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沿用《宗教心理学》(第一辑)的主题,从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本书收录的论文分为历史展望、域外视野、理论前沿、思想交谈,实证研究、学术述评六个主题,试图概要勾勒该学科的大致轮廓,为该领域学者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介绍西方著名宗教心理学家的思想,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研究方法,从不同宗教的角度探讨宗教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完整呈现宗教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介绍了该学科最新的研究综述和学术述评。为了适应宗教心理学学科未来发展的要求,第二辑一改第一辑的风格,坚持要求原创,在收录“中美宗教心理学双边研讨会”部分优秀论文的基础上,为保持该辑刊的主题架构和学术水准,编者又特别向国内外宗教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约稿,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 本书简介: 本书收录的论文分为历史展望、域外视野、理论前沿、思想交谈、域外视野、实证研究、研究述评六个主题,主要介绍西方著名宗教心理学家的思想,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研究方法,从不同宗教的角度探讨宗教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完整呈现宗教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介绍该学科最新的研究综述和学术述评。 作者简介: 金泽,男,1954年生。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92年评为副研究员,2002年评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恒豪,男,1981年生,河南南阳人。2010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为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宗教心理学。曾赴加拿大、美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寄语【卓新平】/1 历史展望 意识经验与宗教【陈彪】/5 斯塔伯克的宗教心理学思想【陆丽青】/2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的宗教爱【费迎晓】/40 理论前沿 中国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重大主题【陈永胜陈晓娟】/51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ψ(普西)模型及其应用 ——兼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周普元】/57 借以政协文史资料征编的途径研究新疆宗教心理的方法论探索【李维青王红】/107 破坏性膜拜团体操纵感觉剥夺实施精神控制的分析【陈青萍高智敏】/119 思想交谈 寄语【卓新平】/1 历史展望 意识经验与宗教【陈彪】/5 斯塔伯克的宗教心理学思想【陆丽青】/2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的宗教爱【费迎晓】/40 理论前沿 中国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重大主题【陈永胜陈晓娟】/51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ψ(普西)模型及其应用 ——兼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周普元】/57 借以政协文史资料征编的途径研究新疆宗教心理的方法论探索【李维青王红】/107 破坏性膜拜团体操纵感觉剥夺实施精神控制的分析【陈青萍高智敏】/119 思想交谈 美国青年基督徒的宗教心理特点及其形成【杨莉萍】/129 禅修冥想通向天人合一的心理学阐释【安伦】/154 佛教徒皈依的心理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一项质性研究【陈洁】/165 出生创伤视阈下的《圣经·旧约》古以色列史【赵雷】/182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信教群众宗教情感体验研究【姚学丽】/191 域外视野 阿巴拉契亚当代拿蛇者中传统与变革的冲突【RalphW.HoodJr.徐红红奇巍译】/211 促进家庭的心灵健康:基于荣格的研究工作【SharonSassaman】/238 宗教和精神性经验的神经心理学 【AndrewB.NewbergandStephanieK.Newberg梁恒豪译】/252 实证研究 奥尔波特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在非基督宗教中的适用性探讨 ——以佛教徒和基督徒对比为例【曹娟】/275 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质性研究 ——以中国基督徒为例【何沛怡石林】/325 大学生宗教经验问卷的编制【宋兴川陈欣】/371 研究述评 正念训练对于注意的异向影响研究:专注与警觉【李红玉彭彦琴】/383 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述评【孟瑶李传银】/396 编后语/408前言寄语 卓新平 卓新平,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宗教心理学在整个宗教学研究领域中是最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其特点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跨越性。其一,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学中最为典型的跨越自然科学寄语 卓新平 卓新平,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宗教心理学在整个宗教学研究领域中是最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其特点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跨越性。其一,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学中最为典型的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它需要致力于打通心理学与宗教学之界限的跨学科专家人才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其二,宗教心理学跨越了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之界,既有系统理论,又以实践见长;既有社会调研,又有仪器操作,将社会与专业实验室密切结合,立意于实践出真知,实践显证据,以图表、数据来真实勾勒出人的心理现象。其三,宗教心理学跨越了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之界,以其深蕴之探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出人的内在与外在之张力、灵与肉之纠结、表象与实质之矛盾,并试图使之化解,将之理顺,因而成为一门极为神奇、深奥、隐秘、复杂的学科;其跨越和沟通亦是一种自我超越、解脱和升华,具有不可取代的宗教学专业性质。窥测人心、灵性之术亦是一门大学问、一种大智慧。当然,人们也会发问,具有宗教信仰、灵性情怀之人,能否真正被心理学家看透、说清?由此而言,宗教心理学又是一门非常神秘、充满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学科。 宗教心理学触及人的深蕴心理和灵性情感,是宗教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发展亦显露出许多宗教心理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这也使宗教心理学之探在社会及学术需求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各大宗教的心理问题之探,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教、新兴宗教等,对禅与道、生与死都有宗教心理学的展示及说明,还涉及宗教心理、灵性意识在老中青、妇幼弱病残等人群中的表现。宗教界在抗灾、治病等救助活动中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安慰行为,也属宗教心理学探究的范围。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和境外的相关案例,探索社会、团体、家庭、个人等所遇到的宗教心理问题,描述宗教心理的各种外露的表象与内在结构,并将相关文史资料的整理、科学实验的研究有机结合,形成对比,由此而建立且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心理学学科体系。 鉴于对宗教心理学的独特关注,以及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开展了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也加强了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从而亦促进了中国宗教学领域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联和结合,使近年来该学科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既与宗教界的教牧心理学、牧灵培训、灵修学、宗教神秘主义等探究有必然关系,也与当代学术界所开展的科学实验探索和社会人文关怀自然相连,这就涉及许多新的领域,亦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系统研讨和有机协调。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从事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各位学者在以后能够创新思维,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特色,不断涌现更好更多的学术成果,以此共同推动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