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女孩凯瑟琳来到韩国教英语,但她更是来找寻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平静。在这里,她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爱人,可他却是一名僧人。 身份的禁忌,文化的差异,内心的创伤……相爱的过程困难重重,而她亲爱的和尚,晟允,带领她智慧地渡过这一个个难关。相遇九年后,他们终于喜结连理。 爱情成熟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爱上最不可以爱的人,经历最艰难的爱情,却让她找到了让内心自由的道路。唯有真正打开自己,放下掌控,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爱,才能“回家”。 作者简介: 凯瑟琳詹金斯,热门博客“LessonsfromthemonkImarried”的作者,美国华盛顿州埃德蒙兹社区学院的英语教师。当不写作也不教学时,她喜欢远足、旅行、冥想,以及在她丈夫的瑜伽学校——“允的瑜伽福佑学校”里练习瑜伽。现与丈夫晟允一起住在西雅图。 目录: 第一课:放下期待 第二课:世上没有无意义的巧合 第三课:相信你内心的声音 第四课:旅程中的每一刻都藏着宝藏 第五课:能快乐地单身,才能快乐地相爱 第六课:知道何时该放手 第七课:向未知投降 第八课:你不只是你所扮演的角色 第九课:痛苦是通往自由的踏脚石 第十课:尊重你的过去如实,而非如你期望的样子。 ——葛印卡 “我们去打保龄球吧!”和尚双手一拍,大声喊道。响亮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寂静。我把手中的金属筷子放进面碗,望向我的朋友贝基,她的眼睛已睁到硬币那么大。我设法强作欢颜,说道:“好吧,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 我和贝基来到韩国教英语已有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当然会分享一些有趣的经历,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比得上这个特别的下午。 那是1996年3月的一个下午,面馆的窗外,河边的树木刚刚发芽。我们坐在地暖地板上的矮木桌旁,一边听和尚讲述他最近在泰国和印度的朝圣之行,一边努力练习嘬食面条的技巧。 一周前,SuNim(韩语直译为“和尚”)出现在贝基的自由会话课堂上。贝基对这个和尚的出现十分好奇,忍不住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最后,SuNim说:“你好像对和尚的生活很感兴趣,你愿意与我共进午餐吗?”他似乎在邀请她出去约会。 当贝基把这件事告诉我时,她问道:“这难道不是不允许的吗?” 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的是,我不想错过这次奇遇。于是,我主动提出与她做伴,并对她说,如果有三个人在场,应该不算是禁忌。见面前好几天,我都充满期待。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很快,我将和一个真正的僧侣在一起。以前我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韩国,而现在,一切变得清晰起来。 但是,如果要我解释为何如此期待与一个和尚见面,却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 去韩国之前,我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社区学院上冥想课时,我曾找到过一些心灵的慰藉。在西雅图一家高档健身俱乐部工作时,我给那些穿着白袍的有钱人发放完毛巾和储物柜钥匙,就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读书,我也曾在这些书中找到过一些心灵的慰藉。我尽量消失在柜台后面,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安定、平和,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些伟大的著作中,例如日本僧侣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我记得他曾说过:“禅并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东西,而只是专注于每天的日常生活。” 哎!可我实在难以专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包括那些令人兴奋的工作,比如补充淋浴间的洗发水,或者补充浴室架子上的干净毛巾。我不得不离开。 一天,我正在看书,思考该如何逃离现状。这时,俱乐部的救生员走到我身旁,她告诉我,她就要离开了。 “晚安。”我回答。我的目光早已落回到书页上。 “不,我的意思是,我真的要离开了。”她说,“我下周要去韩国。我男朋友在那儿找了一份工作。我想,这才是我要的生活。”说完,她走了,留我独自一人在俱乐部。我忽然发现自己比从前更孤单。俱乐部里除了辉煌的灯火,只剩下可怕的安静。我呆坐在办公桌前,想同她一起离开,但是已经太迟了。 那天夜晚,在去公共汽车站的路上,“韩国”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坐公共汽车时想着它,回家时想着它,就连躺在床上,睁大眼睛盯着天花板时,也想着它。它令我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关于韩国这个地方,我了解得并不多,但我对它始终有一种无法忘怀的熟悉感。我对它说:“我们见过吗?”它微笑着,礼貌地摇了摇头,消失在人群中。 那年夏末,我辞掉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与我的母亲进行了一趟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为了帮助自己寻找内心的宁静,我继续阅读一切可得到的信息:从禅宗思想开始,到美国的超验主义,其中包括梭罗的《瓦尔登湖》。因为这部作品,我还顺路去了一趟瓦尔登湖。 三个月的公路旅行之后,我母亲打算回家。但我不想跟她回家,不想住在家里。我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了,我需要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而且越快越好。因此,我与大学时的男友去了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市。我在K-12基督教学校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我不知道如何把佛学与之前读过的超验主义思想和我所做的工作融合在一起,但此时此刻,我不能太挑剔。 一天下午,当我正在擦拭餐桌,从地上拾起吃剩的食物残渣时,我的脑海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是我要的生活吗?我的大学同学多半都已经安居乐业,结婚生子,我是不是也该安定下来了? 安定。 这个词让我胆怯。那种生活对我来说,太绝对、太无聊了。可我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同样不适合我。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似乎正在安定下来。直到某天晚上,在我和男友开车去吃饭的路上,我们共同的朋友迈克宣布:“我要去韩国教英语。” 我张大嘴巴,做出了“什么”的口型。突然间,我说不出话来。 迈克继续说道:“嗯,你是知道的,布莱恩在那边。在他工作的学校,刚好有几个教学职位空缺。” 我开口说话了:“啊,你能告诉他,我也很感兴趣吗?” 男友用余光瞟了我一眼,似乎在想:“噢,太好了,她又要走了。” 随后,他们的话题转移到了别的东西上。我无心关注他们在谈论什么,我只是盯着窗外,思绪又一次迷失在“韩国”。那天晚上,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男友也察觉到了我内心的蠢蠢欲动。他知道,我在这里生活得并不快乐,用不了多久,我将再次离开。 离开,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在大三的时候,我离开他,到西班牙留学。毕业后,我只身前往墨西哥教英语。在墨西哥,我攒够了钱,一个人去了秘鲁和玻利维亚。在旅行的过程中,我对于安定的想法总是被更大、更深奥的问题取代。例如:“我要结婚吗?”这个问题会演变成:“我为何在这个星球上生活?”或许因为旅途中少了很多社会压力,才让我有空思考这些更深奥的问题。无论如何,我都想离开。 在我离开前往世界各地的这段时间里,我与男友从未分手。但是,或许我们应该分手。每次我回到家,我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让一切回归原位。可我知道,我还是伤害了他,因为我无法选择停留,无法给他承诺。事实上,我发现自己很难对任何事物做出承诺,包括我的人生方向。然而,在旅行的路上,我不需要方向。我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方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每当机会来临时,我都会让自己充分体验和探索那里的乡土文化,包括人际关系。 几天后,布莱恩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工作的细节。我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听到他在说什么,但在谈话的最后,我听他问:“那么,你是否想得到这份工作?” “是的。”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我要离开,那才是我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