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暖的嗓音低吟农耕文明的挽歌。 以安静的勇气直面即将消失的家园。 永远的土地之子,漂到了哪儿,都是带根的流浪。 作者简介: 刘学刚,男,青年作家,作品多被《天涯》《山花》《散文》《雨花》《草原》《芒种》《百花洲》《鸭绿江》《青海湖》《山东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天津文学》《四川文学》《特区文学》《天津文学》《福建文学》等名刊推介、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所编年度优秀文学选本,均有作品入选。出版有《守望》《清澈》《路上的风景》。目录: 第一辑:故乡的消息 你去过我的故乡 土地上的物象 听吧,故乡 泥土里长出的嫩芽 美好乡村 浓荫掩隐 一个人的河山 幸福和温暖 舌尖上的故乡 乡村教师的风景 第二辑:大地的花朵 远去的棉花 葵花朵朵第一辑:故乡的消息 你去过我的故乡 土地上的物象 听吧,故乡 泥土里长出的嫩芽 美好乡村 浓荫掩隐 一个人的河山 幸福和温暖 舌尖上的故乡 乡村教师的风景 第二辑:大地的花朵 远去的棉花 葵花朵朵 莲在江南 洁白的茉莉花 春来醒世的红颜 虞美人 倾听雪语 牵牛花开 梨花飞雪 山中的红樱桃 四月雪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秋风黄花 绿蜻蜓 刺枣树 青云 一个古老的村庄 第三辑: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阅读梅特林克 在莫言的上午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高密 飞鸿雪泥 导梦者李在容 中国书法 乡村课堂 怀念 美丽的几种表达 所谓伊人★刘学刚以他扎根鲁中平原的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着大地的美好,他笔下的乡村物事,充盈着一种暖意,一种人性观照的气息。文学以寂寞为性,甘苦为质。这种安静而诚实的写作追求,让他的文字有着自己的呼吸和知觉。 ——李存葆(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大地和乡村构成安静的要素,而这种要素还要加入心灵与情感。进入刘学刚的文字,会体味出安静的味道和文字的表情。当然,你须要先理解他的勇气。 ——王剑冰(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你去过我的故乡 老锅 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黑亮如初。 父亲常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那脚底麻麻的,便是好锅。现在想来,老锅莫非是故乡的根?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而从此敦实沉稳。 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在锅眼里,你不过是一粒谷子。传说锅早年热血沸腾气可吞天,就在他飘飘欲仙之时,突然被抛进一个冰冷的模具里,极像一脸喜气的乡亲,准备迎娶小麦做新娘时,却迎来了一场连阴雨。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 我们是一些空空的粗瓷碗,除了一次次让锅底朝天,我们不知道还干了些啥事。我们用胃消化掉青青的菜、白白的馍,却用心理解不了一口老锅。如同吵着闹着上山看桃花的孩子,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谁会驻足过冬的铁褐色枝条?然而,锅并不在乎这些。即使遭遇冷落,只要锅底一把火,锅上一块肥肉片,便褪尽铁锈焕发了青春。说来就这么简单,锅最怕清闲,烟熏火燎着,最持久耐用。“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年事已高极少稼穑的父亲昨天还这样说过。 一处宅子,可以没有五禽六畜,可以没有五颜六色,但不能没有一门锅。有口锅往灶上一放,生活就开始了。锅底的灰烬越积越厚,屋顶的炊烟越飘越高。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毁掉宅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当掀去老锅的时候,灶台像深深塌陷下去的眼窝,没了精气神的宅子一夜变老,说不定哪一阵风就能把它带走。在故乡,浓烟,不叫作烟,而叫温暖,热气,便也不是气体,是魂魄。 我偏执地断定,无上美味在民间。故乡的黄昏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更加飘忽而缓慢。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院里的鸡们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刨食,石磨下敞着的巢口,是深情的眼睛。站在屋檐下的镰刀,手搭凉棚,眺望田野,镰把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那种形状叫完美。乡村此时独有的气息,任谁闻过一回也忘不了。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这种气息不可言传,它是酵母,糅和着每一个贫瘠的日子,放在锅里一蒸,便是饱满灿烂的白面馍馍。这白馍,嚼在口里,全身没有一处毛孔不熨帖;咽到肚里。就是无边无际的舒坦。 ……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