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国家存在间谍,这个古老的职业就永远不会消亡反间谍的工作同样也一刻不会停止 1983年,为应对尖锐复杂的反间谍工作,中国国家安全部正式成立。26岁的青年侦察员马东奉命前往202厂潜伏查案,他从来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将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猫鼠游戏”。为了保护国家军工项目“蓝鱼计划”的绝密信息,马东隐瞒身份与间谍分子斗智斗勇,同时还要忍受朋友、恋人的误解,有众多不能言说的苦衷,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迁……《于无声处》是第一本平民化视角的当代反间谍小说,这本书抛开了传统反间谍斗争的“高大上”,直面并还原了这些“无声的人”的人生状态。用平凡描绘不平凡,再现了真实的反间谍故事和国家安全侦察员用忠诚和信仰铸造的一生。 作者简介: 高满堂,著名编剧,主要作品有:《闯关东》《温州一家人》《钢铁年代》《北风那个吹》《家有九凤》等。 张浩民,作家、编剧。1983年生于江苏响水,现居南京。 目录: 上篇202谍案/1/ 中篇大雪无声/161/ 下篇信仰/215前言1马东 我们的这个故事,开始于1983年。 那一年,中国发生的许许多多大事里,有三件要特别提一下: 7月,国家安全部组建。 8月,“严打”启动。 10月,一艘载满原油的中国油轮,被一艘印尼籍的船只意外撞沉。 这三件事,并无内在的联系。可是对于马东而言,却构成了他一段特殊记忆的开始: 首先,那一艘中国油轮的沉没地点,是在北纬22度32点5分,东经115度55点2分。那儿,离一座港口城市非常近。而这座港口城市,就是本故事发生之处。 为了保密的需要,我们姑且称之为渤东市。1 马东 我们的这个故事,开始于1983 年。那一年,中国发生的许许多多大事里,有三件要特别提一下:7 月,国家安全部组建。8 月,“严打”启动。10 月,一艘载满原油的中国油轮,被一艘印尼籍的船只意外撞沉。这三件事,并无内在的联系。可是对于马东而言,却构成了他一段特殊记忆的开始:首先,那一艘中国油轮的沉没地点,是在北纬22 度32 点5 分,东经115 度55 点2 分。那儿,离一座港口城市非常近。而这座港口城市,就是本故事发生之处。为了保密的需要,我们姑且称之为渤东市。而马东,作为一名国家安全部门的侦察员,于1983 年寒冷的初冬,从北京坐火车来到了渤东。就在他刚抵达渤东的那天傍晚,市中心的马路上一辆辆的解放牌大卡车迎面开来。每一辆的卡车上,都站着几个背上插着牌子的死刑犯。荷枪实弹的武警在寒风中押着他们。马路边上,群众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些人在“严打”期间所犯下的滔天大罪。马东站在人群中,听着群众关于罪犯的讨论,心里却想到了另外一种人。这一种人,是犯罪的高手,永远不会像卡车上的犯人那样轻易低头伏法。他们是一群伪装的说谎者,不易察觉的幽灵,隐藏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里。他们的心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你彻底揭开他们的面具之前,永远都不会了解关于他们的真相。这种人的身份叫作间谍。从马东踏上渤东这片土地起,就注定了要和他们打交道。只是,马东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抵达渤东的第三天,间谍就露面了。渤东市郊的202 军工厂担负了一个代号为“蓝鱼”的国家重点研制工程。出事那天,表面上一切安全无误。在交接程序的记录里,几位高级焊工按画好的图形,切割代号为Q1 的特种钢板,周围一群军代表及工程技术人员在监督。车间的四周,站着全副武装的武警。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胸前用针别着写有自己姓名、职务和照片的小牌,上面盖着工厂鲜红的大印。技工们戴着隔热手套上前将切割好的钢板抬到秤上称重后,把同样称重的边角余料分别装进木箱中,钉死,用笔做上记号,贴上封条封好。此外,工程师还用磁铁将掉在地上的钢渣全部吸附,称重之后,小心翼翼装箱。然后,在武警秘密押运下,将切割好的钢板和收集钢渣的箱子一同运走。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车间里的技工还相互击掌,庆祝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谁也没想到,随后就发现了有人窃密。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对Q1钢渣例行称重,发现重量吻合。这个时候,一位细心的女技术人员想重新核实一下。本来,她想在扫描电镜下看一看特种钢在高温之后的成色如何,但她在扫描时惊讶地发现,有人用别的型号钢材置换了这种代号为Q1的特种型号钢材的钢渣。一共置换了37克。这位女技术人员比较冷静,她假装没发现什么,暗中将此事向厂长汇报。厂长向渤东安全部门汇报。本来,马东和这个案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初到渤东,他正在执行一个在他看来不算特别重要的任务。上级掌握的情报显示,境外某势力想在非洲某元首入境时对其刺杀,上级下令边防、海关、公安和安全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严把涉外口岸,注意可疑人士。马东奉命在渤东机场,对往来人员进行把关。和马东搭档的,是同属五处的侦察员,叫杜哲,一个山东人,比马东大两岁,以前是公安干警。这俩人身高相仿,一米八左右,站在那里,很夺人眼球。马东的眼睛不大,杜哲眼睛还要小点儿,但两人的眼睛特别有神,严密扫视着每一个出入境的旅客,唯恐错过了任何一丝线索。直到飞机快要起航,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人物。很快,候机厅里空空荡荡。马东全身松弛下来,准备休息时,一名机场工作人员从登机口走了过来,将一张名单递了过来:“乘客139名,登机138名。”“怎么少一个?”马东问。“剩下一个叫查理的外籍乘客未登机。” “通知地勤处,让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催促他赶紧登机。”杜哲说。在大厅广播的再三催促下,一个大胡子的白人终于出现了。显然,这个人就是查理。他对着安检人员一脸歉意,把随身携带的旅行箱拎了上来,让安检人员手工检查。马东警觉起来。他坐在不远的地方,仔细观察着这个叫查理的人。此人气度不凡,头发往后梳得一丝不乱,连嘴上的大胡子也都精心修过。他身上的西装看起来很名贵,拖着的那只大旅行箱也明显是国外的高档货。很快,他就顺利通过安检,快步朝马东这儿走来。就在这个时候,马东发现一个细微的动作。这个查理走路的时候,左脚有点儿不自然。但是他并不跛脚。仔细看来,似乎有点儿掉鞋跟。这并不太容易让人察觉,但却足以让马东感觉有点儿可疑。马东认为,一个穿衣打扮十分讲究的白人,通常来说,应该不能容忍鞋跟有问题。况且,他的姗姗来迟,和他精心打扮的外表不太相称。那些急吼吼赶飞机的人,多半显得比较凌乱,生怕误点,动作会十分焦急,写在脸上。而这个叫查理的人不同,尽管他的动作也显得十分迅速,但他外表平静,并不慌乱。马东低声对杜哲问道:“咱们要不要对这个人再检查一下?”杜哲点了点头,他也正有此意。查理走到登机口前时,杜哲便走上前去,按住他的旅行箱。查理抬头看了一眼杜哲,又看了看身后的马东,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对不起,我们想再对您的行李检查一下。”杜哲说。“还要检查?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放心,不会耽误你的。” 杜哲说完,就径直把大旅行箱搬到一边,拉开拉链。箱子里装满了林林总总几十件的大小物品:药瓶、书、洗发精、护发素、瓷器、玩具、剃须膏、手油、染发剂……两人对一个一个物件进行检查时,查理在旁边不时看着手表,不满地嘟哝着。“为什么又要检查一遍呢?我觉得你们有点儿小题大做……”“我买的东西都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危险物品……”“而且我已经迟到了,再耽误下去,会引起别的旅客不高兴的……”马东没有理会他的喋喋不休,仔细检查每一个物件。就在这时,杜哲注意到了箱子里有一件瓷瓶,他举起来看看,发现是空的,用金属探测器扫了一下,却发出了“嘀”、“嘀”的提示音,杜哲不由用手指尖轻轻敲了敲瓷瓶壁。马东也用金属探测器扫了一下,仍旧发出“嘀”、“嘀”的提示音。他不由问道:“这里面是什么?”查理耸了耸肩,说:“小小的瓷器,能有什么?”查理忽然一把从马东手里抢过瓷瓶,猛地朝地上一摔。“砰!”一声,瓷瓶成了一堆碎片。查理低头看了看,弯腰拿起一片碎瓷片,递给了马东。在这一块碎瓷片里,露出一小段已生锈的铁丝。“你说的,应该是这个吧?”查理说。查理的行为,让马东和杜哲都不由愣住了。显然,此人举止有点儿反常,似乎在有意证明什么,想急于脱身。两人还想对他继续检查下去,不料,查理忽然拎起旅行箱,将里面的物品统统倒在了登机口前的垃圾桶里。“这些我都不要了,请不要再耽误我时间,可以吗?”查理气咻咻地说。杜哲耸了耸肩,转过头和马东对视了一眼。看起来,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他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