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学家、《曾国藩》作者唐浩明先生题字推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圣贤言行智慧。《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姊妹篇,作者又一力作。本书简介: 文化是民族之魂,五千年华夏大地孕育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国人和世界。自上古中华大地便产生了诸多圣贤,如孔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影响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各时期圣贤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要正确地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是十分费力的。 这本书从古代典籍和历史典故中,撷取一些历代受到推崇、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的善行,结合今天生活的实际来剖析经典,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取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 作者简介: 罗英桓,出生于1977年12月,法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业余时间潜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读经史、诸子等典籍二十年。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著有《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 目录: 第一讲尧舜禅让 第二讲尧帝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第三讲虞舜孝闻天下 第四讲舜帝治国以教化为上 第五讲大禹治水 第六讲大禹惜寸阴 第七讲禹汤罪己 第八讲汤武革命 第九讲周文王泽及枯骨天下归心 第十讲伯夷、叔齐高洁 第十一讲周公禁酒 第十二讲周公诫无逸 第十三讲召公以贤为宝 第十四讲楚庄王崇尚武德不筑京观 第十五讲樊姬贤明兴楚第一讲尧舜禅让 第二讲尧帝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第三讲虞舜孝闻天下 第四讲舜帝治国以教化为上 第五讲大禹治水 第六讲大禹惜寸阴 第七讲禹汤罪己 第八讲汤武革命 第九讲周文王泽及枯骨天下归心 第十讲伯夷、叔齐高洁 第十一讲周公禁酒 第十二讲周公诫无逸 第十三讲召公以贤为宝 第十四讲楚庄王崇尚武德不筑京观 第十五讲樊姬贤明兴楚 第十六讲延陵季子挂剑重信三让王位 第十七讲孔子作《春秋》 第十八讲宓子贱治理单父民不忍欺 第十九讲曾子修身每日三省 第二十讲齐威王齐宣王聚贤稷下学宫 第二十一讲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第二十二讲汉高祖过鲁祀圣 第二十三讲汉文帝躬俭爱民 第二十四讲黄霸狱中求道 第二十五讲汉明帝尊师 第二十六讲刘备三顾茅庐 第二十七讲诸葛亮鞠躬尽瘁 第二十八讲关公忠义冠华夏 第二十九讲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十讲唐太宗大兴科举 第三十一讲范仲淹创办义庄 第三十二讲耶律楚材以佛治心以儒治国 第三十三讲朱柏庐治家传世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这在上古时代是实现过的。而这个天下为公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当时的尧舜禅让。尧舜禅让说的是上古时代尧帝传位于舜帝、舜帝传位于禹帝之事,他们选贤与能、传贤不传子的行为体现了真正公天下的美好德行。 尧帝名叫放勋,是黄帝的五世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王。《史记·五帝本纪》说他如天一般仁爱,像神一般聪慧;靠近他,如太阳一样温暖;远望他,如白云一样高洁;富裕而不骄横,高贵而不放纵。他品德高尚,使九族和睦,百官也恪尽职守,各方诸侯都和睦相处。他在位时,任用羲氏、和氏制定历法,谨慎地教民不误农时。《论语·泰伯》载,孔子称赞尧帝:“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意思是:伟大啊!尧作为一个国君!崇高啊!唯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它。他的恩德如此广博无边,民众不知道怎样去称赞他。崇高啊!他成就了伟大的功业。光辉啊!他制定了礼仪制度。尧帝在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据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第二·五帝》载,尧帝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这就是著名的“击壤之歌”。百姓对他的仁爱深怀感情,《史记·五帝本纪》说尧帝去世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之中,四方无奏乐,以此悼念他。 舜是与尧齐名的圣王。他二十岁时以孝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四岳推荐舜做尧帝的接班人。五十岁时代天子行政,至五十八岁时尧去世,服丧三年。六十一岁正式接替尧帝任天子之位。舜帝以孝闻名天下,品德高尚,《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帝即舜帝。在《中庸》里面,孔子称他是“大知(通‘智’)”和“大孝”,并说他“德为圣人,尊为天子”。舜帝在位共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时在苍梧去世。舜帝德才兼备,而且很会用人,早在尧帝时,他代行摄政,任用“八恺”(即高阳氏八个有才干的子孙),掌管水土治理,各项事务井井有条;任用“八元”(即高辛氏八个能干的子孙),掌管教化,四方太平,各族向往。他在位时又任命大禹为司空负责平治水土,任命后稷负责教人们种植百谷,任命契担任司徒负责教化五伦,任命皋陶为大法官负责主持刑法的实施,任命伯益负责管理山林川泽之内的鸟兽草木,等等,一共任用了二十二人。这二十二人,政绩都很突出,特别是大禹治水功劳最大。 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他首先实行了“公天下”的禅让制。在他之前,也是“家天下”,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尧在挑选接班人时,不将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却传给了来自民间的普通百姓舜。他曾说:“若将天子之位授予舜,则天下人得利而只对丹朱一个人不利;若授予丹朱,则天下人遭殃而丹朱一人得利。”基于这个逻辑,他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最终将天子之位传给了舜。此举极具公心,因此他也被后世尊为圣明之君。舜帝也像尧一样,在选接班人时,禅让给了大禹。 尧舜是如何禅让的?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尚书·尧典》、《尚书·舜典》记载,尧禅让于舜,大致经历了五个步骤: 一是选于民。即从民众中选。为确定下一任天子的人选,尧召开议事会议,进行民主推荐和讨论。在征求意见时,大臣放齐首先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却说自己的儿子愚顽凶恶而不用(据《尚书·益稷》记载,舜帝对丹朱的评价是:丹朱傲慢,喜好放纵淫佚,行为嬉戏无聊,爱争斗吵闹,无事生非,且还在家族内伙同别人纵情淫乱)。又有人推荐共工,尧帝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外表貌似恭敬,内心却连上天都敢怠慢,不可用。”尧帝又问:“唉,四岳长老,洪水滔滔,汹涌浩荡,包围了山岭,淹过了高地,众人都忧心忡忡,哪个有能力治水?”大家都说鲧行。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可用。”在四岳的再三建议下,尧试用了鲧,而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年事已高,他再次说:“唉,四岳长老,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都能执行命令,请接替帝位吧!”四岳回答说:“我们德行浅薄,不太适合。”尧说:“那就请你们举荐隐居民间而有贤能之人。”大家共同推荐了舜。尧说:“我听说过此人。他到底怎么样?”四岳说:“他是个盲人之子。父亲不讲道德,继母常常使坏,弟弟骄横凶暴,但是他以孝道与他们和睦共处,使他们有所进取而不干坏事。”尧说:“好,让我考察一下吧!” 二是察于行。即考察德行。尧如何考察呢?他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考验舜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低尊贵之位去妫水北岸居住,要她们遵守妇道。尧对此举很是赞赏,之后便让舜试任司徒,掌管教化。舜能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之德,人们都自觉遵从。这大概是尧帝在考察他的道德和教化水平。尧又让他总领百官职守,百官之事皆有条不紊。这个大概是考察他的内政才能。尧又让他主持四门接待四方宾客,四门来客都很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非常恭敬。这个大概是考察他的外交才能。尧又考验他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应变的能力,让他进入大山丛林中,虽然遇上暴风骤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这个大概是考察他的应变才能。这品德、教化、内政、外交、应变等五关都过了,表明舜的品行的确很高,领导才能和处理应急的能力兼备。 三是摄于事。即代行摄政。尧考察舜之后,认为舜德行杰出,于是召见他说:“你虑事周密,办事很有成效,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其实,这也是在考察舜,就是看舜有没有谦让之德,如果舜毫不推辞地即位,那就大打折扣了。舜是怎么做的呢?舜以自己道德尚未令民众心悦诚服而谦让,于是通过了尧对他的考察。尧让舜代行天子政事,也就是确定了舜的继承人身份,让舜当准天子。准天子可不是好当的。天子若有错误,全要准天子承担,准天子做得好,功劳则归于天子。《易经》中有一个卦,就是“震卦”,震是代表长子,代表储君,震卦讲的是恐惧修省。所以,当太子、当储君历来都是如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尧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史记》中所讲的“以观天命”,也就是说,舜能不能当天子,还要看天意。这一摄政的时间是多长呢?根据《史记》记载,舜在尧那里共干了二十八年,其中摄政八年。这八年,舜干了很多事,比如祭祀上天、神灵,遥祭名山大川,普祭群神;每年二月到东方去巡视,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还有“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就是校正季节、月份、一天的时刻,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这在当时是很伟大的工作,因为只有把时令节气弄准,人们种植粮食才有所遵循,只有统一了度量衡,人们进行贸易,才有共同的准则;另外还有公开考察诸侯政绩,政绩优秀者赏赐车、服,他还在全国设置十二州,疏通河道。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还请求尧帝流放了共工和驩兜,驱逐了三苗族首领,贬逐治水未成的鲧,惩处这四个人,天下心悦诚服。 四是荐于天。即向上天举荐。这个步骤是在让舜代行天子职权的同时做的。《史记》记载,正月初一,舜在尧帝的先祖(文祖)庙中,接受了尧的禅让。荐于天是上古时期禅让中的关键性步骤。只有上天同意了,才可以当天子。这是极具宗教意义的,和中国古代祭祀一样,绝不可武断地说是迷信。只有通过这种仪式,才能是合法的。它最重要的是,说明了天下权力授予的神圣性,约束天子选择接班人必须选择品德优良、才能卓越的人。中国古代,仪式是极其重要的。男女结婚不仅要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还要问祖宗神灵,还要拜天地、拜高堂,然后才是夫妻对拜,否则就是私通,不被社会承认,不具合法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仪式,男女婚姻就是太随意了,太随意了就容易出问题。西方人结婚则要进教堂,也是通过仪式表明婚姻的神圣性。还有,在司法方面,《周礼·秋官·司寇》中载,“有狱讼者,则使盟诅”,盟诅就是对神明立誓赌咒,这是中国古代一项极其重要的司法制度。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制度,就是证人在法庭作证时必须手按宗教经典宣誓,不这样做,则证人的证词将不被采信。所以,交接权力也必须要有这种神圣性,像现代西方有些国家如美国就是这样,新总统当选就职时,必须举行隆重仪式,而且必须手按《圣经》宣誓。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天,一方面代表上天,另一方面还代表百姓,即《尚书·泰誓》上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心即天心,不光有形而上,还有形而下。所以,“荐于天”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继位者有敬畏之心,才能使继位者牢记天赋的使命和对百姓的责任。 五是决于民。即最终还要看民意的决定。尧去世后,舜服了三年丧,并没有马上即天子位,而是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则退到南河的南岸。但诸侯朝拜,不去丹朱那里,而是朝拜舜。打官司的人,不找丹朱,而是找舜。歌颂功德,不歌颂丹朱,而是歌颂舜。舜于是说:“天意啊!”他这才去都城居住,即天子位。天意、民心都在他这里,他才接受了天子之位。 这是以尧禅让舜为例子,舜禅让禹也是如此。《史记·夏本纪》中讲,禹是罪人鲧之子,是舜在代尧治理天下政务时推荐他去完成鲧未竟的治水事业。尧去世后,舜帝问四岳:“谁可以发扬光大尧的事业?就升任他来做官。”百官说:“由禹来担任司空一职,能光大尧的事业。”舜于是任命大禹为司空,主持治理水土。这也可算是“选于民”。大禹为人机敏聪慧,非常能吃苦耐劳,严格遵守道德规范,为人仁慈亲和,行事勤勉端庄,堪称百官楷模。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终于取得了成功。这是“察于行”。后来舜帝向天推荐禹作继承人,过了十七年舜帝去世。这是“摄于事”、“荐于天”。舜帝去世后,禹服满三年丧,也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均,如舜当年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一样,自己退避到阳城。但是诸侯都归服于大禹。禹才登上天子之位。这是“决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