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对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里记录了16家独立书店,16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有沉寂后的唏嘘、感叹,也有不离不弃的坚守、挚爱…… 那些散落在城市中的书店,就像散落在城市中的小港湾。任何时候,推开门,走进去,喧嚣、不安被挡在门外,安逸与宁静扑面而来。“或许现在仍是独立书店的寒冬,但仍有你我,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偌大的城市里,在街头巷脚与这些书店不期而遇的时候,会忍不住驻足停留,这也就是独立书店的希望之春。”希望通过书中这些热爱独立书店的青年的走访和记录,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独立书店,也希望有更多人愿意投入到传统书店的传承中去——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书店。 本书简介: 在喧嚣的都市里,总有那么一个屏蔽了吵闹的宁静角落,那就是书店。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本书为第一本对广州著名独立实体书店的全面回顾和展望。通过实地探访,记录了广州众多独立书店中具有代表性的数家,包括1200bookshop、学而优书店、博尔赫斯书店、唐宁书店、联合书店、方所书店、禾田书房等等。 书中的文字,由一群热爱书店的青年实地走访后撰写而成。他们相聚在1200bookshop,以广州第一家不打烊书店开启探访之旅,继而走进了广州独立书店圣地博尔赫斯书店,探访了老牌人文书店代表学而优,走进摇滚书店红书店,以及最具学术气息的二手书店小古堂。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感受实体书店的没落和变迁、变革与创新,还可以按图索骥,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探访广州独立书店之旅。 作者简介: 刘二囍 建筑师、作家、咖啡馆老板、书店老板,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的创办者。 1984年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硕士。具有文艺情怀的理想主义者,坚持走非主流路线,游走于海峡两岸。 著有《亚细亚的好孩子》《十八个中国》《陆人甲,路人乙》《青春是一场春梦》。 目录: 1200bookshop 为一座城市点燃一盏深夜的灯001 学而优书店 学而自在优游019 博尔赫斯书店 不死的独立书店圣地035 唐宁书店 延续盛世,宁静以致远049 联合书店 煲一锅文化的老火靓汤061 方所书店 细节显示无装饰的诚意075 禾田书房 一切皆与美好有关089 彼得猫·古本店1200bookshop 为一座城市点燃一盏深夜的灯001 学而优书店 学而自在优游019 博尔赫斯书店 不死的独立书店圣地035 唐宁书店 延续盛世,宁静以致远049 联合书店 煲一锅文化的老火靓汤061 方所书店 细节显示无装饰的诚意075 禾田书房 一切皆与美好有关089 彼得猫·古本店 1.03×1.03的守候107 红书店 独立旗帜,书店摇滚127 浩天书店 里面有一位飘逸的先生141 360°书店 书店是一个生活场157 小古堂书店 在古朴的书页中探寻未来175 红枫叶书社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185 22bookshop 是传承也是理想主义197 大声书店 诗意的倔强与脆弱211 文津阁书店 爱旧书者必爱它221 前言序一 书店人记录书店故事 想来,我辞去书店的工作至今已有四年。不过,我的生活始终围绕着书店这一主题。这几年,无论是求学还是旅行,身处陌生或熟悉的城市中,书店总是最让我安心的驿站。同时,我也有机会结识了更多有趣的书店人,倾听和记录了更多动人的书店故事。 在经历过2010—2011年实体书店低潮期之后,近几年来,我们似乎又欣喜地看到了书店行业新的成长与进步。在不少老牌独立书店摸索自身的发展与转型的同时,有很多由年轻团队主导和经营的新书店的诞生。 1200bookshop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朝气的书店创业团体。而这一次,他们更是把目光投向了自身之外的更多书店,策划了这样一本讲述广州独立书店故事的书。书店人写书店,总会多了那么几分感同身受。 特别是对于1200bookshop这群年轻人而言,这样的记录则是对生长在同一座城市中的书店致敬。序一 书店人记录书店故事 想来,我辞去书店的工作至今已有四年。不过,我的生活始终围绕着书店这一主题。这几年,无论是求学还是旅行,身处陌生或熟悉的城市中,书店总是最让我安心的驿站。同时,我也有机会结识了更多有趣的书店人,倾听和记录了更多动人的书店故事。 在经历过2010—2011年实体书店低潮期之后,近几年来,我们似乎又欣喜地看到了书店行业新的成长与进步。在不少老牌独立书店摸索自身的发展与转型的同时,有很多由年轻团队主导和经营的新书店的诞生。 1200bookshop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朝气的书店创业团体。而这一次,他们更是把目光投向了自身之外的更多书店,策划了这样一本讲述广州独立书店故事的书。书店人写书店,总会多了那么几分感同身受。 特别是对于1200bookshop这群年轻人而言,这样的记录则是对生长在同一座城市中的书店致敬。 书店行业,似乎注定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每家店不像是竞争对手,而更多了同业之间的情谊。即使是不同城市的书店人,相聊之后也会有那么几分惺惺相惜。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说起来或许有几分悲凉。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享受电子阅读与网上购物的便捷时,纸质书籍和实体书店的未来,却越来越令人担忧。不过,即便在不远的将来,纸质书籍或许会变成一种高级收藏品,实体书店也仍旧有其存在的价值。 因为,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实体书店对于我们,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也许只是抱着去书店寻找一本好书的愿望出发,最终却在书店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仪作家的读书分享会,甚至是一次夜游书店的体验。因为书店这个独特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而这些也正是实体书店的魅力所在。 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广州16家书店的故事,虽然有的书店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故事背后,也正是每一个书店人的坚守与无奈。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选择开书店这件事,本身就是给生活带来了另外一种的可能性。如果,有幸可以认真地做下去,可以像最初那样充满热情的坚持,书店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人生。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放弃一家书店也并不意味着失败,至少,曾经有这样一家书店,温暖过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希望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书店,也可以像1200bookshop这样记录下自己城市中的书店故事,给至今还眷恋着书店的我们。 序二 为志趣相投的人造一处精神居所 因为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关系,我每天都在做着与造房子有关的事情,做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造房子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而是给人一个家。很多人花毕生的积蓄,拥有这个家,他们希望家是安放身体和心灵的居所。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行业积累甚至理想情怀都变成构思,把构思变成图纸,把图纸变成房子,看到一批批业主在小区里描绘未来美好生活的场景时,突然觉得我们工作的价值弥足珍贵。为对生活有要求的人造一处舒心的居所,是我们的使命,也是追求。 我偶尔爱写作,也爱书,逛书店是我一大兴致,第一次听到1200bookshop是在火爆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广州有24小时书店了,真好。于是慕名探访,当天也见到了二囍,相谈甚欢。二囍是学建筑的理工男,当理工男有了情怀,并身体力行地把理想落地,杀伤力是很大的。我隐约感到,1200bookshop书店很靠谱,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个品牌以后将有很大的想象空间。1200bookshop不仅仅是城市深夜里的一盏灯,更是为很多爱书的人提供了一处不打烊的居所。 我总觉得,1200bookshop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性质,与我们为业主造一处放心居所的理念,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丹下健三说过:“建筑应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坚信先要理解人,才能理解建筑,进而才能为人们带来真正所需要的美好生活。所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作为一个开发商,路劲地产如此执着于在建筑中强调人文、强调对于人的理解和对建筑的理解。 有幸为“探访广州独立书店”这样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略尽绵力,让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践行路劲地产之于人文和建筑的理解。独立书店,没有罗马竞技场那样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哈利法塔那样的浮夸奢华,普普通通的建筑,却能够让人们感觉到城市坚硬的混凝土下的那令人心跳的温度,正因为有了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不管是造房子,还是做一家为城市深夜点灯的独立书店,其实我们都是在为志趣相投的人,造一处精神居所。 罗江海,暨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路劲地产广州公司总经理。 序三 书店生与死 第一次去厦门时,我住在厦门大学校门口的国际青年旅舍,马路之隔便是光合作用书店,我认识这个城市就是从这家书店开始的。很多百无聊赖的时光都放在了这里,它让这个城市在我心中更具有诗意。当我第二次来到厦门,特意再去造访,它却已经不复存在。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我来的时候,书店内有着络绎不绝的顾客,生意虽然说不上兴隆,但至少是不错的。这对当时还是圈外人士的我无法理解。后来我了解到,一间书店如果只是卖书,即便卖得很好,也很难支付繁华街口的高昂租金。因为书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商品,所有的图书都是明码标价,价格制约着它的利润空间。在一个便捷的地段,如果是其他商品,可以适当调整价格,但是对于图书,码洋是它的一道枷锁。 我只是这间书店的匆匆过客,对于它的关闭,我感到惋惜。但我想,对于那些时常造访这间书店的厦门大学学生而言,应该不只是惋惜了,一间承载了他们青春的书店的消失,一定会让很多人心疼。 这样的心疼我也有过。 大学毕业后,我曾经在建筑设计院待过四年,那里地处淘金商圈,离单位不远的地方就有一间书店。它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作唐宁书店,就在华乐路上。在写字楼里做上班族的那些日子,如果中午去华乐路上那个提供盒饭的泰国餐厅吃饭,我都会走进唐宁翻一翻书,书店成了我饭后漫步的上佳选择。有时在写字楼里画图画得气急败坏,或者想方案想到歇斯底里,也会下来走一走,到书店里转一转,情绪很快可以得到缓解。唐宁书店逐渐成了那几年生活里的一个驿站,一个可以为那段生活增添些色彩的精神空间。可有一天,它突然就关闭了。这间在华乐路上维持了9年的书店,由于租金节节高升,运营艰难,就这样不见了。庆幸的是,唐宁的分店——藏身在天河北中信大厦后街的第二间店依旧还在。 书店倒闭的速度总比新开得快,接二连三有书店从广州消失,三联书店、必得书店都纷纷宣告撤离广州购书中心。欣慰的是不断有新的书店出现,虽说出现的速度慢了些。方所,在2011年年底于太古汇开幕。方所突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给萧条的图书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甚至是一针振奋剂,它让人看到了未来新型书店的可能性,并将书店从悲观往乐观的方向拽过了一些。在这点上,方所无疑值得尊重。 方所给了实体书店一股推力,但这并没有阻止其他独立书店的凋零。文津阁、红枫叶书社、大声书店,这些经营单一的传统型书店,逐渐走向末路。 在红枫叶书社以及店主张先生一起遭遇厄运后,我跟张太太一次的聊天中,问及如果自己的女儿想要去开一间书店,她是否愿意支持,毕竟女儿儿时总是紧随父亲,对书耳濡目染。她嘴角掠过一丝苦涩,说:“孩子是喜欢书的,但我不会让她去做的,经营书店太难了。” 这让我想到一部纪录片,在四川的乡下,手工编制竹椅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曾经整个村子的人都在从事这个行当,如今只剩下几个老人在做这个,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务工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学习这个,嫌弃它没有出路。 传统书店与传统手工艺如出一辙,都代表着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和电子化的冲击下,铁制和塑料制品的椅子的批量化生产,让手工竹椅的生存空间急剧压缩,而网络购书与电子阅读,使得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我曾经作为一个建筑师,为传统建筑的急剧消失而痛心疾首,到处都是混凝土房子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但是一些建筑师愿意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既保留传统的韵味,又建造起了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这种传统的变相延续,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我认为,这总比硬生生连根拆除要好一些。 传统书店想必也一样,若想延续,难免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创新,探索出新型的书店经营模式。我想,未来的书店一定不拘泥于经营图书,而是一个多元复合型的空间,是一个文化的平台。 我们从广州所有的独立书店中选出16家具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独立书店。虽然只有16家,但在广州,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书店从业者都值得尊敬。作为一个后辈,我心怀敬意,用眼下这种方式记录这些书店,同时也期待着它们可以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以及支持。 我希望尚存的这些书店都能长期存在下去,希望有更多人愿意投入到传统书店的传承中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有生命力的新型书店在广州出现。 刘二囍,建筑师、作家、咖啡馆老板、 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的创办人。 不同于阅览一般的美景或是美食,我对于独立书店,有着一种谦卑的敬意,一种由内而外的向往。书架上百分之八十的书都是通过网购,不敢妄称自己是个爱书的人。读完《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探访广州独立书店》,我被书中所流淌的诚意而深深触动,虽然我从未去过广州,因此也从未去过书稿中任何一家书店。正如安东尼奥拉莫斯罗萨说:“从所有的黑暗的、窒息的、痉挛的物质那里,传来了响亮的呼喊。” 想到书店,总有些很温暖的记忆。我曾经在南京上大学,那是一座厚重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以“好书总在先锋书店”的读书理念的先锋书店,俨然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然而,我在大学期间最钟意的却是汉口路上一家学长旧书店。这间旧书店位于一间社区超市角落里,店长年过六旬,喜欢坐在店门口默默地看书喝茶,淡然而悠闲。店里整齐堆满了学弟学妹们留下的旧书,除了旧教材,书店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二手书。当时,我购买了很多旧书,我把这些旧书都放在我的书柜里,偶尔翻开,诗意栖居的幸福感倏地冒出来。纸质的亲切手感,偶遇的潇洒字迹,是迅捷的网络书店所不能给予的。 大学毕业之后,我辗转来到上海,逛书店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今年唯一的一次逛书店,是在初春。那家书店坐落在安谧的街道上,马路两旁梧桐树影稀稀疏疏地晃动着,整不同于阅览一般的美景或是美食,我对于独立书店,有着一种谦卑的敬意,一种由内而外的向往。书架上百分之八十的书都是通过网购,不敢妄称自己是个爱书的人。读完《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探访广州独立书店》,我被书中所流淌的诚意而深深触动,虽然我从未去过广州,因此也从未去过书稿中任何一家书店。正如安东尼奥拉莫斯罗萨说:“从所有的黑暗的、窒息的、痉挛的物质那里,传来了响亮的呼喊。” 想到书店,总有些很温暖的记忆。我曾经在南京上大学,那是一座厚重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以“好书总在先锋书店”的读书理念的先锋书店,俨然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然而,我在大学期间最钟意的却是汉口路上一家学长旧书店。这间旧书店位于一间社区超市角落里,店长年过六旬,喜欢坐在店门口默默地看书喝茶,淡然而悠闲。店里整齐堆满了学弟学妹们留下的旧书,除了旧教材,书店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二手书。当时,我购买了很多旧书,我把这些旧书都放在我的书柜里,偶尔翻开,诗意栖居的幸福感倏地冒出来。纸质的亲切手感,偶遇的潇洒字迹,是迅捷的网络书店所不能给予的。 大学毕业之后,我辗转来到上海,逛书店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今年唯一的一次逛书店,是在初春。那家书店坐落在安谧的街道上,马路两旁梧桐树影稀稀疏疏地晃动着,整间书店装饰内敛,是魔都难能可贵的安静去处。我坐了下来,随便翻阅着书架上的文学、艺术或建筑的读本,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半小时后,我再次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猎奇地看着网络上或好玩或有趣的分享。最后,我的脑海中只留下“我来过这家书店”的记忆,便匆匆离开了。 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更不要说驻足于书店购买书籍。在互联网的大时代,我们每天都手机不离手,功能多样的APP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而有趣。而那“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情怀,已经成为奢侈而遥远的小愿景。在阅览完广州独立书店纪事后,我忍不住对书籍产生歉意和愧疚来。在很多个苦苦经营和坚持理念至上的书店背后,在哀叹于外部世界的恶性竞争背后,作为个体读者,亦有一份责任,因为我们对纸质书籍渐渐失去了耐心。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探访广州独立书店》从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书店的魅力,这本书唤醒了我久违的旧书情结,也让我有了去走访书店的冲动。书中介绍了广州这个大都市里16家拥有独特韵味的独立书店:1200bookshop、学而优书店、博尔赫斯书店、唐宁书店、联合书店、方所书店、禾田书房……我看完之后非常向往,因为这里不仅是文化产品的集散地,也是一个小小的舞台和港湾,一代代的爱书人,坚守在这里,他们是文化的守护者。而这本书的写作者,不仅是生活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愿广州的独立书店安然盛放读者们的喜悦,愿每一个书架都会陈列不平凡的相遇。愿独立书店的诚意,不被辜负。 第VI—VII页 这让我想到一部纪录片,在四川的乡下,手工编制竹椅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曾经整个村子的人都在从事这个行当,如今只剩下几个老人在做这个,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务工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学习这个,嫌弃它没有出路。 传统书店与传统手工艺如出一辙,都代表着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和电子化的冲击下,铁制和塑料制品的椅子的批量化生产,让手工竹椅的生存空间急剧压缩,而网络购书与电子阅读,使得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我曾经作为一个建筑师,为传统建筑的急剧消失而痛心疾首,到处都是混凝土房子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但是一些建筑师愿意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既保留传统的韵味,又建造起了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这种传统的变相延续,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我认为,这总比硬生生连根拆除要好一些。 传统书店想必也一样,若想延续,难免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创新,探索出新型的书店经营模式。我想,未来的书店一定不拘泥于经营图书,而是一个多元复合型的空间,是一个文化的平台。 我们从广州所有的独立书店中选出16家具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独立书店。虽然只有16家,但在广州,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书店从业者都值得尊敬。作为一个后辈,我心怀敬意,用眼下这种方式记录这些书店,同时也期待着它们可以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以及支持。 我希望尚存的这些书店都能长期存在下去,希望有更多人愿意投入到传统书店的传承中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有生命力的新型书店在广州出现。 第15页 在1200bookshop,常常能看到拖着行李箱来的人,他们大多买了第二天一早的廉价航班,在此或看书或小憩待到天亮,乘地铁赶往机场;沙发客房间曾住过无数个旅人,他们对广州的期盼之一就是可以晚上免费住在这里,白天去走街串巷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曾有过两位流浪儿常驻书店,最终因书店的一篇文章引发了社会以及他们父母的关注;而那个因与同居男友吵架深夜到店里的女孩子,在书店度过了一夜后原本哭红的眼睛里流露出感谢;还有常在免费阅读区自习的学生,几乎每日都能看到他们埋头伏案的身影,店员送上的一杯柠檬水就是无声的支持和鼓励。 第72页 联合书店的Logo是两个大大的字母“UN”,这是联合出版集团英文的前两个字母,即代表“联合”。UN中间的星星点点,是中文汉字中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籍内容的组成部分,它也希望自己是读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联合书店对细节的在意还体现在书店内的布置。空白墙面上的装饰画清爽大气,书柜间的空隙可以让读者休息,四楼的儿童图书区更是铺设了塑胶草皮地毯可供儿童和大人倚坐,每一层都有负责引导的店员可以耐心解答读者的问题,结账时店员会给书缠上印有联合书店名字的腰封,随送的购物袋也别有风格…… 在秉承集团本身的风格与融入当地文化之间,联合书店渐渐走向平衡与成熟。在文化创意商品方面,联合书店除了贩卖其他本土品牌如“玩味”以及国际品牌Animate等,还出售自己的文化创意商品。“广州嘢”系列产品中,你会看到骑楼、木棉、满洲窗等广州元素。这些原创广府文化产品被摆在了联合书店的黄金位置。此外,联合书店自有品牌的本子卖得十分畅销,纸质细腻、装帧精致,当作手信送亲友再好不过。 第74页 在方所的玻璃门上,是诗人也斯的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方所由广东例外服装品牌创始人毛继鸿出资,香港设计师又一山人设计,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执行长廖美立加盟。它为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士提供一种方向和一处心灵驿站,他们对细节的在意,你或许看不到,他们也不会刻意说,这就是无装饰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