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杂记(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底住院至逝世之前在病榻上撰写的近百篇文章。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先生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作者简介: 季羡林 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12种语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目录: 《病榻杂记》 目录: 小引/001 我的小学和中学/001 回忆一师附小/003 回忆新育小学/007 回忆正谊中学/026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034 回忆济南高中/052 结语/061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064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073 忆念张天麟/078 寅恪先生二三事/084 痛悼钟敬文先生/090 悼巴老/093《病榻杂记》 目录: 小引/001 我的小学和中学/001 回忆一师附小/003 回忆新育小学/007 回忆正谊中学/026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034 回忆济南高中/052 结语/061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064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073 忆念张天麟/078 寅恪先生二三事/084 痛悼钟敬文先生/090 悼巴老/093 追忆哈隆教授/094 天上人间/099 忆念宁朝秀大叔/101 病房杂忆/106 石榴花/113 季羡林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讲话/116 分析不是研究学问的唯一手段/120 爱国与奉献/125 公德(1)/128 公德(2)/130 公德(3)/132 公德(4)/134 老年四“得”/136 恐怖主义与野蛮/139 再谈爱国主义/142 两个母亲/144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145 给“拆”字亮红灯/148 从小康谈起/150 李恒进大夫/153 读《敬宜笔记》有感/154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156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159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161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163 简短的评估/165 三进宫/167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儿什么/172 难得糊涂/174 论“据理力争”/176…… 您(季羡林)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总理 对像死亡这样的谁也违背不了的灾难,最有用的办法是先承认它,我一不饮恨,二不吞声。我只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季羡林 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进院时并没有结论。李大夫看了以后,心中好像是也没有多少底,但却轻声提到了病的名称,完全符合他那小心谨慎对病人绝对负责的医德医风,他不惜奔波劳碌,不怕麻烦,动员了全科和全院的大夫,再加上北京其他著名医院的一些皮肤科名医,组织了两次大会诊。 我是8月15日下午四时许进院的,搬入南楼,人生地疏,心里迷离模糊,只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第一次会诊就举行了,距我进院还不到十几个小时,中间还隔了一个夜晚,可见李大夫心情之迫切,会诊的地点就在我的病房里。在扑朔迷离中,我只看到满屋白大褂在闪着白光,人却难以分辨。我偶一抬头,看到了邹铭西大夫的面孔,原来他也被请来了。我赶快向他做检讨,没有听他的话,早来医院,致遭今日之困难与周折,他一笑置之,没有说什么。每一位大夫对我查看了一遍。李大夫还让我咳一咳喉咙,意思是想听一听,里面是否已经起了水泡。幸而没有,大夫们就退到会议室里去开会了。 紧接着在第二天上午就举行了第二次会诊。这一次是邀请院内的一些科系的主治大夫,研究一下我皮肤病以外的身体的情况。最后确定了我患的是天疱疮。李大夫还在当天下午邀请了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和副校长迟惠生教授来院,向他们说明我的病可能颇有点麻烦,让他们心中有底,免得以后另生枝节。 在我心中,我实在异常地感激李大夫和301医院。我算一个什么重要的人物!竟让他们这样惊师动众。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愧疚。 301英雄小聚义 但是,我并没有愁眉苦脸,心情郁闷。我内心里依然平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现在的处境有什么潜在的危险性。 我的学生刘波,本来准备一次盛大宴会,庆祝我的九二华诞。可偏在此时,我进了医院。他就改变主意,把祝寿与祝进院结合起来举行,被邀请者都是1960年我开办梵文班以来四十余年的梵文弟子和再传弟子,济济一堂,时间是我入院的第三天,8月18日。事情也真凑巧,远在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任远正在国内省亲,她也赶来参加了,凭空增添了几分喜庆。我个人因为满手满脚的丑类尚未能消灭,只能呆在病房里,不能参加。但是,看到四十多年来我的弟子们在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印度学的中国学派终于形成了,在国际上我们中国的印度学者有了发言权了,湔雪了几百年的耻辱,快何如之! 死的浮想 但是,我心中并没有真正达到我自己认为的那样的平静,对生死还没有能真正置之度外。 就在住进病房的第四天夜里,我已经上了床躺下,在尚未入睡之前我偶尔用舌尖舔了舔上颚,蓦地舔到了两个小水泡。这本来是可能已经存在的东西,只是没有舔到过而已。今天一旦舔到,忽然联想起邹铭西大夫的话和李恒进大夫对我的要求,舌头仿佛被火球烫了一下,立即紧张起来。难道水泡已经长到咽喉里面来了吗? 我此时此刻迷迷糊糊,思维中理智的成分已经所余无几,剩下的是一些接近病态的本能的东西。一个很大的“死”字突然出现在眼前,在我头顶上飞舞盘旋。在燕园里,最近十几年来我常常看到某一个老教授的门口开来救护车,老教授登车的时候心中作何感想,我不知道,但是,在我心中,我想到的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事实上,复还的人确实少到几乎没有。我今天难道也将变成了荆轲吗?我还能不能再见到我离家时正在十里飘香绿盖擎天的季荷呢!我还能不能再看到那一个对我依依不舍的白色的波斯猫呢? 其实,我并不是怕死。我一向认为,我是一个几乎死过一次的人。十年浩劫中,我曾下定决心“自绝于人民”。我在上衣口袋里,在裤子口袋里装满了安眠药片和安眠药水,想采用先进的资本主义自杀方式,以表示自己的进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押解我去接受批斗的牢头禁子猛烈地踢开了我的房门,从而阻止了我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的可能。批斗回来以后,虽然被打得鼻青脸肿,帽子丢掉了,鞋丢掉了一只,身上全是革命小将,也或许有中将和老将吐的痰。游街仪式完成后,被一脚从汽车上踹下来的时候,躺在11月底的寒风中,半天爬不起来。然而,我“顿悟”了。批斗原来是这样子呀!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我又下定决心,不再自寻短见,想活着看一看,“看你横行到几时。” 一个人临死前的心情,我完全有感性认识。我当时心情异常平静,平静到一直到今天我都难以理解的程度。老祖和德华谁也没有发现,我的神情有什么变化。我对自己这种表现感到十分满意,我自认已经参透了生死奥秘,渡过了生死大关,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已经修养得差不多了,已经大大地有异于常人了。 然而黄铜当不了真金,假的就是假的,到了今天,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自己竟然被上颚上的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水泡吓破了胆,使自己的真相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自己辩解说,那天晚上的行动只不过是一阵不正常的歇斯底里爆发。但是正常的东西往往富于不正常之中。我虽已经痴长九十二岁,对人生的参透还有极长的距离。今后仍须加紧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