四、雷州半岛春节习俗五、瑶、壮、畲、满等春节习俗六、广东春节习俗的地域特征与意义志略一、节日时空冬至(过小年)入年关除夕正月初一开年年初三送懒节送神节人日大、小新年天公生敬婆日圩日十三过大年元宵节阿婆诞和添仓节过联张天穿节过半年汉族祠堂少数民族宗祠、厅庙神坛庙宇二、组织宗族村寨狮队龙队锣鼓柜八音班八音锣鼓或锣鼓八音春牛班姑娘歌班三、节日缘起入年假的由来穷鬼日的由来牛狮爷诞的传说天公生的传说四、仪式活动吹牛角、敲铜锣迎接新年送灶大扫除趁年墟(圩)开年镬(锅)糊布屐贴春联洗香树澡祭祖拜神吃团圆饭留隔年饭(菜)、压年卖懒叫禾新年占卜换水盅祭井蒲圆子守岁迎财神买发财大蚬抢头牙放生鲤吃无情鸡拜新台开耕鲤鱼拜门上灯庆灯看新娘摆新娘打新人求喜物、拾灯坐大菜、摇竹丛走百病、采青插禾花树/插榕搅潘缸、抱大猪行彩桥吃甘蔗下火海、跳火堆做年例接菩萨迎神送煞扛公王出巡河源三奶娘庙会营老爷隆城游神游“安济圣王”三山国王特使出游游“双忠圣王”拖老爷舂老爷语言规约与禁忌行为规约与禁忌除夕和年初一以外的行为规约与禁忌饮食规约与禁忌其他禁忌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客家山歌剧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粤西白戏春班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木偶戏涂戏舞龙舞狮麒麟舞春牛舞鹤舞凤舞鳌鱼舞五马巡城舞布马舞纸马舞鲤鱼灯舞蜈蚣舞双咬鹅舞骆驼舞九鳄舞舞寿星公和龟鹿鹤船灯舞亚(阿)妹舞英歌舞南澳车鼓舞钱鼓舞赞鼓舞粤西傩舞排瑶长鼓舞和过山瑶小长鼓舞木鱼与龙舟南音粤曲五句板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大锣鼓春节仪式歌谣春节风俗歌谣春节民间歌曲、小调春节生活歌谣岁时节令歌谣春节故事传说年前准备的俗谚除夕的俗谚开年日的俗谚拜年的俗谚元宵的俗谚游神娱乐的俗谚年节食品的俗谚年关难过的俗谚六、游艺娱乐泮村灯会鱼灯会打灯潮州元宵灯会紫坭春色装扮古事赛大猪摆猪羊行花街猜灯谜打秋千放孔明灯烧烟架赛鼓爬山赶龙和松明赛火烧炮和抢炮斗畲歌掷弥勒佛年晚歌和坐歌堂追天灯闹年锣与赛年锣拜年掼春 回外家拜年玩坡吃年例元宵结缘乐昌三溪招待礼七、节日用品广府年糕客家粄潮汕粿煎堆油禄里糍粑汤圆肇庆裹蒸米呈绦环炸米齐干与炸腐片管煎五果汤潮阳姜薯羹罗汉斋客家娘酒客家豆腐南雄红冻肉血灌肠火腿腊肉团子肉鸡碗七样羹五色糯米饭饽饽客家拜年礼潮州柑槟榔灯茶擂茶佛山彩灯忠信花灯新洛花灯饶平百花灯、莲花灯黄冈纱灯潮汕花灯佛山剪纸潮汕剪纸佛山木版年画梅菉泥塑盆桔镇濠泥鸡箩隔笪箩桯标旗糕粿印神龛、荐盒畲族祖图八、节日文献《广东新语》道光《广东通志》《石窟一征》《民俗》《中华风俗志》《潮州的习俗》《新年风俗志》《潮安年节风俗谈》《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广东省志•风俗志》《中华舞蹈志•广东卷》《广东省志•少数民族志》三本广东少数民族自治县志《广东满族志》“岭南文库”“客家传统社会丛书”《广东民俗大观》《雷州历史文化大观》《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潮汕文化源流》《潮汕俗谚》《潮汕民俗大观》《南粤民族博览》《广东畲族研究》《广东瑶族历史资料》调查报告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地区年俗调查报告广东省佛山市“行通济”民俗调查报告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东泊社区元宵开灯仪式调查报告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石潭埔社区春节食品调查报告广东省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福建村过年习俗调查报告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西街道厦寺村春节习俗调查报告广东省揭阳市榕城老城区“行彩桥”习俗调查报告广东省揭东县云路镇北洋村“营老爷”调查报告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春节调查报告广东省梅州丰顺县凤坪畲族村春节调查报告广东省梅县西阳镇白宫的春节习俗调查报告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春节调查报告广东省肇庆市厂排疍民区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瑶寨春节调查报告后记摸钉走百病中的“摸钉”习俗,与求育习俗有关。由于时间上的接近,不少地方走百病与元宵灯节融合,因而出现了走百病点灯、挂灯、赏灯的习俗。如光绪《宝山县志》卷十四载:“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有打灯谜、闹元宵、过三桥、走百病。”光绪《寿州志》卷三载:“上元前后三日,皆为灯夕,喧鼓乐于中庭,谓之闹元宵。男女俱出,谓之走百病。”乾隆《衡水县志》卷五:“上元,长幼游寺庙,看戏扮。次日夕观灯过桥,喧填街巷,谓之走百病。”唐代照虚耗,本是点灯驱鬼观念的遗留。但是明清走百病、点灯却与生育习俗有关。光绪《吴川县志》卷二载:十六日“同社中有生子者,即张一灯,锣鼓笙歌,连宵聚饮,曰庆灯。元夜妇女走百病,撷园中生菜曰采青,又曰偷青。十六日社公康王,沿门逐鬼,谓之搜捕。”点灯之所以与生孩子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灯”与“丁”联系在一起。徐釚《词苑丛谈》卷九:“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一夜出游,名走桥。摸正阳门钉,以袚除不祥,亦名走百病。予向欲填一词记之,近见《青城集》中《木兰花令》正咏此也。句颇雅丽,词云:‘元宵昨夜嬉游路,今夕还从桥下去。名香新暖绣罗襦,翠带低垂金线缕。回头姊妹多私语,鱼钥沈沈纤手拄。钗横鬂軃影参差,一片花光无处所。”又录女词人徐灿《燕京元夜词》云:“华灯看罢移香屧,正御陌游尘絶,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 丹楼云淡,金门霜冷,纎手摩娑,怯三桥,宛转凌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钉”与“丁”同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妇女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家业兴旺,有传宗接代之人。妇女们热衷于去正阳门“摸钉”,因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宜生男丁,消灾祛病。仔细推究这项民俗活动的原初意义,它“最初应该是属于一种妇女的求育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于集团活动生殖力的一种信仰崇拜观念。”潘光旦先生曾在为蔼理斯《性心理学》所作的译者注中指出:“性与触觉的关系方面甚多,……一个女子,要她在日常环境之下,和男子的生殖器官发生触觉的关系,当然有种种的顾忌,但若和它的象征发生接触,就没有顾忌了。不但没有顾忌,并且往往是一件公认为吉利的事;至于吉利何在,就得看当时当地社会的设词了。……徐灿所作的词里有句说,‘丹楼云淡,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指的就是摸钉这回事。说‘宜男兆’,说‘走百病’,都是所谓说词了,要紧的还是那黝摸。”换言之,摸钉,其实是在模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物,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殖崇拜。因此,摸钉儿总是要手偷偷摸摸。《帝京景物略》录有一首《元宵曲》:“姨儿妗子此间谁,问着前门佯不知。笼手触门心暗喜,郎边不说得钉儿。”道出了妇女摸钉欲说还羞的情状,说明大家对此也是心照不宣的。偷偷摸摸“摸钉”,其实与唐宋时期“放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玩坡“玩坡”,又称“游坡”,是排瑶青年男女春节期间自由交往、恋爱的活动,这在广东连南排瑶中多有流行。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六新春佳节期间(有些瑶排会延续至正月十五),排瑶青年男女便盛装打扮,三个一伙,两个一对,带着酒肉、糍粑、花生、水果等,从各山寨赶来,汇集到一个自古俗定的山坡上,逗趣取闹,对唱情歌,纵情玩乐。男青年首先在姑娘群中寻找意中人,然后用一支竹筒做的“噼卟筒”(瑶语称“戈帮”)塞进浸了水的纸团作弹丸,射向自己的意中人,以作试探。姑娘们亦在暗自选择小伙子,对不合意的追求者,会赶紧用头帕或花伞挡住他的“戈帮”,不让打着;对合意的小伙子,则低头站住,接受挨打。这样相互追逐传递情意,入情者双双便离群到树荫下或山溪边对唱情歌,聊天谈心。如情投意合,双方会相约此日再会对歌,直到建立感情。这时姑娘会主动送一条绣花袋给小伙子,小伙子也报之手镯、项圈作为爱情的信物。如不合意,二人友好分手,再各自回到破场人群中,寻找交往的对象。对于已定情的青年男女而言,“玩坡”结束后,他们各自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由男方的亲戚上门提亲。一般儿女们自己选定的对象,父母不加干涉而是加以促成。1949年前,“玩坡”这项活动在排瑶各地流行;1949年后,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曾被强行禁止。1978年后,涡水、盘石、香坪、九寨、白芒、横坑、油岭等地先后恢复,每年都举行。近几年,“玩坡”已超出了谈情说爱的范围,变成了青少年郊游野炊玩耍的节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