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三记》展现人文与科学对弈,情采斐然,并在谈笑间看围棋、桥牌交锋,正如作者所说的:“做我所能,爱我所做”。《浮生三记》文字清丽,作者沈君山所写的道理都很朴实,所写的感情也很真挚动人,且有一种将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情势用极明晰而又含蓄、有分寸的概括语句或比喻表达出来的本领。 作者简介: 沈君山 才子、外交家、工程师、博弈高手,与连战、钱复、陈履安同被雅称为台湾“四大公子”,拥有“第一流的聪明”。 1957年赴美,获物理学博士,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天文物理教研。1973年赴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任理学院院长、人文社会学院主任委员、生命科学院主任委员、校长。1980年代,长期担任选举委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出任统一委员会委员,最早提出两岸分治观念。他连续三年获得美国围棋冠军“本因坊”头衔,两次赢得世界桥牌赛亚军。 他文名斐然,文风清逸,擅长将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情势,用极明晰而又含蓄有分寸的语句生动地传达出来。他是陈寅恪所说的那种为文化“所化之人”,其所化不仅有中国文化,也有西方文化,不仅有人文文化,也有科技文化。 如此开放的心态,表现于文字,是不悲愤、不苦痛、不尖刻、不孤傲,更不睥睨一切,是有一种真正的雍容和达观。 目录: 《浮生三记》新版序 自序 人文打菩萨 花莲的白灯塔 怀念燕谋 怀念见美 万古人间四月天 科学智识的突破 寻找静止的标准 哲人其萎 棋桥一著而为天下法 莫教浮云遮望眼 卫平和我 怀念魏重庆 桥游散记《浮生三记》新版序 自序 人文打菩萨 花莲的白灯塔 怀念燕谋 怀念见美 万古人间四月天 科学智识的突破 寻找静止的标准 哲人其萎 棋桥一著而为天下法 莫教浮云遮望眼 卫平和我 怀念魏重庆 桥游散记 余音 “做我所能,爱我所做” 小传自述 附录 两岸三地书评选 尚思为国戍轮台?/张作锦 听那遥远的绝响/董桥 渐行渐远渐无书/何怀宏 打菩萨儿时琐事一则六七岁的时候,我随着父母迁居到四川的荣昌,一个介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小县。那时,抗战刚刚开始,荣昌还大致保持着原来的面目,外面的浪潮并没有十分地影响到它。城里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两旁茶馆里,袍哥大爷高谈阔论地摆着龙门阵,乡间却总是在闹土匪,县长老爷忙着出城去“靖匪”,而土匪也偶尔地来围城。县城的城楼上,经常悬挂着人头,都是县老爷的战绩。从学校回家,不能避免地要经过城楼,家里来接的长工再三叮咛我,一定要闭紧眼睛,假若被挂着的人头看见你在看他,晚上是会来索命的。被他这样一说,晚上的梦里,人头果然便来索命了。 父母亲任职的单位,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属于农林部的一个研究机构,初搬到荣昌时,有一年多的时候,寄居在县城外的。 宝庆寺。宝庆寺是荣昌最大的庙宇,坐落在小山丘上,山脚下有一座石头牌坊,过了牌坊,便是庙产。一百多级的石阶,修竹夹道,从山脚下一直通上来,走完石阶,才到庙门,门上一块大匾,龙飞凤舞“宝庆寺”三个大字,是道光年间一位进士题的。 庙里古木蔽天葱葱郁郁,佛殿僧舍,有四五十间房屋,中农所借了一列偏殿,在木鱼喃呒声中,继续他们的农业研究。 宝庆寺的庙持是当地有影响的人物,几次土匪打到城门边,都没有来骚扰宝庆寺,据说就是庙持的面子。实验所借用寺屋,是中央关照下来,县长办的交涉,庙持心中愿不愿意,不得而知。但表面上大家是很客气的,所里的职员见了和尚,点头为礼,庙僧也合十作答,大家相安无事。 父亲那时担任副所长的职务,常常因公滞留重庆,母亲是麦作系的主任,每天在实验室工作。我放了学,便从石阶上一步步跳上来,有时和小沙弥捉迷藏,有时缠着老和尚讲唐僧取经。母亲在她的实验室里,摆了套小桌凳,我闹得太不像话时,就抓我进去,坐在她身旁的小凳子上,她一面写报告,一面管着我作功课。到得夕阳西下,母亲才锁了实验室的门,在禅声清唱中走下石阶。有时,我们一齐坐上等在坊门外的滑竿,有时,我只是跟在滑竿后面跳跳蹦蹦地跑。 吃过晚饭,母亲通常总帮我温习学校的功课。抗战时的荣昌,没有电灯,只有菜油灯。平常是用两根灯芯,温习功课时,加到三根,在摇曳的灯光下,母亲和我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黄昏。 小学的教科书里,搜集了很多名人童年的故事:像华盛顿砍樱桃树、司马光打破水缸救人等等。遇到这些课业,母亲便引申出去,教导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 这些故事中,有一则是讲孙中山先生幼年破除迷信的事。大意是说:幼年的中山先生,当着村民的面,把他们崇拜的泥菩萨打得粉碎,因此破除了村民的迷信。 母亲详细地讲解这个故事,并且援引了《孟子》上的一句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她解释道,缩的意思是直,自己认为道理直时……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