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就业失业论


作者:黄安余     整理日期:2016-01-26 16:14:15

本书是一部研究就业失业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研究就业的基本问题,包括就业概念、属性、形式、功能、统计、影响就业的因素等。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就业失业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就业的基本问题,包括就业概念、属性、形式、功能、统计、影响就业的因素等。作者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相关就业理论,以及就业歧视理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就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涵盖劳动力市场培育与管理、供给与需求、分割与歧视、农业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各种不同性质的失业、失业统计和失业类型,以及各种失业归因理论、失业与通胀、失业与效率公平等,并对我国失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予以介绍。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包括增加劳动力总需求、减少劳动力总供给、修复劳动力市场、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
  黄安余,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劳动就业和劳工问题研究。曾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科学》《江海学刊》《台湾研究》《学术界》《教育探索》等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导刊》《工会工作》全文转载发表。著有《台湾经济转型中的劳工问题研究》《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等八部专著。近十年来,从事双语教学活动及双语教学理论研究,曾赴澳大利亚、瑞典、美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导言1第一章就业与就业衡量第一节就业及其功能一、就业的界定二、就业的功能第二节就业的衡量一、国际就业衡量指标二、美国的就业统计三、我国的就业统计第三节影响就业的因素一、人口因素影响就业二、科技进步影响就业三、经济运行影响就业四、就业制度影响就业五、宏观政策影响就业六、就业观念影响就业
  第二章就业的相关理论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一、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二、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三、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四、新制度学派就业理论五、理性预期派就业理论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一、刘易斯托达罗就业理论二、乔根森的劳动力转移轮三、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四、钱纳里的就业结构转换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一、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二、结构性失业理论三、社会分工与就业四、按劳分配与工资决定五、农村人口流动理论第四节就业歧视的代表理论一、早期歧视思想二、偏见歧视理论三、垄断歧视理论四、统计歧视理论五、就业隔离理论六、搜寻成本理论
  第三章我国就业理论研究第一节劳动力市场培育与管理一、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二、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第二节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市场供给研究二、劳动力市场需求研究第三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歧视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第四节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一、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研究二、劳动力流动的模式研究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四、劳动力流动特征与前景五、劳动力流动的对策研究第五节经济增长与就业研究一、就业弹性系数变动与成因二、经济增长与就业不一致性
  第四章失业与失业衡量第一节失业及其影响一、失业与失业者二、失业群集与影响第二节国际失业衡量一、失业衡量指标三、国际失业统计第三节失业的主要类型一、摩擦性失业二、结构性失业三、周期性失业四、技术性失业五、季节性失业六、知识型失业
  第五章失业的相关理论第一节失业归因理论一、人口失业理论二、经济运行失业理论三、需求不足失业理论四、工资失业理论五、技术失业理论六、劳动力市场失业论第二节充分就业与失业一、充分就业的多种释义二、充分就业与失业的关系三、充分就业的发展目标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二、凯恩斯主义论失业与通胀三、新自由主义论失业与通胀四、理性预期派论失业与通胀第四节失业与公平效率一、失业与公平的关系二、失业与效率的关系三、失业与两者的抉择
  第六章我国失业理论研究第一节对失业与失业率的研究一、失业规模与失业率的研究二、关于城乡隐性失业的研究第二节失业统计相关问题研究一、统计制度与方法的研究二、统计弊端的原因与对策第三节失业原因的多角度研究一、总量失业与结构失业二、周期失业与转型失业三、分工失业与技术失业四、失业的其他原因研究第四节失业与通胀关系的研究一、对我国通胀原因的研究二、通胀并非减缓失业良方三、失业通胀交替关系之争第五节失业特征与对策的研究一、失业的主要特征研究二、缓解失业的对策研究第六节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一、大学生失业的现状研究二、大学生失业的原因研究三、大学生失业的影响研究四、大学生失业的对策研究
  第七章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第一节增加劳动力的总需求一、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二、重视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三、发挥财税政策的就业功能四、鼓励立足社区的自主创业五、调整与优化劳动就业政策第二节减少劳动力的总供给一、调整人口教育政策二、健全劳动预备制度三、执行刚性退休政策四、实施弹性灵活就业五、调整就业空间结构第三节健全劳动力市场功能一、劳动力使用的灵活性二、劳动工资的自主调整第四节失业调控与失业保险一、我国的失业调控二、我国的失业保险主要参考文献
  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就业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增长可为就业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与保障,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得到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岗位可能会缩减。反过来讲,充分就业或不充分就业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正反两方面作用,促进或阻碍一国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就业是民众提升生活质量和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就业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因为劳动力是各种要素中有创造性的要素,这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决定着就业有特殊的规律和社会影响。从政治层面看,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就业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是执政党执政兴国能力的重要考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平等、和谐与稳定。如果就业形势严峻或失业率大幅上升,不但会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而且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只有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奠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因此,就业历来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必须关注的问题,是一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需要考虑的关键变量因素。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研究课题,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公共管理学、劳动法学、政策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学者一直重视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各种就业理论学派,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相比之下,我国学界对就业问题的系统研究比西方国家要晚,这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在自然经济、半殖民地经济环境下,缺少就业理论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理论界甚至否定劳动力是商品,进而认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出现失业问题,并标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既然没有失业问题,充分就业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因而对就业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没有紧迫性和需求。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理论界对此有了重新审视,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别是以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标志,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累积的隐性失业逐渐走向显性化。数千万失业者离开了原来的就业岗位,也给社会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此前后,就业问题才引起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知难行易,寻找济世良方成为各界的共识。社会发展对就业理论研究有了迫切的需要,学界对就业理论研究才得以大规模地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劳动者初次步入劳动力市场,可能是缺乏经验,或者对劳动条件不满意,或是雇主对劳动者过于苛刻等,劳动者在初次实现就业不久可能会出现失业,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在初次求职就面临失业。劳动者不可能坐以待毙,会通过劳动力市场或社会网络不断求职,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就业岗位。可见,一个劳动者有可能经常在就业和失业两种状态间转换。就整个劳动力市场而言,失业是流动着的就业大军的暂时“港湾”或“避风塘”。不断有人“受伤”入港疗伤,同样不断有人“伤口治愈”后离港,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就业与失业是难以分割、相互交织的,有就业就有失业,有失业就有再就业,如此循环往复。事实上,这是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是劳动的两种状态。当谈论就业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失业;当论及失业问题时,也无法回避失业治理和再就业。因此,笔者将本书命名为“就业失业论”。望文生义地看,本书似乎涉及两个选题,其实则不尽然。既然书名定为“就业失业论”,那么它就应以“论”为主,主要是一部理论著作,较少涉及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国外主要流派的就业失业理论、我国就业失业理论研究,以及贯穿其中的笔者关于上述两个部分的评述、研究心得与成果。从章节结构看,全书分为七章,并不是以国别为线索,将就业和失业加以交替论述,否则,篇章结构就显得混乱,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就业问题的正反两面依次展开论述,并在最后一章将两面予以糅合,提出了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就业促进也就治理了失业;失业治理哪能离开就业促进。可见,这两方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本书前三章研究就业与就业理论,第四至六章研究失业与失业理论,第七章研究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从章节内在联系看,“就业与就业衡量”是后续章节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安排。如果没有对就业基本的界定和对影响就业因素的研究,而直接触及就业理论就显得唐突。在对就业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后,再涉及就业理论就顺理成章。“就业衡量”是笔者首次使用的概念,是一个广义范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衡量就业的程度,就是政府广泛开展的就业统计;二是衡量就业的影响因素,究竟哪些因素在牵动着就业发展。从内在逻辑看,这些因素是就业理论研究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或者说,就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研究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市场和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就业理论”章节是对就业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化。西方就业理论研究起步早、学派多、体系全、成就大,是学习和研究就业问题的思想瑰宝,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尽管如此,西方就业理论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真理的终结。要结合国情运用外国理论,理论才有可能光芒四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历史罕见的。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庞大的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问题,恐怕任何一个西方经济学派及其就业理论都有可能感到束手无策。因此,需要我国学者结合国情展开新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许多才华横溢的学人研究了我国就业问题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与资政建议,体现出学人的担当和经世致用的情怀。在对就业基本问题和就业理论研究后,必然要涉及就业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失业与失业理论研究。失业的基本概念、形式,以及产生失业的原因可能要比就业问题更复杂。与“就业衡量”相似,“失业衡量”一是衡量市场失业程度;二是衡量失业的基本成因。失业类型是与失业成因紧密关联的,或者说,不同失业成因造就了不同失业类型。研究失业类型或失业归因的实践意义是,为政府失业治理提供对症下药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引入“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章节就是一个必然的逻辑,从而使全书结构趋于合理,内在逻辑与联系较为紧密。
  





上一本:走近孔子 下一本:姓名与中国文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就业失业论的作者是黄安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