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


作者:邓小虎     整理日期:2015-12-20 16:42:23

荀子主张性恶,又极重视礼义。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荀子对于道德本源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承认道德主体,只能强调外在的礼义,却又因为没有道德心性作为基础而容易堕陷为类同于法家的权威主义。《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的两个主要关注点:一是从"为己之学"来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二是厘清"性恶"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本书从"性恶"出发,厘清"人之性恶"的主张不但和道德自主无碍,更恰恰是道德自主之所以能够展开的自然基础。其之所以如此,就因为"性"和"伪"其实都是多重结构的概念。"心"和"伪"并非和"性情""情欲"同层的心理活动,而是高于自然活动的人类反省和思虑。"化性起伪"强调的恰恰是人做为价值主体的能动性──人能通过思虑和反省,了解"道"和规范,并从而安放人自然的情感欲望,使得其"既得其养",更能成为"别""分""礼"等价值分际的构成元素。
本书简介: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之目的在于以"为己之学"来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而内容则集中在厘清"性恶"和"诚"这两个貌似对反的概念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本书力图论证,对于求学为己的坚持,其实贯穿整个荀子思想。荀子虽然说"人之性恶",但他却不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对于荀子来说,"人之性恶"指的就是"情欲"有天生自然的倾向支配人,使人"役于物"。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其实就是奋起人为的主动性,建构礼义法度,转化情欲,使之不但得养,更能成为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份,此之谓"性伪合而天下治"。"化性起伪"又同时是一种情理教育,其重点就在于通过"仁义"和"礼义"来"养心",而"诚"既是"养心"的方法,也是"养心"有成所达致的心灵状态。"仁义"和"礼义"提供了一套价值框架以供我们理解自身的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并指导我们对这些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做出思虑判断和价值选取。在这个意义上,"仁义"和"礼义"构成了整全自我的基本结构。"诚"其实就是真诚、无自欺地面对一己的生命和自我,并通过"守仁"和"行义"来建构自我主宰、"重己役物"的整全自我,以及*终成就有意义的美好人生。
  作者简介:
  邓小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牛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毕业。曾于《台大哲学论评》《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前沿》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数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现代和为己之学
  一、现代文化的特质
  二、我为什么应该道德?
  三、儒学和己
  四、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
  五、荀子的为己之学
  第二章性恶和道德自主
  一、道德自主与性恶
  二、性恶的意涵
  三、善的根源
  四、小结
  第三章性伪的多重结构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现代和为己之学
  一、现代文化的特质
  二、我为什么应该道德?
  三、儒学和己
  四、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
  五、荀子的为己之学
  第二章性恶和道德自主
  一、道德自主与性恶
  二、性恶的意涵
  三、善的根源
  四、小结
  第三章性伪的多重结构
  一、“性”的两重定义
  二、“伪”的两重定义
  三、“性伪合”的三重结构
  四、小结
  第四章道及礼的养和别
  一、“道”和礼
  二、道及礼的客观恒常
  三、礼的养和别
  四、情文俱尽
  五、性伪合及养别互构
  六、小结
  第五章人伦和学者为己
  一、基本益品
  二、人伦和情感
  三、为己和人伦
  四、养欲和化性
  五、人伦和价值追求
  六、小结
  第六章伪者文理隆盛
  一、《荀子》之前的“文”
  二、“文”“质”与“性”“伪”
  三、“文理”和“礼义”
  四、小结
  第七章诚及君子养心
  一、《不苟》篇的“诚”
  二、君子
  三、养心
  四、小结
  第八章仁义化变和诚
  一、先王和仁义
  二、为仁义法正
  三、化性和化人
  四、变应和应变
  五、小结
  第九章诚和心之主宰
  一、诚和真实
  二、“诚论”的内容
  三、仁义和心之主宰
  四、心及其主宰
  五、取舍的标准
  六、古今之正权
  七、小结
  第十章养心莫善于诚
  一、整全的自我
  二、思虑的对象
  三、自我整合
  四、道和整全自我
  五、如何生活
  六、养心莫善于诚
  附录:《荀子》中的《诗》及其反映的伦理思想
  一、荀子论《诗》
  二、荀子引《诗》:君子之德操
  三、《诗》和伦理修养
  附件一《荀子》中的诗及其伦理思想
  附件二《荀子》篇章论《诗》列表
  参考文献科学革命以及相伴随的哲学运动为现代世界带来了另一个重要改变:理性(reason/rationality)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最终成为人类世界的主导力量。当然,无论在东西方,理性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人类活动的方式一向都很重要。可是,在前现代社会中,理性往往只是一种辅助式的活动和力量,神谕、天启、神秘式体认等被认为可获取世界根本真理的方式往往有更重要的地位。科学革命揭去了世界的神秘面纱,既然宇宙本质上只是根据物理律则运作的巨大机械,并且没有证据显示世界中有种种神秘灵体如神祗、天使、仙女、恶魔等存在,那么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理性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功,不但验证了理性的威力,更使得理性被推崇为人类所拥有的最伟大能力。因应自然科学的成功,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步武其后,希望以理性的方式了解人类自身,并期许同样的成功。社会人文科学固然成果累累,却并没有如当初人们所想象的一帆风顺。个中原因固然复杂,但与其说理性有其局限,不如说理性的认识和分析等方法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譬如对于人文科学来说,统计数据、多次观察、重复实验等条件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系统分析、条理分明、合理性的追求,却同样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强调理性不等于抹煞人类的其他能力和表现。相反,情感、欲望、艺术等能力和表现可以通过理性而得到安放。“理性”最根本只是对于理由和合理性的追求,而情感、欲望、梦想、希望、音乐、艺术等等都可以构成理由,并成为合理秩序的一部分。理性的优先为现代世界带来的最大改变,或许是动摇固有的权威和教条,并针对事事物物要求合理的说明。……





上一本:道家国学课 下一本:大家小书民俗与迷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的作者是邓小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