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伊斯兰教》内容简介:当前,无论是从国内社会的稳定还是从国际之间的纷争来看,无论是从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还是从处理新型国际关系来看,『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的复杂,在于民族背后往往存在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宗教问题的重要,在于宗教背后一直深藏着神圣的精神信仰。唯有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的国家之间人民的心灵相通,才能真正助力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助推人类的和平发展。 目录: 序一牟钟鉴 序二刘成有 绪言正确认识伊斯兰教 一、对伊斯兰教的误解 二、正确认识伊斯兰教 三、伊斯兰教核心概念 第一章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二、穆罕默德先知的传教活动 三、四大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 四、帝国时期伊斯兰教的发展 第二章近现代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现代改革 二、泛伊斯兰主义 三、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序一牟钟鉴 序二刘成有 绪言正确认识伊斯兰教 一、对伊斯兰教的误解 二、正确认识伊斯兰教 三、伊斯兰教核心概念 第一章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二、穆罕默德先知的传教活动 三、四大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 四、帝国时期伊斯兰教的发展 第二章近现代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现代改革 二、泛伊斯兰主义 三、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 四、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 五、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 六、伊斯兰复兴主义 第三章当代伊斯兰教 一、当代伊斯兰教概况 二、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社会中的表现与作用 三、伊朗伊斯兰文明 四、印尼穆斯林的信仰与慈善 五、印度伊斯兰文明 第四章伊斯兰教法 一、伊斯兰教法的内涵 二、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五类行为 三、伊斯兰教法的四大立法依据 四、伊斯兰教法学及主要的教法学派 五、教法改革及当代教法问题 第五章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 一、逊尼派 二、什叶派 三、苏非主义 第六章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 二、中国伊斯兰教的现状 三、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四、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 五、伊斯兰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和谐与共及其历史经验 第七章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 一、中国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 二、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具体表现 三、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及其汉文著作和译作(汉克塔布) 四、中国伊斯兰教义思想 五、中国伊斯兰教的认识论 六、中国伊斯兰艺术 七、结语 第八章中国伊斯兰教的民族化 一、中国伊斯兰教以少数民族为载体 二、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伊斯兰教信仰 三、甘青宁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伊斯兰教信仰特点 四、回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文化特点与地域特点 五、结语 附录:天方典礼·五典 参考书目 在阿富汗和东部伊朗,一位名叫穆罕默德·伊本(Sebuktegin)的突厥禁卫军在10世纪末执掌大权。穆罕默德·马赫穆德(MuhammadMahmud)以逊尼派伊斯兰教捍卫者而名垂后世,他热情地捍卫阿巴斯哈里发的荣耀,抨击布里德家族支持的什叶派。在占领伊朗雷伊镇时,马赫穆德与逊尼派合作,发起了一场清除什叶派与其他异端教派的运动,逮捕、迫害或流放了很多优秀的什叶派成员。马赫穆德的势力捍卫了逊尼派哈里发的权威,但严重加剧了宗教之间的紧张关系。到11世纪中期时,布里德被塞尔柱—突厥人(SaljugTurks)击败。突厥人对接下来的伊斯兰历史影响颇大。东征中亚的突厥部落领袖在10世纪晚期受苏非传教士影响改宗伊斯兰教,他们以东部伊朗的雇佣军身份进入了伊斯兰世界。11世纪早期,他们中的一支占领了内沙普尔(Nishapur)和其他城市,从哈里发那里获得苏丹的称号,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帝国。1055年,塞尔柱可汗吐格利尔·拜格(TughirlBeg)把布里德从巴格达赶走后,他与他的两位继任者阿尔普·阿尔斯兰(AlpArslan)和马立克·沙(MalikShah)建立起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Saljuq)。塞尔柱人在著名的波斯湾宰相尼札姆·穆勒克(Nizamal—Mulk)的辅佐下给中部伊斯兰世界包括伊拉克、伊朗大部及叙利亚部分地区带来了政治稳定。这个时期硕果累累,伊斯兰繁荣,但这个时期很短暂,到了12世纪早期政权又开始分化了,尤其在塞尔柱统治的西部地区,叙利亚建立了几个十字军国家,而塞尔柱的其他部分也失去了军事控制力量。近东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统治者继承了塞尔柱,其政治和宗教模式根植于他们的统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