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的小说确实是有价值的文学好读本,重要的是,他的这部小说集,对提高文学鉴赏、写作技能,都有极大的帮助。高中以上的青年都可以成为其读者。 作者简介: 李晓是著名作家编辑巴金之子,原名李小棠。生于1950年,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可称当代汉语短篇写作的范本。其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人在被压抑环境下的真实的心理状态。在西方,李晓和阿城并驾齐驱,被认为是记述年青一代挣扎和成长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小镇上的罗曼史》《继续操练》《天桥》《最后的晚餐》等。 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即改编于李晓的小说《门规》胡河清《超脱的代价——读李晓小说随想》 李晓在现今的上海文学中的确具有独特的风度。他的小说没有上海“弄堂”作家的简俗,也没有上海中产阶级阶层作家们的做作,而是温文尔雅,婉而多讽,颇近于道家的“神韵”。较之阿城等寻根派作家,李晓则似乎更多一些现代性一他对于人性中的隐秘部分与邪恶部分有比阿城更深的洞察。 宋舒虹《李晓面面观》 李晓的小说不多,却已显露了与众不同的才情。他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以清醒的,理性的眼光审视现实,敏锐地感受思考着现代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静观与品味中构想作品,娴熟而又从容地将社会相人生相展现给读者,笔调幽默、夸张、轻松、洒脱。因此,李晓的作品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读者,并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以后的几天,傅处长去青岛继续考察,处理静悄悄的。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憋着劲。打听时时祷告上苍让傅处长升官;姥姥每天诅咒三遍,让姓傅的出门遇车祸;大秘书又想跟处长上去,又怕打听会坐到自己前面;张大姐表面如滞水,谁也看不出她内心的漩涡;小马找到了对付大秘书的方法,兴高采烈;高老头趁无人干扰,狠练气功,把百会涌泉穴都打通了。 ——《机关轶事》 进门时,有个念头不知怎么钻进我脑袋。要是将来能有些小权,我一定要在这门上安块铭牌,铜的铁的大理石的三夹板的都行,上面写:四眼与黄鱼,曾操练于此,并于此再度携手,继续操练。 ——《继续操练》 斜阳透过车门的玻璃照进来,照在我手指的顶针箍上,反光在车顶上闪动,像一只白蝴蝶。我不知道这顶针箍是用什么制成的,埋在地下二十七年,居然还是这般亮。我想它里面会不会有金银的成分,要是有,或许可以给秀兰打一个结婚戒指。 “哎,你怎么啦!”坐在地上的那小青年突然看着我说,“你哭了吗?” 我想叫他别胡扯,但是脱口却说出一句:“去你妹子的。” 接着我转过身去,把脸冲着窗外。 我想我的确是哭了。 ——《天桥》 我们这个严峻时代的最后一个浪面主义者,以他特别的悲壮履行了诺言。 ——《浪漫主义者和病退》 就这样他们打响了那场战争。“为取得生存空间的有限战争,”这是四眼说的,“归根结底,哪一次战争不是为了生存空间?一些人想夺走别人的空间,另一些人要保卫自己的空间。”那么这一次又算什么,是夺取还是保卫?四眼没有回答。 ——《七十二小时的战争》 在一生的最后那星期里,丁二躺在病床上,庄严地作出决定,要为自己写一幅挽联。 ——《挽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