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传世经典,提升文学素养;一书在手,读遍天下。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国学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之源泉。它凝聚了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更是传之千古的结晶。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更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知晓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本书简介: 《国学文化经典导读》根据《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对国学经典进行有序编排,每部作品分为“内容概要”、“阅读指南”和“作者介绍”三大板块。其中,“内容概要”提纲挈领地呈现国学精要;“阅读指南”全方位深入解析作品;“作者介绍”介绍作者信息、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这三大板块从不同侧面更全面更深入地解析国学经典精髓。 作者简介: 窦学欣,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史方向硕士研究生,潜心向学,参与中国古代史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收获颇丰。现就职于华北电力大学,结合高校工作,对高等教育管理亦有研究。 目录: 第一卷经部 诗经 内容概要.....003 阅读指南.....003 作者介绍.....004 尚书 内容概要.....005 阅读指南.....005 作者介绍.....006 周礼 内容概要.....007 阅读指南.....007 作者介绍.....008第一卷经部诗经内容概要.....003阅读指南.....003作者介绍.....004尚书内容概要.....005阅读指南.....005作者介绍.....006周礼内容概要.....007阅读指南.....007作者介绍.....008仪礼内容概要.....008阅读指南.....009作者介绍.....010礼记内容概要.....010阅读指南.....011作者介绍.....011周易内容概要.....012阅读指南.....012作者介绍.....013左传内容概要.....014阅读指南.....014作者介绍.....016公羊传内容概要.....016阅读指南.....017作者介绍.....017谷梁传内容概要.....018阅读指南.....018作者介绍.....019论语内容概要.....020阅读指南.....020作者介绍.....021尔雅内容概要.....022阅读指南.....023作者介绍.....023孝经内容概要.....024阅读指南.....024作者介绍.....025孟子内容概要.....025阅读指南.....025作者介绍.....026第二卷史部通史史记内容概要.....029阅读指南.....029作者介绍.....030通志内容概要.....031阅读指南.....031作者介绍.....032断代史汉书内容概要.....033阅读指南.....033作者介绍.....034后汉书内容概要.....035阅读指南.....035作者介绍.....036三国志内容概要.....037阅读指南.....037作者介绍.....038晋书内容概要.....039阅读指南.....039作者介绍.....040宋书内容概要.....041阅读指南.....041作者介绍.....041南齐书内容概要.....042阅读指南.....042作者介绍.....043北齐书内容概要.....043阅读指南.....044作者介绍.....045梁书内容概要.....045阅读指南.....046作者介绍.....047陈书前言提起国学,大概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但是缺乏系统的概念,不过庆幸的是,古代先贤们早已将国学化为文字,同时整理成一册册流传千古的作品,成为今天我们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瞩目,孔子学院在国际上遍地开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外国人为了了解中国,也都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国学。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没有理由对国学熟视无睹和一知半解。 郭沫若曾经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可以帮助其拓展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那么如何来学国学呢?根据不同的方法,国学有以下几种分类,如从学科来分,有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从思想内容来分,有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其中以儒家占据主导地位;按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等;而以《四库全书》来分,则有经、史、子、集四部。本书即是参照《四库全书》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同时再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介绍。 每部作品分为“内容概要”“阅读指南”和“作者介绍”三大板块。其中,“内容概要”提纲挈领地呈现作品精要;“阅读指南”教你如何全方位深入了解作品;“作者介绍提起国学,大概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但是缺乏系统的概念,不过庆幸的是,古代先贤们早已将国学化为文字,同时整理成一册册流传千古的作品,成为今天我们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瞩目,孔子学院在国际上遍地开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外国人为了了解中国,也都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国学。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没有理由对国学熟视无睹和一知半解。郭沫若曾经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可以帮助其拓展视野,丰富语言积累。那么如何来学国学呢?根据不同的方法,国学有以下几种分类,如从学科来分,有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从思想内容来分,有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其中以儒家占据主导地位;按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等;而以《四库全书》来分,则有经、史、子、集四部。本书即是参照《四库全书》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同时再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介绍。每部作品分为“内容概要”“阅读指南”和“作者介绍”三大板块。其中,“内容概要”提纲挈领地呈现作品精要;“阅读指南”教你如何全方位深入了解作品;“作者介绍”帮助读者了解作者信息、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这三大板块从不同侧面帮助你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精髓。国学渗透,书香相伴。让国学进入生活,让经典滋润心灵,这正是本书的文化传承目的。让我们把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我们在经典的滋养中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的地理总志。全书共342卷。排次为京师、直隶,然后是各省。直隶及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职官、次户口、次田赋、次名宦,皆统括一省者也。其诸府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所属诸县系焉。皆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风俗、次城池、次学校、次户口、次田赋、次山川、次古迹、次关隘、次津梁、次堤堰、次陵墓、次寺观、次名宦、次人物、次流寓、次列女、次仙释、次土产。(《凡例》)其后续修、重修,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个体例。从清康熙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前后编辑过三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阅读指南修编本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首先要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精确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大清一统志》所需的资料等,工程也相当大。因此,总共历时20年之久,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才全部完成。本书完成后,即成了每一个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工作者的必读物,而受到官方、学者的重视;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可见,它的价值和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地理总志。当然,这部书也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它的最大缺点就是只反映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止。由于编辑者中学术水平不一,其中不少内容存在错误,封建糟粕也不少;还有,本书把当时派使臣来华的所有国家,统统称作“朝贡各国”,列为专项,排于书尾,这和事实相去甚远。当然,这是由于时代本身的限制,封建时代任何一部官修地理总志所不能避免的。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书在学术价值方面的重大意义,也不能掩盖其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中的光辉地位。作者介绍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穆彰阿为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在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咸丰皇帝继位后,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