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自古以来,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将风、树、山所有“令人敬畏”的事物称之为神。把带来灾难的事物、带来谷物及渔业丰收的事物等所有人力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当做敬畏的对象。本书在追寻被天神追逐,流窜的众神的命运的同时,探讨日本人生活的原貌。 作者简介: 谷川健一,1921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民俗学者、地名学者、作家。日本地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目录: 第一章神·祖灵·妖怪/001 风和御前/001 狂风大浪/004 神和妖怪/006 祭场与墓地/007 神社的原型/010 山宫祭/012 第二章外来魂和守护神/019 稻魂/019 灵力/021 产神/023 与邪神的斗争/025 扫帚神和厕所神/026 迎接山神/028 产土神/030第一章神·祖灵·妖怪/001 风和御前/001 狂风大浪/004 神和妖怪/006 祭场与墓地/007 神社的原型/010 山宫祭/012 第二章外来魂和守护神/019 稻魂/019 灵力/021 产神/023 与邪神的斗争/025 扫帚神和厕所神/026 迎接山神/028 产土神/030 个人守护神/035 第三章流窜的诸神/037 群神乱舞/037 国神和山人/040 单眼单足的妖怪/042 精灵们的冬祭/044 阿伊努人的神的世界/045 国命、国魂/047 天神攻入东北/048 虾夷之神/049 荒胫巾神的作用/052 第四章创世神话的展开/056 萱壁教的神话/056 南岛的创世神话/058 八重山的洪水神话/059 隐藏的基督徒的海啸传说/061 落差感的缺失/062 橘小门/064 喷火造岛的神/067 海岛神话的诞生/069 第五章活神的思想与御灵信仰/072 一物/072 客神来访/075 日之妻天照/077 云游巫女/079 先祖神/081 跳跃的巫女/082 祭日的巫女/083 巫女病/085 给神授予官阶/086 教祖的预言/089 国造后裔的祭司/091 天皇灵/095 御灵信仰/096 第六章神观念的扩大/099 惠比寿/099 动物灵/100 海神的坐骑/102 与族灵的合体/103 和异类的婚姻/105 青神和阿隆神/106 青神和海神/109 在海滨/110 天花神也是贵客/112 第七章众神来往的海上通道/114 赤山明神/114 渡来人的众神/115 天日枪及其妻子/118 地名一致/122 八幡神南下/123 石锅与家船/125 阿摩美久与石锅/127 阿摩美久与冶炼/128 先岛的锻造神/129 南下的志向/131 常世和龙宫/134 终章回顾诸神/136 对马·出云·宫古岛/136 后记/142 前言前言 为了使日本的众神符合当时的国家体制,能够堂而皇之地编入皇统谱,《古事记》《日本书纪》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记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总称)中记载的日本众神都有前史,它们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段沧桑的历史,这一点也毋庸置疑。那是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从民族意识萌芽伊始就开始创作的一部日本神灵的前史,抑或传说。从弥生时代到编撰《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八世纪初叶,其间历时一千两百多年,这完全可以与记纪时代到二十世纪末这段悠久历史相匹敌。为了记载这段遥远的历史,《古事记》《日本书纪》用“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令人怀恋、遐想联翩的词来描述这段众神传说的背景。 “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词不仅表达了日本人死后灵魂归处的“他界”,更多的是表达了日本民族的“原乡”这样一重含义,或许,更应前言 为了使日本的众神符合当时的国家体制,能够堂而皇之地编入皇统谱,《古事记》《日本书纪》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记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总称)中记载的日本众神都有前史,它们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段沧桑的历史,这一点也毋庸置疑。那是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从民族意识萌芽伊始就开始创作的一部日本神灵的前史,抑或传说。从弥生时代到编撰《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八世纪初叶,其间历时一千两百多年,这完全可以与记纪时代到二十世纪末这段悠久历史相匹敌。为了记载这段遥远的历史,《古事记》《日本书纪》用“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令人怀恋、遐想联翩的词来描述这段众神传说的背景。 “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词不仅表达了日本人死后灵魂归处的“他界”,更多的是表达了日本民族的“原乡”这样一重含义,或许,更应该说是日本民族梦寐以求的“原乡之梦”。我确信这个梦一直隐藏在现代日本人的内心深处,隐藏在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觉的意识深处。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探寻日本众神的原型,追溯日本民族梦寐以求的“原乡之梦”,或许能够意外发现指引日本人的未来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日本众神的本来面貌也随着时间的迁移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探寻日本众神的原型不能简单地翻看它们的履历,必须尽可能地剥除后世的附加物,才能找到原生态的日本众神。所以,我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神社、神道以及国家神道之外,去那些至今仍然保留着古风的日本民族神以及受佛教熏陶极少的奄美、冲绳的神灵中寻找记纪之前的日本众神的线索。 虽然这样说,但也并不是要怠慢日本的古籍和神社。 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原始、改变最少的就是神社和地名。经过半个世纪战后生活的洗礼,日本古老的习惯和传统几乎被一扫而光,因此,作为日本人意识传导体的神社和地名,其学问价值反倒增加了。 充当了时局和国策走卒的国家神道并非日本众神原有的姿态,战败的惨痛教训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日本人,我追求精神重建的并不是与国家比肩的日本神,而是几经风霜,将日本历史和古文化传承下来的日本众神。它们是那些被置于古神社偏僻角落的日本神,是那些在偏远山村、渔村生生息息的日本神,是那些摆放在几棵古木下面以表圣域的几块石头所代表的南岛的日本神。换言之,它们是那些置身于偏僻角落,或者栖身路旁的小小的神。我之所以对这些神情有独钟,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幼小之物的怜爱,而是因为这样一些小小的神灵同时也是“可敬畏之物”。我相信这样一些“小小的”“可敬畏的”日本神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探索日本人灵魂深处的世界观和生死观的大门。 在战后日本人不再眷顾日本神灵的时候,我从民族学的角度开始探求日本人信仰的原型。最讨厌、最忌讳战时狂热的日本神的我,战后立志要发现日本众神原始的、真正的面貌。也许这看起来是逆时代潮流而为之,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条必然之道。我的战后史就是一个日本人想重新认识日本、寻找真正的日本的步履蹒跚的一道轨迹。 本书同时也是对我将近四十年旅程的一个总结报告,这里面包含了一些以前发表的文章经过修改订正的内容。 与《日本的地名》《续日本的地名》两书一样,本书给新书编辑部的山田真里女士添了很多的麻烦,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9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