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清初*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画,善骑射。康熙朝进士,官一等侍卫。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有《侧帽集》《饮水词》《通志堂集》传世。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前言:烟花三月,得与君遇 每至春季,扬州琼花盛放,明亮了整个江南的三月。 遇见他,在那三月烟花绽放的时节。几阕词,几段情,几抹愁思,几许豪气,便将这个如玉公子刻画进了心底。 纳兰容若。 这样干净的四个字,没有什么特别的修饰,就是一池清水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莲花,或是披上了一层朦胧薄雾的远山。初读时,平静,细嚼起来,却又意味深长。他的名字,一点儿也不像满族人名那般晦涩,倒沾染着几分江南青山流水,古道人家的诗意。 照理来说,婉约词人多由江南雨巷孕育而生,如李煜、柳三变、秦观等,纳兰容若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且来自一个善骑术、喜烈酒、满身豪气的民族。他出生在了朔朔北风的京城,瑰丽却肃杀的紫禁城,他是曾经纵横草原的叶赫部后代,他的祖先曾与努尔哈赤逐鹿中原。按照这样的家族背景,他本该是马背上一个英勇的将军,可他却成了马背上的公子,词坛里的一块和氏璧,让人每每读到他的名字时,便能够想到江南清风中翩飞的柳絮和细雨廊桥下的涓涓流水。 公子如玉,触手也温。 第一次知晓纳兰容若这个名字是在极小的时候,在一部叫作《烟花三月》的电视剧,如今已记不得剧中演了个什么情节,只记得江南、飞花、美人,还有就是那深深镌刻入骨的“纳兰容若”这个名字。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如同三月飞花,倾人一世独恋?在一个充满了彷徨和萧条的时代,遗世独立,用一袭青衫、满袖秋风和几点稠墨晕开那朦胧的词卷。 再见纳兰容若,为那一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彼时正是懵懂时期,爱他人风花雪月,爱他人刻骨铭心,读他人柔肠百转,似乎自己也成了那句读中写着的斯人,无限愁绪涌上心头。此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虽说矫揉了些,却因此读了好些斐然文章来假装自己是个有学问的人,也因此得以结识那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怎样的通透灵秀,才能吐露出这纤尘不染的一句?又该是经历了怎般的支离,才能如此悲戚。 上天给了他一颗玲珑心,天生便要比旁人多几分感触。“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者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评南唐后主李煜时用了这句,后来一众大家对于纳兰词,皆认为“直追后主”“得南唐后主之遗”“重光后身”等。他的词,每一阕都用血泪书就。幽艳哀断,凄婉处不能卒读。怕是读得深了,便也要如他那般,染上几分不属于人间的殇情。 〖JP3〗有人说,但凡能够写得一手漂亮文章的,必然是个多情人。 因为多情,是以能觉察出常人不能觉察之事物;因为多情,是以能感受常人不能感受之情感;因为多情,是以其七情六欲较之常人更多几分。 欢乐时分,只觉山川奔腾,生生不息,这世间便再没有比他更快乐的人,再没有比他正经历的事情更美好的了。而哀戚之时,从那玲珑心里散发出来的悲苦亦会扩张至心肝脾肺都抽着疼,仿若窒息。 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个多情人。 而那些生下来便被赋予了多情这种性情的人,便只得忍受十分的乐与十分的痛。 纳兰容若的一生,在多情中走过。 从不知真假的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主角——表妹,到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挚爱——妻子卢氏,再到江南烟雨中的知己红颜——沈宛,他的爱情,曾绽放出比烟花更加绚烂的光彩,也只如烟花,转瞬而逝。 他从绚烂的烟花中走出来,走过一季春秋,一季冬夏。又走过一季春秋,再走过一季冬夏。如此循环往复,终于在第三十一个深秋的时候,烟花消散。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 烟花三月,得与君遇,得以读懂一个纯洁的灵魂和一片玉壶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