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法拉比(AbuNasral-Fārābī)是公元10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学家,并且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法拉比的哲学思想和音乐理论对以后阿拉伯哲学家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2.法拉比的《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一经问世,就成为法拉比接受度极高、流传*广的一部著作。 3.法拉比所置身的10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是各种政治派别激烈争斗乃至搏杀的竞技场,每一派都有一套自成一派的神圣谱系和制度安排。当时的穆斯林精英们同样面对伊斯兰世界要往何处去的问题,法拉比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不是直接给出另一种备选答案,而是试图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即被哲学-科学所证明的、为建立社会秩序和达到灵魂完善所必需的知识。 本书简介: 《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是中古阿拉伯哲人法拉比的晚年著作。法拉比所置身的10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是各种政治派别激烈争斗乃至搏杀的竞技场,每一派都有一套自成一派的神圣谱系和制度安排。当时的穆斯林精英们同样面对伊斯兰世界要往何处去的问题,法拉比所代表的哲人群体并未置身事外。法拉比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不是直接给出另一种备选答案,而是试图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即被哲学-科学所证明的、为建立社会秩序和达到灵魂完善所必需的知识。 法拉比的《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一经问世,就成为法拉比接受度极高、流传*广的一部著作。 考虑到原文书名较长,中译本参考了沃尔泽编校本的标题,将书名定为《论完美城邦》。 作者简介: 作者 法拉比(AbuNasral-Fārābī)是公元10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学家,并且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法拉比的哲学思想和音乐理论对以后阿拉伯哲学家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知识大全》、《论灵魂》、《论理智》、《哲学入门必读》、《美德城居民阶层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等等。 译者 董修元,哲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现为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犹太哲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世纪阿拉伯与犹太哲学。 目录: 中译本前言/1 本书篇章概要/7 篇章概要附录/11 **部 第1章/13 第2章/24 第二部 第3章/29 第三部 第4章/31 第5章/32中译本前言/1 本书篇章概要/7 篇章概要附录/11 **部 第1章/13 第2章/24 第二部 第3章/29 第三部 第4章/31 第5章/32 第6章/33 第7章/35 第8章/39 第9章/41 第四部 第10章/46 第11章/49 第12章/52 第13章/55 第14章/59 第五部 第15章/65 第16章/76 第17章/81 第六部 第18章/85 第19章/94 附录 迈蒙尼德论复活/100 沃尔泽考订本及英译本导言/126 勒纳搜寻新柏拉图主义/150前言中译本前言 《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是中古阿拉伯哲人法拉比的晚年著作。法拉比不是**位阿拉伯哲人——这个称号已归于他的前辈肯迪——却毫无争议的是阿拉伯逍遥派的创始中译本前言 《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是中古阿拉伯哲人法拉比的晚年著作。法拉比不是**位阿拉伯哲人——这个称号已归于他的前辈肯迪——却毫无争议的是阿拉伯逍遥派的创始人。法拉比奠定学派家法的标志性举动就是恢复《后分析篇》在《工具论》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法拉比建构了一套逻辑学传承的道统:始于古典希腊,在亚里士多德手中臻于成熟,在希腊化时代由雅典传至亚历山大里亚,到基督教时代仅剩亚历山大里亚一支传承,而且基督教当局出于神学考虑,将《前分析篇》直言三段论之后的部分以及全部《后分析篇》摒除在逻辑学教学之外;这种基督教内“删节”的逻辑学在伊斯兰征服之后从亚历山大里亚传至安提阿与哈兰,此后又传到巴格达,法拉比本人就是在巴格达从基督徒学者处习得《工具论》,但他坚持学完了《后分析篇》。使该书所揭示的证明论证程序成为阿拉伯逍遥派区分于运用辩证及修辞论证的基督教神学和伊斯兰凯拉姆(即伊斯兰经院哲学,也译作辩证神学)的方法论根据。在此导向之下,法拉比毕生致力于阐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哲学文本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及其证明性根据,相对于这些注疏性著作,《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似乎是一个例外:它只是概述各门知识而并不提供证明,而且全书无直接征引,甚至没有提到两位哲学宗师的名字。这促使沃尔泽判断此书是一部针对并非哲学学徒的阿拉伯知识分子的哲学普及性著作。 沃氏的判断自有其理据和解释力,但译者觉得还是有必要补充一点观察。法拉比为自己设定的大任是复兴古典哲学传统,在他看来,这个传统被吸纳和利用哲学的基督教神学家们扭曲了。除了逻辑学方面的选择性应用,亚历山大里亚的基督教神学家对哲学传统“入室操戈”式的处理还体现于自然哲学领域,当然,法拉比不是在思想真空之中做“拨乱反正”的工作,他面对另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启示宗教,即伊斯兰教。他沿用前普罗提诺的柏拉图学派传统,以政治哲学的框架来收纳宗教。不过,与柏拉图及其门徒所面对的多元化的、以神话—仪式形式呈现的希腊宗教不同,伊斯兰教作为一神教具有单一、排他的真理宣称,而且在当时已经形成了对这种真理版本的系统表述(伊斯兰教法学与凯拉姆)。他需要熔铸一种新的知识框架来理顺哲学诸学科与各种宗教学科的关系,他在《字母之书》中给出了这个框架的轮廓: 一般说来,宗教——如果被看作是人为的——在时间上晚于哲学,因为它旨在教授大众理论的与实践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源出于哲学的;这种教诲以大众所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或通过说服,或诉诸想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凯拉姆和教法学的技艺在时间上又晚于宗教,并从属于它。既然宗教是作为一种意见或修辞形式从属于某种古代哲学的,凯拉姆和教法学就也是从属于它并相应地低于它的。 由此,宗教本身是哲学知识的一种象征性表达形式,其目的在于教诲大众,使后者按照一种适应于这种知识(既包括政治哲学知识也包括为其奠基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知识)的方式生活,以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并实现基本的灵魂完善。宗教*初是城邦创立者(伊玛目—哲学王)为某一共同体量身定制的一系列观念与行为方面的规范,在其身后以传统信念和律法的形式被固定化。凯拉姆和教法学是服务于宗教传统的,前者在异教的攻击下以辩证论证的方式维护本教教义,后者则对规定生活方式的律法进行演绎从而使它适用于纷繁、变易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宗教是将哲学知识贯彻到公共生活层面的一种工具,是从属于政治哲学的一种技艺,而教法学和凯拉姆则是服务于这种工具的次级工具。知识是普遍的,技艺则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情况。随着人群的流品、构成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宗教也会采取不同的面貌。但所有这些彼此不同的宗教都有一个共通的目的,就是传达为建立社会秩序和实现灵魂完善所必需的知识。《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之书》的写作,就是为了明确这些必需知识的范围:法拉比相信,它们已经被分门别类的学科所证明,在这里不需要再做重复的工作。同时,这种政治哲学视野为我们理解法拉比神学表述中的一个特异之处提供了些许照明。此书在论及神圣属性的时候单单忽略了《古兰经》和凯拉姆神学中着力强调的神的意志这一属性。这大概不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作者认为,伊斯兰教强调神圣意志的教理乃是因应具体情况的个例,不属于普遍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不可少的原则性知识。 对这些必需知识的澄明,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确立衡量各种宗教教理—立法的标准。法拉比所置身的10世纪伊斯兰世界,是各种神学—政治派别激烈争斗乃至搏杀的竞技场,每一派都有一套独家的神圣谱系和制度安排。正如今日的阿拉伯知识分子,当时的穆斯林精英们同样面对伊斯兰世界要往何处去的问题,法拉比所代表的哲人群体并未置身世外。法拉比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不是直接给出另一种备选答案,而是试图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即被哲学—科学所证明的、为建立社会秩序和达到灵魂完善所必需的知识。以此标准可以衡量何种宗教版本**限度地符合或接近这种知识,而哪些版本遮蔽或背离这一原则。 很难判断这部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作者赋予它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经问世就成为法拉比接受度**、流传*广的一部著作。这一点不仅体现于此书各个时代手抄本的数目之多,而且也可以从它的当代反应中看出:法拉比的同时代学者麦斯欧迪,在其著作《劝诫与指导》中抄录了《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的部分篇章概要(第1、2、10、13、14、15、16、17、18、19章),将其视为哲学知识的典范。 眼下这个汉译本,主要是从沃尔泽所编校的阿拉伯文本译出,同时参考贝鲁特新月书局1995年出版的阿里?布?穆勒欣校注的文本。考虑到原文书名较长而沃氏本标题(“法拉比论完美城邦”)较为简洁醒目,故中译本书名采用后者而将前者作为副标题保留。 沃氏依据的底本是加尔各答的孟加拉亚洲学会图书馆所藏手抄本(AsiaticSocietyofBengalinCalcutta,1756年),并参校其他更早的手抄本。这个版本还附有英译和评注。我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沃氏的英译,与他就原文的理解有出入的地方,在译注中基本都作了说明。至于沃氏的评注,所反映的是英美学界20世纪60-70年代的研究状况,其中着力发挥的两个核心论点(希腊底本说和关于法拉比持十二伊玛目派立场的判断)在今天看来已很难站住脚。因此,我对这些评注作了节选,主要保留了沃氏梳理法拉比哲学来源的部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沃氏仍有一些极具穿透力的观点——如对法拉比指向古代晚期与同时代的神秘主义潮流的潜在论战态度的揭示以及对法拉比佚著《尼各马可伦理学评注》中关于灵魂归宿的所谓“怀疑论”观点的澄清——事实上比其后流行的一些解释版本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正文注释中凡援用沃尔泽评注的地方均以“沃本注”起头,汉译者在沃氏评注后补充不同意见的地方以“译按”标明,其他没有说明的都是汉译者所加的注释。 我把沃氏的编辑—英译导言放在附录里,其中未经说明的注释都出自沃氏原注,列举对沃氏观点的批评意见的注释以“译按”起头。附录中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犹太哲人摩西?迈蒙尼德(MosesMaimonides)的《论复活》。迈蒙尼德一向尊崇法拉比、视后者为*重要*值得研习的阿拉伯哲人。《论复活》中所呈现的灵魂论观点与法拉比此书中的论述多有相互发明之处;二者形成对照的地方,则反映出阿拉伯逍遥派哲学观点在不同的时代与宗教社群语境中的接受状况以及后世的“法拉比门徒”对其政治哲学原则的延续和应用。此外,有幸征得芝加哥大学勒纳教授的同意,将他对沃尔泽考订—评注本的书评译出,附于书末供读者参考。 *后,需要向几位师友致谢。如果不是程志敏博士与王希博士的提议和鼓励,我不会萌生翻译此书的大胆想法,也不可能坚持完成;刘小枫老师于百忙之中审阅译稿并安排出版,于我是意外更是感动。尤其要感谢张缨老师,她以独具的敏锐眼光对译稿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在许多重要问题(包括一些译名和汉译本书名的确定)上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尽管有以上诸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限于我的学力及对法拉比思想的浅陋理解,译文中肯定还有不少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望读者不吝赐教(电邮地址:dongxiuyuan2010@126.com)。 董修元 2014年2月搜寻新柏拉图主义 ——评沃尔泽《法拉比论完美城邦》 勒纳(RalphLerner) 鸿篇巨制总是令人心生敬畏。这部书无疑是已故剑桥大学阿拉伯与希腊哲学导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沃尔泽学术贡献的一座丰碑。但是,需要指出的事实是,这部博学之作的结果是令人不安且困惑的,因为沃尔泽为我们呈现的法拉比形象,时而是一位在思想史上发生恒久影响的人物,时而又变成一个不值得花费时间去关注的角色。 要追究造成这样大相径庭的结论的原因,需要同时考察这位10世纪巴格达哲人自己说了什么和这位20世纪学者是如何呈现这一切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编校评注本不仅制造了困惑,还提供了解惑的途径。在这部法拉比代表作的编校本中,沃尔泽不仅在参考各种早期手抄本的基础上还原了此书可能的原始结构,并提供了一个折衷众家的文本,还完成了它的**个英译本。有此书在手,任何一个有志还原法拉比微妙的政治学教诲的英文读者,都可以获得一个相当不错的起步。尽管这部著作中的一些段落看起来像是由法拉比其他政治学文本中的讨论加工而成——特别是《获得幸福》(TheAttainmentofHapiness)、《政治家箴言》(AphorismsoftheStatesman)、《城邦政制》(ThePoliticalRegime)——但它们却绝非简单重复。如果对它们加以综合考虑,就会发现,法拉比对这些似曾相识以及另外一些并不那么熟悉的主题的不同处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洞察柏拉图深刻而富有活力的政治教诲以及这位(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导师”所采取的特殊表述模式的全新视野。 如同这个译本所呈现的,法拉比的这一文本有大致39000字。它的确切标题,《卓越城邦居民意见诸原则》(PrinciplesoftheOpinionsoftheInhabitantsoftheVirtuousCity),表明这部书按其主题被归入法拉比众多著作中的政治科学这一门类。然而,法拉比将读者引领到《卓越城邦》的政治学章节的导论却似乎过于冗长。在读过全书的大半篇幅——包括第1、2章论**因,第3-9章论物理学、第10-14章法拉比版本的人论——之后,读者终于得见书名所承诺的内容:第15-19章论卓越城邦及与其相反的城邦之居民的意见。事实上,如此长篇幅的预备,已经被书名所暗示,因为它不是卓越城邦居民的意见,而是他们意见的原则。 对哲学与宗教关系的复杂论述,是法拉比全部政治学作品的主题之一。《卓越城邦》也不例外。尽管此书没有他的一些其他著作中出现的引人注目的表述——比如《获得幸福》中哲学在时间上先于宗教的论断——但它确实重申并发展了法拉比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其中一些显著要件是:以明显的世俗化方式重释启示,对哲学分析的潜在政治危害性的敏锐关切,和对实现一个健全的政治共同体所必需的“活的智慧”(livingwisdom)的强调。 立法者与其后继者的关系,被归于哲学和宗教关系的主题之下,在法拉比的政治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城邦建立者的品质,类似——有时重合——一个潜在哲人的品质,就像柏拉图在《王制》第6卷中所描述的。但法拉比的城邦建立者不是只会坐谈美、高贵、正义的文弱之辈,而是深谙幸福当以何种行动来实现。他拥有修辞技巧,强健体魄,甚至有可能具有预言能力,凭借后者引领他人——那些不懂哲学、冥顽不灵的大众——达到他们的恰当归宿。这就是卓越城邦、卓越民族甚或整个文明世界的元首(firstchief),也就是《箴言》中所说的真正王者,《获得幸福》中的真正哲人。按《城邦政制》中所指出的,“他就是那个应当被认为是获得启示的人”。 遗憾的是,这些先驱性著作并未进入这个版本长达38页的参考书目之中。眼下我们只需要指出,元首也可能是一种宗教的创立者,一个以民间形式表达哲学真理的人。《卓越城邦》中所描述的哲学品质(15:12),看似完全不包括《获得幸福》中所列出的作为一个好公民和好的共同体成员的那些品性(第60节)。同样,如果细加比较法拉比各种著作中对政治主题的相应处理,会越发证实这个**印象:《卓越城邦》不像其他一些著作那么果断、大胆、一贯激进。或许,这些文本对哲人—统治者的不同描述对应于不同的立法形势,在这些形势下,宗教律法有时不能对流行的意见与生活方式作出妥协,有时却必须作出妥协。 无论如何,法拉比,正如柏拉图,对这种真正王者传承的可能性始终是存疑的。但是,这些罕见品质集中于一个个体或一个少数群体,乃是城邦建立者的事业存续的条件。论者或许会说,这样一个群体或合格王者的序列,构成一个单一灵魂,一个单一王者。这个群体的任何成员都有资格改变先前颁布的律法,因为他与他的前辈是一体的,体现了同样的立法意图和智慧层级,后二者是原初的哲学—政治行动的根本原理。这种传承一旦中断,一种新型统治必须产生。活的智慧的统治将被原先的哲人—统治者所规定的律法的正典化产物所取代。因此,次级统治者除必需的自然性情外还需要具备守成者的特殊品质。当然,智慧仍是不可或缺的,尽管法拉比只用“哲人”这个词来指称元首。除此之外,这种继任者——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必需具备元首确立的律法和习俗的知识,并遵循它们;具备从规定的、被预见的情形推论出未规定的、未被预见的情形下适用律法的能力。*后——但绝非不重要——他还需要掌握对公众发言并指挥作战的技巧,缺乏后二者,将无从结盟也无从御敌。 法拉比对哲学式治邦术的局限性以及在哲学上不断强化、更新启示的必要性的清醒洞察,使《卓越城邦》的*后四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尽管第16、17章的很大一部分在《城邦政制》和《获得幸福》中能找到类似对应者,但法拉比绝没有简单地重复自己。而第18、19章的内容则完全超出其他著作的范围,延伸到对构成各种蒙昧与迷误城邦之意见基础的原则的详述。只是在这里,法拉比才提到具体人名,但也只是征引了恩培多克勒、巴门尼德以及其他一些未指明的自然哲人的观点。耐心的现代读者将发现这里有很多内容值得慎思,因为法拉比复述了(只带有暗含的评论)一连串意见,后者涉及到自然中冲突的普遍性,人类联合的各种所谓“基础”,对于公正与虔诚的不同宣称,理性在把握(以及语言在表达)关于其本性有争议的存在者的真理方面的能力。 在这部书中,就像在他的其他政治学著作中一样,法拉比表现出将政治哲学建立于自然哲学基础上的倾向。因此,发现卓越城邦意见诸原则贯穿所有层级的存在者,一点都不令人吃惊。法拉比像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自然是由等级不同的部分构成的。这对于天体、月下物体、人类灵魂(10:2)、哺乳动物同样适用,也延伸性地适用于卓越城邦(15:6)。这座城邦被称为卓越的,是因为它在众多城邦中是**符合自然的,体现出真正的上下区分。正是在这一科学基础上——不是在流俗意见的基础上——每一部分生来就是服务于比它高贵的部分的。 法拉比严格坚持的这一古典政治哲学原则,与他所处理的以下主题密切相关:思想优越者通过模仿和再现向他人传达真理所采取的可能方式。不仅这些模仿本身按照与被再现对象的接近或忠实程度而被区分等级,那些表述这些再现的人也会被划分等级(14:10-11)。在清醒或睡眠时接受关于特殊事物或可理知对象的知识、进而通过想象的方式将其传递给他人的理智能力——它独立于感官知觉——就其**形式而言被称为先知预言。即使考虑到法拉比言辞俭省的一般标准,《卓越城邦》的这一陈述也让人觉得特别隐晦:“所有这些都是对理性官能的辅助。”(14:10)这里的极度简约暗示了此书与《城邦政制》、《获得幸福》中不那么有所保留的相应分析之间的可能关联。当一部著作的主题要求某个主题需要得到较充分的处理时,法拉比几乎从不吝惜篇幅。相应的,他的会心读者也能够从他的暗示中推出他所要传达的内容。《卓越城邦》中的这一小部分内容,在两个半世纪后,成为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II36-38,40-45)中所发挥的先知论的核心。法拉比行文或许精简,但其文本绝不单薄。 沃尔泽的评注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涵盖阿拉伯文本及其对照翻译的博学详释(36页导论,173页压缩排印的评注包含1077条注释,一个对于评注的索引,后者包含195个词条),是全面的同时——作者自己承认——也是冗长的。但我们所关切的,是这种学术研究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理解。 沃尔泽呈现的法拉比抱有一个宏图构划:引进古代异教徒的思想资源并使它们融入穆斯林世界。无论是就穆斯林的思想架构还是就希腊人的原初思想而言,这都可称为大胆之举,尽管这并非沃尔泽的用词。沃尔泽还坚信,在阿拉伯世界,法拉比属于**批在并不熟悉希腊理性思维的人们中间提出理性宣称(theclaimofreason)的思想者,他有一个通过哲学推动改革的计划。 沃尔泽对法拉比的用语十分敏感,发现他对伊斯兰术语刻意回避但偶尔有意识的偏离这一原则。同样,沃尔泽提醒读者注意法拉比行文的精确和有意控制。他体会到,法拉比力图表达他认为必须说出的,哪怕这会牺牲文体的优雅。而且,他在指出本书与柏拉图的《王制》及《第七封书信》的类同言辞之后,还为法拉比辩护,断言法拉比已将这些言辞思想化为己用,他并不是因为不能用自己的言辞表述其所感所思而简单地抄录柏拉图。 沃尔泽凭借其百科全书式的博闻强记来支持他所建构的法拉比形象。沃尔泽的法拉比或许是一个新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偏离甚至拒斥新柏拉图主义正统及通行神学学说的思想者。沃尔泽赞赏法拉比处理问题的开放性,在这方面将他与柏拉图相比。他接受了一个传统的信念框架,但在对宇宙与人的哲学解释中只给它——以及对这个信念框架的神学思辨——以次要的地位。在所有这些方面,法拉比都表现得像是一个既诉诸时代争议问题又不陷入其中的人物;他那些明显的无时间性的、理论性的抽象思辨,诉诸他的同时代人也诉诸我们,同时诉诸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实际上是诉诸具备按希腊方式进行抽象推理能力的每一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