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作者简介: 侯旭东,1968年生于北京,祖籍山西汾阳。1986~1996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6~2008年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与研究员。2008年5月转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现兼任历史系主任。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中研院史语所访问学人、清华大学(新竹)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院学人。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后涉及北朝民众佛教信仰、村民社会、早期帝国形态与运行机制以及两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文书等。 目录: /354 索引/430 后记/439 增订本后记/442 图表 目录: 图1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的摩崖造像/005 图2北魏正光二年(521)造像碑/005 图3东魏兴和二年(540)王市生铜造像/006 图4东魏兴和二年(540)程荣造像/006 图5程荣造像像座上的题名/007 图6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九月一日岐法起造像/007 图7岐法起造像侧面之一/008 图8岐法起造像另一面/008 图9岐法起造像侧面之二/009 图10山东青州出土北齐贴金彩绘佛立像/287 图11东魏武定元年(543)八月邑义五百人造像拓片中的跪姿供养人像/291 图12北魏正光四年(523)翟兴祖造像拓片中的立姿供养人像/292 表A1《水经注》所见活跃北方民间的祠庙/064 表A2181~580年间战争次数与规模统计/096 表A3北朝纪年造像祈愿中含有和平弥兵内容者的时间分布/098 表B1-1400~580年间不同身份信徒造像数目统计/109 表B1-2弥勒释迦造像与含龙华三会、生兜率天祈愿造像比较/113 表B1-3无量寿造像与祈愿生西方净土造像比较/114 表B1-4造观世音像且祈愿托生西方净土造像的时间分布/114 表B1-5含成佛祈愿造像与造像题材比较/116 表B2-1主要造像题材时间分布/119 表B2-2释迦造像分类统计/121 表B2-3释迦造像所占比例/121 表B2-4弥勒造像分类统计/124 表B2-5弥勒造像所占比例/124 表B2-6观世音造像分类统计/128 表B2-7观世音造像所占比例/128 表B2-8无量寿(含阿弥陀)造像分类统计/131 表B2-9无量寿造像所占比例/132 表B2-10卢舍那造像分类统计/135 表B2-11卢舍那造像所占比例/135 表B2-12多宝造像分类统计/137 表B2-13多宝造像所占比例/138 表B2-14思惟造像分类统计/140 表B2-15思惟造像所占比例/141 表B2-16浮图、塔分类统计/142 表B2-17浮图、塔所占比例/143 表B2-18佛像分类统计/144 表B2-19佛像所占比例/145 表B2-20像之分类统计/146 表B2-21像所占比例/147 表B2-22玉像及名号玉像之分类统计/149 表B2-23玉像及名号玉像所占比例/150 表B2-24石像分类统计/152 表B2-25石像所占比例/153 表B2-26天宫像分类统计/155 表B2-27天宫像所占比例/155 表B2-28平民中流行主要造像题材所占比例/157 表B2-29官吏中流行主要造像题材所占比例/157 表B2-30僧尼中流行主要造像题材所占比例/158 表B3-1含“生”、“托生”、“值生”内容的造像记统计/180 表B3-2含“升”、“腾”、“登”内容的造像记统计/189 表B3-3祈愿免三途的造像统计/195 表B3-4含脱离苦难(含离八难、不迳苦难、离苦、辞苦、永离苦因)内容的统计/196 表B3-5祈愿得乐(得常乐、生常乐处、生安乐国土、升妙乐、登常乐等)的造像统计/198 表B3-6含“离苦得乐”祈愿的北朝纪年造像/201 表B3-7祈愿生天(含兜率、天宫、天堂、龙天)的造像统计/203 表B3-8祈生西方净土(含西方妙乐国土、西方、西方无寿佛国、安养国土)的造像统计/210 表B3-9祈愿常与佛会与值遇诸佛的造像统计/221 表B3-10祈愿值佛闻法的造像统计/222 表B3-11祈愿龙华会首的造像统计/229 表B3-12祈愿成佛造像统计/235 表B3-13祈愿成正觉造像统计/236 表B3-14祈愿国家永隆、帝祚长延造像统计/241 表B3-15诸世俗祈愿造像统计/243 表B3-16“众生”观念分布/249 表B3-17“众生”观念所占比例/250 表B3-18北朝纪年造像记所见家庭构造/256 表C1-1造像日期统计/287前言序 何兹全 我很高兴看到侯旭东同志《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这部书稿的出版。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僧尼人数,北魏末年有200万,北齐时有300万。全国佛寺,北魏末年有3万所,北齐有4万所。这数字是惊人的。当时全国在籍人口也只有两三千万。僧尼人数占**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和尚或尼姑。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善男信女膜拜在寺院周围。 五六世纪(南北朝后期),每一个寺院都是它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它们大都占有广大田园,有丰饶的财产、人力物力,经常参与社会救济活动。北魏曾特划序 何兹全 我很高兴看到侯旭东同志《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这部书稿的出版。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僧尼人数,北魏末年有200万,北齐时有300万。全国佛寺,北魏末年有3万所,北齐有4万所。这数字是惊人的。当时全国在籍人口也只有两三千万。僧尼人数占**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和尚或尼姑。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善男信女膜拜在寺院周围。 五六世纪(南北朝后期),每一个寺院都是它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它们大都占有广大田园,有丰饶的财产、人力物力,经常参与社会救济活动。北魏曾特划一部分州郡编户为僧祇户,每户收60斛粟,归寺院掌管,灾害年赈济饥民(《魏书?释老志》)。唐代寺院还有悲田坊、养病坊之设,以赈济和收留贫穷废疾之人(《唐会要》卷四九)。佛教又以教化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皇帝也大力扶助和推动佛教在民间的教化活动。《隋书?经籍志》曾记载说当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民间收藏的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十百倍,可见佛教在民间社会的地位和它在民间社会可能发挥的影响。五六世纪民间社会是佛教的天下。 由此可见,佛教不仅在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史、民间信仰和心态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宗教史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史研究、民间信仰和心态史研究上也应占有重要位置。 历代以来对佛教史的研究,重在教义和宗派,很少涉及其他方面。 1934年我写了《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发表在这年9月出版的《中国经济》第2卷第9期上。1935年又写了《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发表在1936年1月出版的《食货》半月刊第3卷第1期上。 这两篇文章内容是不成熟的、粗糙的。但它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的角度,为中国佛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侯旭东同志这部《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又为中国佛教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以造像记的材料研究探索五六世纪北方人民大众的心态和对佛教的信仰。 在建寺活动中,皇帝建**的庙,大官大富建大庙,小官小富建中等庙或小庙。一般人民群众建不起大庙就建小庙,就造像。不能说达官大富不造像,但从造像所留下的材料看,造像常常是群体活动,许多人造一个像,一村一邑造一个像,几百人、几千人同造一个像。这里面有一代社会风气和宗教的因素,但不能否认这和造像者的经济条件有关系,甚或可以说“穷”是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说,造像记里所反映的是一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心态。它有同于大人先生们的地方,也就有异于达官贵人的地方。 因此,研究佛教,应从思想、宗教教义、宗派流变等方面研究它,也应该从社会史角度,从佛教寺院在历史上的存在、活动和影响等方面研究它;不仅从社会上层,更应该从社会下层,从人民群众的心态、信仰等方面来研究它。 对造像记的研究和使用造像记材料来研究佛教思想活动,前人已有所尝试。日本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欧美学者几十年来也一直希望研究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但或因资料不够,或因方法有偏差,成果受到限制。可以说侯旭东同志此书是迄今为止对中国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的**、*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对于佛教思想研究由偏重精英向精英与社会思想、民众思想并重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新领域。 因此,我高兴写这篇短序。 1998年1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