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名篇如《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牛车上》、《小城三月》等等都闻名于世;同样,她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文字优美。《萧红精选集》为“世纪文学60家”丛书之一,收录了萧红的经典作品数十篇,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精品。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集)。1934年到上海,次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随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说集《桥》、《牛车上》。抗日战争期间出版小说集《旷野的呼喊》。1941年到香港,写有长篇小说《马伯乐》和《呼兰河传》。 目录: 对着人类的愚昧季红真 小说编 王阿嫂的死 生死场 小城三月 呼兰河传 散文编 欧罗巴旅馆 雪天 饿 最末的一块木袢 黑“列巴”和白盐 度日 当铺 借对着人类的愚昧季红真 小说编 王阿嫂的死 生死场 小城三月 呼兰河传 散文编 欧罗巴旅馆 雪天 饿 最末的一块木袢 黑“列巴”和白盐 度日 当铺 借 几个欢快的日子 夏夜 门前的黑影 一个南方的姑娘 蹲在洋车上 初冬 镀金的学说 祖父死了的时候 感情的碎片 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回忆鲁迅先生 海外的悲悼 一条铁路底完成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失眠之夜 “九一八”致弟弟书 天空的点缀 创作要目季红真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夏志清 萧红将小说散文化,诗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她和那些沾沾自喜于编造故事的写手不同,为了赢得写作的自由,她必须摆脱情节一类沉重的外壳,抛弃那些过于显眼的手段,所有羁绊梦想的技艺性的东西。她让写作回归本原,让心灵和生活面对面呼吸、对话、吟唱。 ——作家林贤治 看《呼兰河传》,一边倾慕萧红的自然,俚语与书面语混合,“两下锅”浑然无迹;一边又暗自喟叹,她可能是感觉到了宿命的什么,发声也哀,对故乡也就有了筛选的留恋。然而心底又明白,这是一曲她的苦情牵引的挽歌,甚至感觉香港的冷漠,浑不似茅盾说的热闹。而其实热闹是别人的,犹如朱自清曾经游历的心境。 ——诗人桑克王阿嫂的死 一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王阿嫂拉着小环每天在太阳将出来的时候,到前村广场上给地主们流着汗;小环虽是七岁,她也学着给地主们流着小孩子的汗。现在春天过了,夏天过了……王阿嫂什么活计都做过,拔苗插秧。秋天一来到,王阿嫂和别的村妇们都坐在茅檐下用麻绳把茄子穿成长串长串的,一直穿着。不管蚊虫把脸和手咬得怎样红肿,也不管孩子们在屋里喊叫妈妈吵断了喉咙。只是穿啊,穿啊,两只手像纺纱车一样,在旋转着穿。 第二天早晨,茄子就和紫色成串的铃铛一样,挂满了王阿嫂的前檐;就连用柳条辫成的短墙上也挂满着紫色的铃铛。别的村妇也和王阿嫂一样,檐前尽是茄子。 可是过不了几天茄子晒成干菜了!家家都从房檐把茄子解下来,送到地主的收藏室去。王阿嫂到冬天只吃着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连一片干菜也不曾进过王阿嫂的嘴。 太阳在东边放射着劳工的眼睛。满山的雾气退去,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践踏并且寻食着秋天半憔悴的野花。 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这却不知为了什么?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工人的头目,愣三抢着说: ——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得到竹三爷的允许,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愣三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 ——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 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 ——叔叔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王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 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她哭着,响着鼻子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地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 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猛烈地击打着,眼泪都从眼眶转到嗓子方面去,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她急性的,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 李愣三是王阿嫂男人的表弟。听了小环的话,像动了亲属情感似地,跑到前村去了! 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地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 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地,在云霞里爬走。 小环不管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