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举一小事称,胡适一次会议前声明要提前退席,会上忽而有人谈到《水经注》,胡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乃至忘了提早退席这件事。 ——季羡林 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梁实秋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鲁迅 本书简介: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本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最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胡适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胡适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目录: 胡适讲国学1 前言1 第一章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3 1.什么是“做圣”与“率性”?4 2.胡适眼中的儒圣——孔子7 3.胡适眼中的儒家发展史10 4.儒家孝义真的是吃人的礼教吗?13 5.儒家的孝道在如今还有什么用?16 6.孔子死后为什么两三代里不曾出一个拔尖的人物19 7.胡适的实用主义与儒学有关?23 8.胡适借鉴了哪些儒学方法论?26 9.为什么胡适说儒学有“苏格拉底传统”?29 第二章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32 1.胡适:道家是中国哲学的集大成派32 2.老子是道者还是儒者?35胡适讲国学1 前言1 第一章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3 1.什么是“做圣”与“率性”?4 2.胡适眼中的儒圣——孔子7 3.胡适眼中的儒家发展史10 4.儒家孝义真的是吃人的礼教吗?13 5.儒家的孝道在如今还有什么用?16 6.孔子死后为什么两三代里不曾出一个拔尖的人物19 7.胡适的实用主义与儒学有关?23 8.胡适借鉴了哪些儒学方法论?26 9.为什么胡适说儒学有“苏格拉底传统”?29 第二章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32 1.胡适:道家是中国哲学的集大成派32 2.老子是道者还是儒者?35 3.为什么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始祖?38 4.胡适对老子道学的三点认知42 5.老子之道的消极成分有哪些?45 6.庄子时代有生物进化论吗?48 7.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是什么?51 8.道家的无为就是无政府主义吗?55 9.道家真能做到无为而治吗?57 第三章胡适谈佛学:心有净土,随遇而安60 1.为什么要研究禅学?61 2.胡适如何看待佛家?64 3.胡适是怎样修订禅宗史的?67 4.《禅学指归》为何引发佛学界热议?69 5.胡适谈佛学的消极因素72 6.禅宗改革前的佛学是怎样的?76 7.印度禅与中国禅有何区别?79 第四章胡适谈墨学:兼爱以自爱为先83 1.胡适为何与章太炎争论墨学?84 2.胡适是怎样研究墨学的?86 3.墨家的哲学方法为何被胡适推崇?90 4.墨子为什么要弃儒创墨?93 5.墨家的十大主张是什么?96 6.胡适为何重视墨家的逻辑学?100 第五章胡适谈文学:需言之有物103 1.建构与借用:胡适的“古文运动”观104 2.现代人应该如何学《诗经》?108 3.词的源起与发展110 4.胡适的传记文学研究113 5.文学改良应该从何入手?116 第六章胡适谈史学:应大胆假说,小心求证119 1.汉初的儒道两派为什么总是“互掐”?120 2.王莽怎么成了一位社会主义者?123 3.书院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127 4.胡适是怎样对八股文起源进行研究的?131 5.胡适研究史学的方法是什么?134 6.胡适怎样整理国故?137 第七章胡适谈哲学:有用性是真理性的标准140 1.胡适对“科玄之争”有着怎样的认识?141 2.胡适对戴震哲学思想有怎样的认识?144 3.胡适眼中的认识论是怎样的?147 4.胡适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有着什么样的理解?149 5.胡适为什么提倡健全个人主义思想?152 第八章胡适谈教育:读书应于不疑处有疑155 1.胡适为什么注重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155 2.什么样的治学方法最实用?158 3.胡适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61 4.胡适为什么坚决支持教育与学术独立164 5.胡适存有怎样的职业教育观?166 6.胡适为什么反对中小学读经?169 7.女子无才便是德吗?172 8.胡适对现代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175 王国维讲国学1 前言1 第一章王国维谈美学: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3 1.如何看待中国古典美学3 2.美学的“意”与“境”有何区别?6 3.什么是古雅之美?9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哪个更美?12 5.为什么说美能除人利害之念?14 6.《红楼梦》有着怎样的悲剧美学之价值?16 第二章王国维谈史学: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19 1.王国维是怎样定义史学的?19 2王国维为什么反对疑古风气?21 3.研究历史应该信古还是疑古?24 4.为什么王国维极少参与史学论战?26 5.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讲了些什么?29 6.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32 第三章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34 1.叔本华对王国维的哲学有怎样的影响?35 2.王国维自杀与信奉悲剧哲学有关吗?38 3.王国维有着怎样的哲学与宗教观念?40 4.王国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43 5.王国维怎样诠释传统哲学?45 6.为什么说“命”是一空虚的概念?48 7.王国维眼里的西方艺术哲学50 第四章 王国维谈文学: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53 1.什么是文学的三重境界?53 2.为什么说文学是“游戏的事业”?56 3.“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什么?58 4.王国维为何痛批南宋词人而高歌北宋风流?61 5.《人间词话》如何话人间?64 6.为什么说文绣的文学不是真文学?67 第五章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69 1.“经学”是中体西用之学吗?70 2.信奉西学的王国维为何醉心于经学?72 3.“清学三阶段论”是王国维独创的吗?75 4.乾嘉之学与王氏学术有何差异?78 5.王国维是怎样扬弃传统经学的?82 6.为什么说“学无中西新旧”?85 第六章王国维谈戏曲:戏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89 1.元曲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89 2.王国维是如何界定悲剧的?92 3.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与“古典意境说”相同吗?94 4.《桃花扇》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吗?97 5.王国维怎样定义戏曲?99 6.王国维在戏曲史学上的贡献102 7.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矛盾态度105 第七章王国维谈考据: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108 1.“地下之新材料”是指什么?108 2.王国维为何要提出“二重证据法”?111 3.怎样鉴定古代文字的?113 4.为什么要取西方史书与中国古籍互相补正?116 5.王国维对古器物和古地名的考证119 6.王国维在考据方面的贡献121 第八章王国维谈教育:怎样培养“完全之人物”124 1.什么是“完全之人物”?125 2.提出德、智、体、美四种教育127 3.存于教育界的陋劣根性指的是什么?130 3.王国维“不知为不知”的处学态度133 4.王国维是怎样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136 5.王国维有怎样的教育主张?138 前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大主将,胡适在中国近代学者中的成就十分突出。他不仅是中国史上首位推广白话文与新体诗的学者,还是第一个用西方学术工具来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他一生涉猎广泛,对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作,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范式的先河。 胡适曾被不少人当成“全盘西化论”的代表。因为他不仅用西方学术工具“解构”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多次撰文呼吁人们“反省”传统文化的深重“罪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解。 诚然,胡适对国学的研究是一次对清朝传统学术的叛逆。他在“科玄论战”中坚定地站在“科学派”一方,反对鼓吹“中体西用”的“玄学派”。他始终致力于推广白话文,颠覆文言文。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大多数人一样高呼“打倒孔家店”。但是,他破坏旧文化,却并非完全抛弃国学。相反,他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依然是为了复兴国学。 胡适曾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复兴国学的路线图: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再次强调:“中国的文艺复兴有四重目的:一、研究问题,特殊的问题和今日迫切的问题;二、输入学理,从海外输入那些适合我们作参考和比较研究的学理;三、整理国故(三千年来支离破碎的古学,用科学方法作一番有系统地整理);四、再造文明,这是上三项综合起来的最后目的。” 研究国学的直接目的是“整理国故”,即重新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再造文明”——中国的文艺复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大主将,胡适在中国近代学者中的成就十分突出。他不仅是中国史上首位推广白话文与新体诗的学者,还是第一个用西方学术工具来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他一生涉猎广泛,对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作,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范式的先河。 胡适曾被不少人当成“全盘西化论”的代表。因为他不仅用西方学术工具“解构”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多次撰文呼吁人们“反省”传统文化的深重“罪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解。 诚然,胡适对国学的研究是一次对清朝传统学术的叛逆。他在“科玄论战”中坚定地站在“科学派”一方,反对鼓吹“中体西用”的“玄学派”。他始终致力于推广白话文,颠覆文言文。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大多数人一样高呼“打倒孔家店”。但是,他破坏旧文化,却并非完全抛弃国学。相反,他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依然是为了复兴国学。 胡适曾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复兴国学的路线图: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再次强调:“中国的文艺复兴有四重目的:一、研究问题,特殊的问题和今日迫切的问题;二、输入学理,从海外输入那些适合我们作参考和比较研究的学理;三、整理国故(三千年来支离破碎的古学,用科学方法作一番有系统地整理);四、再造文明,这是上三项综合起来的最后目的。” 研究国学的直接目的是“整理国故”,即重新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再造文明”——中国的文艺复兴。 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年代,胡适深刻地意识到传统学术的局限性。为此,他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与赫胥黎的怀疑论等西方学术成果,一面向文化界宣传这些西学理论(输入学理),一面以此为参考系来研究国学。 胡适本身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又通过输入学理扩宽了视野,故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传统国学。在他看来,再造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旧瓶装新酒”,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指实证主义)来整理“国故”,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去芜存菁。 “国学”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概念,与胡适所说的“国故”同义,都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近代的知名学者无分学术阵营,都参与到了“整理国故”的运动中。以再造文明为最高目标的胡适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在学术圈中扮演的角色,可谓独具一格。 梁启超、章太炎等老牌学者虽也尝试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但他们只是粗浅接触过西方文化,并没受过系统的西方学术思维训练。所以,他们的研究方法依然带有浓厚的清代朴学色彩。 胡适则不然。他曾留学美国,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将西方实证主义与朴学的考据方法融为一炉。胡适治学最大的特征是强调“科学性”与方法论。在他看来,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此,他初出茅庐时还曾与章太炎等老前辈争论过研究墨家思想的方法。 在国学研究过程中,胡适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他坚持实证主义的立场,治学必从考辨史料的可信度入手,力图做到事事用证据说话。例如在整理禅宗发展史时,胡适借助敦煌文献中的史料颠覆了传统的禅宗史料,梳理了一个新的禅宗演变轨迹。 这种“科学的方法”,使胡适跳出了前人独尊儒术的思维局限,也引发了不少学术争议。 胡适常常借助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传统思想。例如,他认为儒家具有“苏格拉底传统”与科学精神,老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政府主义”倡导者,庄子提出了“天然的生物进化论”,墨家“名学”中包含了西方逻辑学中的演绎法与归纳法。而传统思想学派中与西方理论不合之处,胡适要么将其视为糟粕批判之,要么忽略其存在。这种现象与胡适推崇的实用主义哲学息息相关。 从根本上说,胡适“整理国故”是立足于从国学中找出能与西方文化建立有机联系的部分,进而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科学与哲学(即再造文明)。而此前清朝乾嘉学派的大儒,仅仅是为治学而治学。 胡适毫不隐讳地说:“通过严肃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活生生问题,通过由输入的新学理、新观念、新思想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通过以相同的批判的态度对我国固有文明的了解和重建,我们这一运动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文明来。” 这个基于“实用”的目标,决定了胡适在研究时往往也过分追求“实用主义”,而忽略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规律。例如,他研究佛学数十年,却始终不肯深入了解佛学本身,而是用史学考据的眼光看佛学,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否定禅宗的价值。 胡适直到晚年依然就这个问题与中外佛学家进行辩论。 尽管如此,胡适仍然称得上是一代国学大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学术界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虽然后世学者推翻了许多胡适的研究成果,却依然沿用着他开创的研究范式。 学术无止境。胡适并没有把国学当作一成不变的死知识,而是将其看成是再造文明的宝贵资源。我们回顾他的国学观点时,也不应该将其视为绝对真理。因为胡适毕生都在强调“于不疑处存疑的实证精神”,无论做研究时还是教学生时,他都贯彻了这个理念。这可以说是国学大师胡适留给世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本书从儒学、道学、佛学、墨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向大家展现胡适“整理国故”的部分成果与治学方法。使大家在领略国学大师胡适的风采时,进一步了解新旧文化在那个时代里的激烈碰撞。这也许能为大家带来更多人生路上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