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


作者:胡妙胜     整理日期:2014-04-15 12:20:05

《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的“贯穿行动”正在于此。在当时,反对“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最有力的武器无疑是中国的传统美学。《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的“意境”、“虚与实”、“假定性”、“写意性”诸篇就是由此而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借鉴西方舞台设计的理念和经验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书中的“舞台美术的样式”、“探索演出的空间结构”、“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活动与光的戏剧”诸篇就是这一趋势的产物。不过,作者并不满足于发扬中国的美学传统和借鉴西方舞台设计的经验,由于舞台设计理论的贫乏,作者尝试在深层次上探索建构舞台设计的理论模式。“舞台设计的功能”就是这一尝试的起步。以后,它演变为专著《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2002年)。发扬中国的美学传统、借鉴西方舞台设计的经验,建构有独创性的、系统的舞台设计的理论框架,这就是作者几乎耗去自己一生的学术路径。
  作者简介:
  胡妙胜。1936年生于上海。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著作有:《舞台设计ABC》(2011)、《戏剧与符号》(2008)、《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2002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1997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戏剧演出符号学导引》(1989)、《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1985北京版、2001台北版,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舞台设计的代表作有:《雷雨》、《泰特斯-安得洛尼克斯》、《亨利四世》、《清官外史》等。曾数度参展四年一次的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擅长水粉风景画,出版有《胡妙胜》画集(2005)。目录:
  序
三版序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
——舞台设计的功能
舞台美术的意境
舞台美术的虚与实
舞台美术的假定性
舞台美术的写意性
舞台美术的样式
探索演出的空间结构
活动与光的戏剧
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与现代西方舞台设计
附录:
戏剧幻觉辨析序
  三版序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
  ——舞台设计的功能
  舞台美术的意境
  舞台美术的虚与实
  舞台美术的假定性
  舞台美术的写意性
  舞台美术的样式
  探索演出的空间结构
  活动与光的戏剧
  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与现代西方舞台设计
  附录:
  戏剧幻觉辨析
  假定性、“跳板”、“霸权”
  写意戏剧观的意义和特征
  后记
  二版后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引者按: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引者按:当作”却“)在,灯光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场景令人玩味的正是从视觉形象上表现了“成大学问者”这一可贵的精神境界。
  这一景的意蕴存在于小小顶楼与无垠夜空的对照之中。在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上海旧式花园楼房的顶楼,俗称假三层房间的就是。它的结构是由拱形屋顶的斜面所决定的。房间又小又矮,窗户从屋面上开出去。窗外又联结着一片红瓦屋顶,增强了人们对楼房顶部的联想。小刚、阿祥就是从屋顶上爬窗人室去偷书的。这个带炯囱的拱形的顶楼只占了舞台画面不大的部分。画面的大部分则是一片广阔无限的天空。皎洁、深邃、宽广的夜空使人联想到无限的宏观世界。从居住条件来看,王茂森被挤在顶楼的狭小的空间中。但是从画面的境界来看,这位科学工作者站在最高处。他似乎站在高山之顶,上接苍穹,面前展开着无限广阔的天地。这就是王茂森自己所说的“另外一个世界”。登高望远,小顶楼与大宇宙的对比表现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境。
  从室内来看,布景形象又给我们展示了王国维所说的第二种境界。这间带拱顶的小楼又窄又矮。左边临窗处有一书桌。右边临窗处置一单人床。正面墙有门和靠墙的书架。屋内显得凌乱。被子也没有叠。地上到处堆着书籍和手稿。一个科学工作者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埋头书桌,抱病工作,日以继夜地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样的形象不是表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吗?
  ……





上一本:维多利亚 下一本:爱是陪伴:最想和爸妈一起做的46件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的作者是胡妙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