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孔丛子与秦汉子书学术传统》由孙少华*。《孔丛子》特殊的成书过程,决定了它与先秦两汉子书存在大量的材料雷同。但细致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孔丛子》的编纂者对材料采用了两种处理方式:直接援引先秦“旧文献”以反映当时的学术思想、间接引用并改造“旧材料”以适用于汉代学术需要。前者是继承先秦子书学术思想,学习“旧传统”**元素的过程;后者是将先秦诸子思想转化为符合秦汉诸子学术需要的新材料,并重新编纂、整理出来以创造“新传统”的过程。“言古”与“合今”、“述远”与“考近”,不仅是秦汉诸子*书立说的“学术原则”,也是他们为后世创造的一种“学术传统”。 目录: 绪论 上编“言古”与“述远”:《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子书的文献共性 第一章《孔丛子》与先秦子书的学术传统 第一节“集体记忆”与“集体叙述”:“孔氏家学”著作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追远”与“祖武”:《孔丛子》与思、孟、荀的思想共性 第三节《孔丛子》与《墨子》之小学关系 第四节《孔丛子》与法家的学术联系绪论 上编“言古”与“述远”:《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子书的文献共性 第一章《孔丛子》与先秦子书的学术传统 第一节“集体记忆”与“集体叙述”:“孔氏家学”著作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追远”与“祖武”:《孔丛子》与思、孟、荀的思想共性 第三节《孔丛子》与《墨子》之小学关系 第四节《孔丛子》与法家的学术联系 第五节《孔丛子》与道家、名家的文献关系 绪论 上编 “言古”与“述远”:《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子书的文献共性 第一章 《孔丛子》与先秦子书的学术传统 第一节 “集体记忆”与“集体叙述”:“孔氏家学”著作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追远”与“祖武”:《孔丛子》与思、孟、荀的思想共性 第三节 《孔丛子》与《墨子》之小学关系 第四节 《孔丛子》与法家的学术联系绪论 上编 “言古”与“述远”:《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子书的文献共性 第一章 《孔丛子》与先秦子书的学术传统 第一节 “集体记忆”与“集体叙述”:“孔氏家学”著作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追远”与“祖武”:《孔丛子》与思、孟、荀的思想共性 第三节 《孔丛子》与《墨子》之小学关系 第四节 《孔丛子》与法家的学术联系 第五节 《孔丛子》与道家、名家的文献关系 第六节 《孔丛子》与杂家的文献联系 第七节 《孔丛子》独有之文献 第二章 《孔丛子》与汉代子书之学术关系 第一节 《孑L丛子》与西汉诸子文献 第二节 《孔丛子》与东汉诸子文献 第三章 《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其他典籍的文献关系 第一节 《孔丛子》与经书、纬书的关系 第二节 《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史书的文献雷同 第三节 《孑L丛子》与秦汉集部文献的关系 结论 下编 “合今”与“考近”:秦汉子书的学术“新传统” 第四章 《孔丛子》的家学思想与秦汉子书的“私淑”传统 第一节 《孑L丛子》“春秋”思想与汉代诸子“春秋学”的建立 第二节 “西道孔子”扬雄对汉代文化与文风的影响 第三节 “西道孔子”扬雄对汉代经学的贡献 第五章 《孔丛子》与秦汉子书的撰述传统 第一节 诸子著述的思想传统——以“廉耻”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韩非子·初见秦》与战国末年古书编纂问题 第三节 《孔丛子》的子书性质与先秦诸子的学术共性 第四节 《孔丛子》与秦汉子书的“言经”、“援圣”传统 第六章 《孔丛子》与秦汉子书的叙事传统 第一节 史书“故事”与秦汉子书的叙事传统 第二节 “母题共性”与汉初诸子的叙事传统——以《新书》“宦皇帝”为例 第七章 汉代诸子学术与文学传统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汉代诸子学术与文学传统的社会基础——以《盐铁论》为中心 第二节 汉代诸子文学传统的内部因素——以骈散分途为中心 结语 《孔丛子》与秦汉子书学术传统的思考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