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沈寂、张朝胜编*的《胡适的求学之路》以人物传记的笔法,突出胡适的“官商家庭”、“九年私塾”(1895-1903)、“进入上海的新学堂”(1904-1910)、“留学美国”(1910-1917),介绍了胡适由旧学而新学及至洋学的的求学过程。充分吸取现代文化,使之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协调一致,从而推陈出新,是当时胡适求学、治学所追求的目标。 目录: 家世和父母 九年私塾(1895~1903) 聪明与红纸包 课外偷看小说 少年老成的“糜先生” 进入上海的新学堂(1904~1910) 新式学堂: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 自命为“新人物” 小编辑的大手笔 何所适从——胡适 留学美国(191O~1917) 择定职业 陶冶与训练 “和平主义”思想的形成 哲学博士与学位问胚家世和父母 九年私塾(1895~1903) 聪明与红纸包 课外偷看小说 少年老成的“糜先生” 进入上海的新学堂(1904~1910) 新式学堂: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 自命为“新人物” 小编辑的大手笔 何所适从——胡适 留学美国(191O~1917) 择定职业 陶冶与训练 “和平主义”思想的形成 哲学博士与学位问胚 附录一 论读书 为什么读书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怎样读书 附录二 论人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附录三 临别赠言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后记胡适在上海,重点学的是新学。在上海的新学堂里,他的知识面大大地扩大了,知道了在“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其他学术思想;还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先进的文化,这是在穷山沟里闻所未闻的新世界。他从林纾等人的翻译小说中,认识了一大批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小说家,如司各特、狄更斯、大仲马、小仲马、雨果、托尔斯泰等。从梁启超的文章中,又得知笛卡儿、卢梭、边沁、康德、达尔文等西方思想家。受进化论思想“适者生存”的影响,取号“适之”。胡适在上海接触到了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以浅近的常识来解释、发扬中国古老的传统。 胡适留美之初,进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读了一年半以后,转入文理学院,最后选择哲学为自己的职业。 胡适的思想,成熟、定型在留美期间,但其雏形却是在上海的新学堂和九年的家乡教育时就奠定了。 据胡氏宗谱记载,胡适的祖先是唐昭宗李晔的儿子,唐末因避朱温(全忠)之乱,被婺源胡三公带到婺源,改姓胡,取名“昌翼”。胡昌翼成年后,考中了后唐的明经进士,故胡适的一族,在皖南称“明经胡”,又叫“李改胡”。 李改胡传至二世,由婺源迁到绩溪,三十二世孙再迁至绩溪北乡上庄。在上庄再传十一世到胡适这一代。上庄号称“千灶万丁”,已是一个兴旺的大村落了。这个村庄位于一片平阔的盆地上,四周环列着黄山支脉大会山,从上庄村旁流过的常溪河,终年清澈见底。 徽州人善于经商,足迹遍于全国,谚云:“无徽不成镇。”胡适的祖上世代经商,到他的高祖时代,就已在上海黄浦江对面的川沙开有一爿小店。到祖父胡奎熙,又在上海增设了一爿支店。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字铁花,号钝夫,原名守珊,所以又字守三),乡里都称他为“三先生”,有兄弟五人,他是长兄。胡传自幼身体强健,十六岁那年就跟随父亲去川沙经营店务。每年春季,父辈们都要回家乡收茶叶,川沙的店务在这期间。就交给胡传独立经营,胡传的出众才能得到一定展现。胡传在协助父亲经营店务的同时,还延聘塾师学习诗文。因为他聪明好学,为伯父胡星五所赏识。胡星五是胡适这一支家族中第一个有志向学的人,只因在科举场中并不得意,终身是个乡绅兼塾师。胡星五见胡传埋没在茶叶小店里,觉得可惜,特地把他挑选出来,让他专心致志地读书。 1860年,太平天国的战火蔓延到绩溪山区,胡传和亲邻们各自率领家眷,择高地险隘为据点,进行自卫。后来又迁避到休宁县,1862年年底才重返绩溪。 这时太平军与清军的拉锯战仍在继续,胡传再次加入反抗太平军的战斗。直至这场战争结束,才得以重新温习经书,准备科考。1865年,二十四岁的胡传考中秀才,以后参加乡试,未能中举。他认为乡试的失利,是因战火耽误了他的学业,1868年春赴上海人龙门书院继续深造。龙门书院的山长刘载熙是当时颇有名望的经学大师,胡传潜心钻研理学,常与他的同学讨论到深夜。胡传还研究地理,尤其关心祖国边疆地理的沿革。 1870年,胡传以“岁贡”得到训导的职务。“岁贡”是各府、州、县每年在各生员中选拔优秀者向政府输送人才的一种方式。“训导”是管理府、州、县生员的学官。19世纪80年代,鉴于边疆危机日益加深,边疆地理的研究成了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这一大潮下,对地理学素有兴趣的胡传,对东北的边界沿革尤为关心,并于1883年自费游历东北,考察中俄边境的情况。当时镇守在中俄边境重镇宁古塔的钦差大臣吴大潋,对这位奋发有为的年轻人颇为赏识,聘请为自己的幕僚。因此,胡传曾陪同吴大潋接见过俄方勘界专员,讨论过勘定疆界的问题,并曾去东北各地做过考察。 吴大潋爱才,主动向清廷上专折,称胡传“有体有用,实足为国家干济之才”,可备一方牧令之选。 朝廷破格擢用胡传为候补知县。1886年,胡传因母亲去世回乡奔丧、守孝。同年年底,吴大潋调任广东巡抚。胡传服丧期满后仍投吴大潋幕下。在广东,胡传曾去海南岛视察,对该岛的全面开发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1888年黄河决口,吴大潋调任河道总督,胡传随去郑州。因在治理黄河的水利事业中建有功劳,吴大潋又保举他为直隶州候补知州。就在此时,胡传回家与冯顺弟结婚,翌年赴北京候选。当时因候补的人比实缺职位多得多,可谓“僧多粥少”,选派时只好凭抽签决定。胡传抽到的是赴江苏候补。这时的胡传,在官场中已有“能吏”的美誉,1891年被派往上海担任淞沪厘卡总巡。 1892年,广东和台湾两省同时奏请把胡传调去他们那里工作。清廷考虑台湾省是新设,更需要人才,就同意台湾巡抚邵友濂的要求,指派胡传前往台湾。 胡传随即只身赴任,第二年春夏天才把爱妻和未满周岁的宠儿胡适接来。 P00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