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相当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即小品文的倡导与创作。本书收录周作人闲适美文代表之作,文章平淡自然,闲适冲和。同时,闲适文字的背后又不时涌动着其对文艺以及国民性等的关注。作为有深度的美文,极具欣赏认知价值。 作者简介: 周作人,鲁迅之弟。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目录: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山中杂信 夏夜梦 菱角 苦雨 鸟声 死之默想 故乡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 喝茶 沉默 谈酒 乌篷船 中年 志摩纪念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山中杂信 夏夜梦 菱角 苦雨 鸟声 死之默想 故乡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 喝茶 沉默 谈酒 乌篷船 中年 志摩纪念 村里的戏班子 关于苦茶 入厕读书 关于纸 北平的春天 买墨小记 怀废名 苍蝇 济南道中 济南道中之二 济南道中之三 郊外 关于失恋 保定定县之游 谈养鸟 卖糖 怀废名 雨的感想 梦 风的话 外粗厉而内腴润的生活 金鱼 虱子 两株树 苋菜梗 水里的东西 案山子 关于蝙蝠 蚯蚓 萤火 谈搔痒 猫头鹰 谈土拨鼠 关于禽言 谈油炸鬼 谜语 玩具 太监 再论吃茶 歌谣与名物 “破脚骨” 疟鬼 回丧与买水 花煞 爆竹 关于送灶 七夕 上坟船 关于祭神迎会 中秋的月亮 吃菜 鬼的生长 关于扫墓 关于割股 关于活埋 两种祭规 结缘豆 谈鬼论 刘香女 无生老母的信息 赋得猫 谈“目连戏” 《旧约》与恋爱诗 生活之艺术 上下身 抱犊谷通信 日记与尺牍 与友人论性道德书 与友人论怀乡书 两个鬼 谈文 再谈文 关于命运 关于命运之二 关于家训 自己的文章 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 蔡孑民(一) 蔡孑民(二) 蔡孑民(三) 卯字号的名人(一) 卯字号的名人(二) 卯字号的名人(三) 三沈二马(上) 三沈二马(下) 二马之余 章太炎的北游 北大感旧录(一) 北大感旧录(二) 北大感旧录(三) 北大感旧录(四) 北大感旧录(五) 北大感旧录(六) 北大感旧录(七) 北大感旧录(八) 北大感旧录(九) 北大感旧录(十之上) 北大感旧录(十之下) 北大感旧录(十一) 以独具匠心的编辑思路贯穿起周作人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全书编校严谨,制作独具一格,当是眼下周作人散文选的优质范本。 今年夏秋之间北京的雨下的不大多,虽然在田地里并不旱干,城市中也不怎么苦雨,这是很好的事。北京一年间的雨量本来颇少,可是下得很有点特别,他把全年份的三分之二强在六七八月中间落了,而七月的雨又几乎要占这三个月份总数的一半。照这个情形说来,夏秋的苦雨是很难免的。在民国十三年和二十六年,院子里的雨水上了阶沿,进到西书房里去,证实了我的苦雨斋的名称,这都是在七月中下旬,那种雨势与雨声想起来也还是很讨嫌,因此对于北京的雨我没有什么好感,像今年的雨量不多,虽是小事,但在我看来自然是很可感谢的了。不过讲到雨,也不是可以一口抹杀,以为一定是可嫌恶的。这须得分别言之,与其说时令,还不如说要看地方而定。在有些地方,雨并不可嫌恶,即使不必说是可喜。囫囵的说一句南方,恐怕不能得要领,我想不如具体的说明,在到处有河流,捕街是石板路的地方,雨是不觉得讨厌的,那里即使会涨大水,成水灾,也总不至于使人有苦雨之感。我的故乡在浙东的绍兴,便是这样的一个好例。在城里,每条路差不多有一条小河平行着,其结果是街道上桥很多,交通利用大小船只,民间饮食洗濯依赖河水,大家才有自用井,蓄雨水为饮料。河岸大抵高四五尺,下雨虽多尽可容纳,只有上游水发,而闸门淤塞,下流不通,成为水灾,但也是田野乡村多受其害,城里河水是不至于上岸的。因此住在城里的人遇见长雨,也总不必担心水会灌进屋子里来,因为雨水都流入河里,河固然不会得满,而水能一直流去,不至停住在院子或街上者,则又全是石板路的关系。我们不曾听说有下水沟渠的名称,但是石板路的构造仿佛是包含有下水计划在内的,大概石板底下都用石条架着,无论多少雨水全由石缝流下,一总到河里去。人家里边的通路以及院子即所谓明堂也无不是石板,室内才用大方砖砌地,俗名曰地平。在老家里有一个长方的院子,承受南北两面楼房的雨水,即使下到四十八小时以上,也不见他停留一寸半寸的水,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是特别,秋季长雨的时候,睡在一间小楼上或是书房内,整夜的听雨声不绝,固然是一种喧嚣,却也可以说是一种肃寂,或者感觉好玩也无不可,总之不会得使人忧虑的。吾家镰溪先生有一首夜雨书窗的诗云: 秋风扫暑尽,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这诗里所写的不是浙东的事,但是情景大抵近似,总之说是南方的夜雨是可以的吧。在这里便很有一种情趣,觉得在书室听雨如睡钧鱼船中,倒是很好玩似的。不雨无论久暂,道路不会泥 泞,院落不会积水,用不着什么忧虑,所有的唯一的忧虑只是怕漏。大雨急雨从瓦缝中倒灌而入,长雨则瓦都湿透了,可以浸润缘入,若屋顶破损,更不必说,所以雨中搬动面盆水桶,罗列满 地,承接屋漏,是常见的事。民间故事说不怕老虎只怕漏,生出偷儿和老虎猴子的纠纷来,日本也有虎狼古屋漏的传说,可见此怕漏的心理分布得很是广远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