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亦称女权主义科学哲学)大致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学界。它得益于女性主义运动与思潮自身发展的成熟以及科学哲学的转向。 在积极汲取了后实证主义哲学对“传统”科学哲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精神要义之后,女性主义科学家、认识论学者与科学哲学家针对科学的研究实践及其认识论议题展开了基于社会性别(gender)的哲学研究与批判,从而迅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学术领域。 徐志宏所*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精)》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形成过程(绪论和**章)、基本概念(第二章)、经典理论流派(第三章)、*具争议的议题(关于科学价值中立说和客观性问题),以及它的现状与未来(结语);展现了该学科领域一些代表性人物(如,伊夫琳·福克斯·凯勒、唐娜·哈拉维、海伦·朗基诺以及桑德拉·哈丁等)的基本思想。 作者简介: 徐志宏,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长于马克思科学观研究、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比较研究以及当代日常生活批判;感兴趣的领域有身体哲学和女性主义认识论等。曾前往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哲学系交流访问一年。*有《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译有《杜威全集·晚期*作(1925—1953)·第十七卷(1885—1953)》(原*约翰·杜威,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在国内核心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国内报纸与文学网站上发表非学术类文字作品四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一个跨学科领域 第二节思想背景 第三节三个发展阶段 第四节最初聚焦的领域和集中关注的议题 第五节几点澄清与说明 第一章女性主义科学批判 第一节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 第二节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核心议题 第二章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情境中的认知者 第一节一般的情境化知识 第二节社会情境 第三节社会性别:社会情境的一种模式 第四节性别化的知识 第五节小结绪论 第一节一个跨学科领域 第二节思想背景 第三节三个发展阶段 第四节最初聚焦的领域和集中关注的议题 第五节几点澄清与说明 第一章女性主义科学批判 第一节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 第二节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核心议题 第二章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情境中的认知者 第一节一般的情境化知识 第二节社会情境 第三节社会性别:社会情境的一种模式 第四节性别化的知识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经典流派 第一节女性主义立场论 第二节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女性主义经验论 第四章女性主义为价值负载做辩护 第一节价值中立说的挑战 第二节不充分决定论的基本论点 第三节基本的实用主义策略 第四节合理影响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类型 第五节多元论:价值负载研究的结果 第五章客观性存在吗? 第一节女性主义对客观性的批判 第二节女性主义者的客观性概念 第三节女性主义客观性概念的多元性特征 结语依然游走边缘的努力 第一节外部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趋势:融合、互动与开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