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岁月沉淀中的思考; 本书简介: 这是思想文化散文集。作者长期工作在思想、文化、理论、传播等领域,就所承担的工作有关现实题目,理论与实际结合地撰写的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论评文章和回忆散记。观点鲜明,论述严谨,文风活泼,一些文章有较强的思想启示性和理论参考性。 作者简介: 吕钦文,男,研究员,中共党员。做过教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机关干部。曾担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退休。曾出版散文集、理论与学术研究专著等。 目录: 序1 言谈絮语 珍重生命的季节2 故事,生活里的一抹微笑5 地震让我们更懂得生命8 真实:文学艺术的当下缺失11 与写作也有关系的三篇短文16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几点认识19 杂文是一团跳跃的火焰21 值得注意的话题:笑与生活艺术化23 评介轻调 逝去与等待的爱 —读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30 让艺术走进生活 —读刘坤媛《艺术:诗意地栖居》33序1 言谈絮语 珍重生命的季节2 故事,生活里的一抹微笑5 地震让我们更懂得生命8 真实:文学艺术的当下缺失11 与写作也有关系的三篇短文16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几点认识19 杂文是一团跳跃的火焰21 值得注意的话题:笑与生活艺术化23 评介轻调 逝去与等待的爱 —读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30 让艺术走进生活 —读刘坤媛《艺术:诗意地栖居》33 天高地阔哲理间 —读张岳琦的《哲思短札》35 青春岁月的吟咏与反思 —读柳椿《我的知青岁月》38 闲说曹文汉黑白木刻与冷暖人生41 从话剧《天诫》说开去 —兼论当下戏剧的几种倾向43 回家,永远的不了情 —电视专栏节目《回家》特征探析50 生命之歌人性之歌和谐之歌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观后56 一座城市60年的生命乐章 —《长春,以共和国的名义》读后60 乡土气息与时代感的自然融汇 —读《牛恋》所想到的63 是风景,更是历史与文化 —写在新民大街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时65 序跋短章 燃烧70 决心与期望 —《世纪论评》卷首语74 梦里云烟画里歌 —《正中吟笺》序76 对二人转艺术生命的守望与呼唤 —《二人转美学描述》序78 温暖的目光真切的关爱 —《代理妈妈》序81 丁香(之一) —女儿吕丁丁《颜色醒了》序84 丁香(之二) —写在女儿生日的话86 心路历程与精神投射 —读于天文的《说文品艺录》88 对社会底层真情而深切的注视 —读凤鸣的《天尊院》91 邢文国和他的电视评论 —《阅览银屏》序94 心血融通经典通俗解说故事 —历史小说《孙子兵法》序97 面对他们行走的脚步 —《路,我们一起走过》序99 《文化产业读本》卷首语102 《长春—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卷首语104 《媒介素养教育》卷首语106 《东北二人转》卷首语108 《城市雕塑》卷首语110 《长春伪满遗痕》卷首语112 优哉游者,乐享天下 —《优游者?行走在长春的街路上》卷首语114 哦,长春新十五景 —《优游者?长春新十五景》卷首语115 为旅游文化论坛叫好 —《优游者?城市文化与长春旅游发展》卷首语116 长春的殖民遗迹 —《优游者?长春的殖民遗迹》卷首语117 秋思(《哲理与情思》自序)118 对人生哲理的钟爱与探求 —《叩问生命》跋120 要关注与研究东北文化(《东北文化的金木水火土》自序)124 历史是*富哲理的教科书 —《长春,伪满洲国那些事》卷首语127 《长春,伪满洲国那些事》栏目语129 做擦亮城市面孔的人 —《长春,伪满洲国那些事》后记132 交往散曲 《现代交际》卷首语140 “镜中之我”敬告读者142 “现代交际丛书”后记143 编刊三思145 领导者演讲中的“少”与“多”148 走向简洁之路152 争辩论理中的“礼”155 注意谈话中亮起的“红灯”159 请您讲礼162 握手礼十题165 会议上的诸种神态167 传播声律 当代社会的理论传播172 要重视媒体技术建设176 关于促进读书教育活动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178 对新时期宣传工作途径、效果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185 有关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几个话题193 以创新精神做好反腐倡廉宣传工作198 传媒要重视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203 创新研究方法,促进课题成果的现实应用207 怀念心音 忆念与思考 —纪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50周年214 秋实累累远近情 —纪念佟老百年诞辰232 玉来玉去品自高 —深切怀念张玉来同志237 45年前的班级日记 —写在母校成立60周年前夕242 后记246前言序 研究、琢磨岁月,领悟、感受生活,写作、表达情感,时间飞一样逝去,转眼又来到秋季。 这里收入的是我前些年写的零散文章,属于专家眼里的“小玩意儿”。此间,我工作调动三次,虽然始终在从事文化工作,但撰写此类文字,一直不被看作正事,所以,它们也大都成文于“业余时间”。 业余,在岗位时为忙里偷闲,退休后就是安享赋闲,一个“闲”字不简单。中国的“业余”与“公务”历来划不清界限,都说“工作像休息,休息像工作”,这不仅是说工作、序 研究、琢磨岁月,领悟、感受生活,写作、表达情感,时间飞一样逝去,转眼又来到秋季。 这里收入的是我前些年写的零散文章,属于专家眼里的“小玩意儿”。此间,我工作调动三次,虽然始终在从事文化工作,但撰写此类文字,一直不被看作正事,所以,它们也大都成文于“业余时间”。 业余,在岗位时为忙里偷闲,退休后就是安享赋闲,一个“闲”字不简单。中国的“业余”与“公务”历来划不清界限,都说“工作像休息,休息像工作”,这不仅是说工作、生活内容划不清,包括劳动强度也常本末倒置。而现在的一些企业动辄加班、延时,不能保证带薪休假,不仅剥夺了人的生命权利,也吞占了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这是很不公道甚至缺少人性的行为。 人要活得爽利、充实、快乐,必须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休闲时间。人要有一技之长,此处的“长”不仅是工作的专长、优长,还有生活的情趣、个性的特点、业余的爱好、品性的嗜好等方面。工作中专心致志,八小时以外四顾茫茫、无所事事,那很可怜。一个人*忌讳“样样通,样样松”,一瓶水不满、半瓶水晃荡的“万金油”也遭人蔑视。对于中国,什么地方都不缺人员、人手,缺的是人杰、人才。若要有能力,往往是专长、特长的极致发挥。如果把一生中业余生活时间用好,对于培树专长、优长作用价值巨大,坚持下去会有了不起的成绩。如此,退休之后的闲暇日子也会感受颇为香甜,特别是衣食无忧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得其乐,快乐无比。我的闲淡文字大都完成于这段人生胜境之中。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人要有过人之处,就是某方面的精、专、深、透,甚至成癖入迷。明代文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好,是一个人的专注心、情感点、倾注力,专一的目标追求,极易成为同气相求、莫逆交往的媒介。而个人爱好在晚年业余生活中也可成为一种归宿、营生,这样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增添快乐,免去那些难耐的清冷与寂寞。 人的具有专长与嗜好,还来自人的会限制自己。短暂的一生时间、精力有限,金钱、条件也往往难尽人意,只有目标专一,始终如一,才能培养某方面的个性发展。所以,有时抑制自己的欲望,比张扬自己的才能还重要还困难。人生充满诱惑,稍不留意就深陷其中。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是眼光游离、东张西望、心不定性、见异思迁的结果。人掘井他买锨,人打鱼他织网,总是踵其后而行之,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别样的天地。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专长,多年徜徉于文化领域,忝列学人之名。虽说百无一用是文人,但自己对文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读书阅览,欣赏佳作,也舞文弄墨,把玩辞章,时有近于痴迷之状。自认为无愧于“认真”二字,做人真实、待人真诚、说话真情、为文真率。因我懂得:求真务实,情真意切,是人永远的修养与本事,是*耐得住推敲的人品,我循此而身体力行。 写作给我快乐,甚至是享受,也有时文思泉涌,下笔迅捷畅快。譬如书中《燃烧》一文,一气呵成,满含激情;《回家,永远的不了情》,五千多字,竟是一个白天写就,傍晚发出排版。而为人作序,如《对二人转艺术生命的守望与呼唤》,区区一篇短文,我竟然写了几个月——因为当时细究起来,对东北二人转感觉生疏,没有什么发言权,而又难辞请托。这样被迫反复读书稿,思索、琢磨,花费不少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此种学习、历练,也促我对二人转继续深入探索、研究,感受充分,奠定了自己对东北二人转研习的根基,日后撰写《东北二人转那些事》一书便有了较坚实的基础。 因为钟情于“哲理”的探究,所以对社会人生观察、体味、探求、思索甚多,也写作相应的文字。我欣赏“人能够忍受身体的饥饿感,却不能忍受无意义感”的话,常常咀嚼生活的意义,不肯罔顾人生,贻误生命,而是始终追寻意义而为。虽然所作所为不甚高明,但“业余”两字遮挡了自己的羞赧的颜面,况且远离名利,不求功利,能自慰己心。 秋天,是我*喜欢的季节,也是人应该检视、总结自我的时候。自己的业余生活、休闲时光,利用得并不成功,但聊以自慰的是这些文字,还是可以翻动浏览、也可玩味思索。希望能有学人同道与我交流切磋,多多指教,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这是给予我的**的温暖与关怀。 吕钦文1.短暂的一生时间、精力有限,金钱、条件也往往难尽人意,只有目标专一,始终如一,才能培养某方面的个性发展。所以,有时抑制自己的欲望,比张扬自己的才能还重要还困难。人生充满诱惑,稍不留意就深陷其中。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是眼光游离、东张西望、心不定性、见异思迁的结果。人掘井他买锨,人打鱼他织网,总是踵其后而行之,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别样的天地。 2.人生经验让我明白“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的原因,了解了时间就是时间,它冷静、甚至冷酷得决绝,永远不紧不慢,无休无止地向前走,人的感觉对它而言毫无关系。人所谓感受时间的快与慢,其实完全是当时的氛围、情态、境遇使然。当我刚刚悟透这些平凡而简单的道理时,“史无前例”的日子便来到了。 3.我一直对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者心怀敬意。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前学术研究趋热、应景、赶浪头现象严重,热的更热,常是虚热、燥热,成果却是炒冷饭,嚼人吃过的馍,甚至抄袭、剽窃。冷的愈冷,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近代文学就是一个不很正常的冷。有时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尴尬的年代。非古非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如果提起传统文化,就谈古代;如果说起现代文化,那就是大谈外国、谈现当代。近代仿佛是超生的孩子,在文学史上落不上**。翻开权威的文学类学术杂志,譬如《文学评论》,很难看到近代文学的影子。古代,现代,当代,遮蔽了近中国危险的不仅是官员腐败、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 4.社会排斥道德文明,不尊重文化,藐视文化人。从“叫兽”“砖家”的称谓等现象,我们看到文化人*容易被莫名其妙地褒贬:赞美你,就说你有书卷气;讥笑你,就说你有书生气。一字之差,足可以让人目瞪口呆。代。我对于在冷僻处研究学问的人总是感动,因为这需要一种精神。 5.历史已经走过多年,我们尚缺少有力度有影响、仪式庄严的纪念活动,缺少标志性的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建筑物,揭示、纪念那段历史,并对当年与侵略和统治者反抗斗争的先驱以及死难同胞进行缅怀、瞻仰和凭吊、纪念的文化艺术设施。特别有必要把新民大街的某座遗址建筑(譬如伪国务院)建成“东北亚和平警示博物馆”,展示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一百多年来曾经是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战场。 6.都说,在结着繁若云霞般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我想,你已经找到了,因为你的生活温暖、幸福;我也已经找到了,因为你就是五瓣丁香花。 7.日记是回忆的触媒,往昔是今天的参照。也许,对中学时期忆念、印象*深刻 的,就是中学时代学校所给予我们**的教益。那时附中学生*常讲的是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本领,增长才干,为祖国建设服务,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接班人”意识。因为有信仰、信念和追求,人生方向感明确,学习、做事都感到很神圣,充满激情。觉得人的一生,总要为这世界留下点什么,为国家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