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开平装,华文出版社出版★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舫主编,贾平凹、铁凝、李敬泽联袂推荐★ 本套书艺术展现了丝路沿线的人文历史和地域风情,体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担当和智慧才情,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丝路文化精品★ 14册分别为:王巨才《垅上歌行》、丹增《海上丝路与郑和》、陈世旭《海的寻觅》、陈建功《默默且当歌》、张抗抗《诗性江南》、梁平《子在川上曰》、阿来《从拉萨开始》、吉狄马加《与白云*近的地方》、林那北《蒲氏的背影》、韩子勇《在新疆》、刘汉俊《南海九章》、叶舟《西北纪》、郭文斌《写意宁夏》、贾梦玮《南都》 《垅上歌行》 《垅上歌行》有着传统“士大夫”游记的印记,不管是浑厚的黄土高原,还是灵动的江南,在作者笔下,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作者眼中,山水已不单纯是山水,而是与社会人文、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人的家园。散文中流露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王巨才的《垅上歌行》,如同生养他的黄土高原一样,即便沟壑纵横,纵使黄沙扑面,仍令人感受到难以忘怀的苍茫和浑厚。王巨才的笔触,致力承继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以来浩浩汤汤的汉唐文风,字里行间迎面扑来的是浓郁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是契合着历史大势和社会走向的艺术图景与审美风度。 王巨才,陕西子长县瓦窑堡镇人,一九四二年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文艺团体创作员,地方报社记者、编辑,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曾任中共延安地委副书记、延安行政公署专员,陕西省委常委、官一传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入文艺理论批评。晚来时有散文作品见诸报刊,或入选年度排行榜和作品选。著有《退忧室散稿》《退忧室散记》《退忧室散集》等。现为中国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 《海上丝路与郑和》 丹增的文字具有自然般的神力,复苏了一个古老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他用天真隽永、朴素热烈的书写,深情抒发他对自我的呼唤、对生命的勘悟、对永恒的追寻,深情讴歌他对人类命运黄金时代的怀恋和追忆。 《海上丝路和郑和》《郑和是云南人》完整探寻 “海上丝路”形成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有关民族文化基因;《丙中洛》《阿妈拉巴的酥油灯》等散文则充分糅合地域风土、当代视野,翔实描绘当下西南地区民族融合的感人故事 。 丹增,藏族,西藏比如人,1947年生,3岁入寺,13岁到内地求学,先后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西藏文化局局长、西藏文联副主席。1983年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1985年起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荣获“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2009年亚太文化产业成就展特别荣誉奖”“2010年台湾鹤山文化艺术勋章”“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终身成就奖”。小说《神的恩惠》获“中国很好短篇小说奖”,《江贡》获“《百家》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报告文学《太平洋风涛》获“亚洲华人文学奖”;散文《童年的梦》获“十月文学奖”,《生日与哈达》获“中国很好散文奖”,《丙中洛》获“人民日报盛世民族情征文很好奖”,《雪域“路”之梦》获“人民日报美丽中国征文很好奖”,《百年梨树记》获“民族文学2014年度奖”。 《海的寻觅》 作者陈世旭将书斋由相对安静的老区迁至繁华的都市,写作却愈发有大隐隐于市的淡泊。在他笔下,大漠、海洋,都在大地 “文章”中“有情”地呈现,古陶、古贤人等带着故事历时登场,与城市底色交融,凝聚地理与文学意义双重观念和情怀。 陈世旭的散文如同一幅幅中国画,寥寥数笔之外是广袤的留白,言外之言、意外之意,令人浮想联翩。阅读他的文字,不仅需要丰厚的知识积淀,而且需要深厚的智慧储备。 陈世旭,当代作家。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裸体问题》、《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登徒子》、《一生之水》、长篇传记《八大山人传》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青藏手记》、《人间喜剧》、《陈世旭散文选集》、《边走边想》、《谁决定你的世界》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小说《小镇上的将军》、《惊涛》、《马车》、《镇长之死》分获1979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年全国优秀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默默且当歌》 本书是陈建功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写人、叙事、言情,语言质朴,文字张弛有度,从中可以看到风趣幽默的作家、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和身边平凡的劳动者,浸透着人间至善、至美、至真、至情……文章不见华丽的辞藻,传达的却是饱满的有温度的人间冷暖。 陈建功的文字,幽默风趣,鬼斧神工,他描述人、事、物,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他的散文,沉着中有昂扬,追索中有挣扎,平静中有波澜,温醇和煦,温情脉脉,却如清冷凛冽的寒风一般,劈开一城的雾霾。 陈建功,1949年11月出生于广西北海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主要从事小说、随笔、电视剧写作。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迷乱的星空》、《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前科》等,随笔集《从实招来》、《北京滋味》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重要的文学奖,并被译成英、法、日、捷、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诗性江南》 不论是葱茏江南、广袤东北,还是塞外草原,在女性作家张抗抗笔下,都活跃着有筋骨、有温度的人物形象,而诗意呈现。 张抗抗出生于天堂杭州,她的笔墨,也有着人间天堂的钟灵毓秀,比之她的小说,张抗抗的散文格外温婉、细腻,琴棋书画、茶米油盐、高山流水、鼓瑟吹笙尽入笔端,充满着诗意的想象,包容着深邃的伦理。 张抗抗(1950年—),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近90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2015年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曾出访南斯拉夫、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进行文学交流活动。 《子在川上曰》 重庆,这是生养梁平之地,更是造就梁平之地。在他轻灵如诗的文字中,我们仿佛得见他锥心泣血的笔墨、响遏行云的呼号、掷地有声的追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他关乎大悲喜和大彻悟的哲学问道,是他寻求死之尊严与生之庄重的心灵追索,答案不言自明。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梁平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跟随梁平的笔端,我们沿长江、嘉陵江溯流而上,一路奔跑、沉潜、翱翔,同他的爱与恨,他的愤怒与期冀、疼痛与愉悦同频共振。 梁平,1955年生,重庆人。当代有名作家、诗人,现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青年作家》主编。著有诗集《山风流人风流》《拒绝温柔》《梁平诗选》《巴与蜀:两个二重奏》《诗意什邡》《童谣100首》等六部,长篇小说《朝天门》一部。作品获四川省文学奖、重庆市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从拉萨开始》 阿来的生命履痕始终围绕嘉绒藏族。在这里,他见证了世世代代半牧半农耕的藏民族的寥廓幽静,见证了具有魔幻色彩的高原缓缓降临的浩大宿命,见证了那些暗香浮动、自然流淌的生机勃勃,以及随着寒风而枯萎的花朵、随着年轮而老去的巨柏、随着时间而荒凉的古老文明。 作者从拉萨开始,回溯了嘉绒这个陌生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命运。现实与传统并存,理智与情感交融,反思传统与当下思潮中民族的处境,有独特的人文高度。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格萨尔王》《尘埃落定》《空山》,纪实文学《瞻对》,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散文集《大地的阶梯》《就这样日益丰盈》等。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与白云*近的地方》 吉狄马加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视域宏阔,洞察敏锐,从苍茫寂寥的大凉山走到历史纵横的古都北京,又从历史纵横的古都北京走到灵魂直接天际的青藏高原,吉狄马加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个彝族文化的守望者。 本书是吉狄马加为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创作的主题散文集,不论关于 “青海,*后净土的入口与文化创意”的宏阔介绍,还是一次次在国际诗歌节等场合一次次阐述关于诗歌、文学的观点,都集中体现了一位丝绸之路国度的诗人,对文学、文化乃至人类的根性探寻,富有激情和思辨,形象活跃其中,也演绎着现实版的丝路故事。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著名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或地区出版发行。曾获中国第三届诗歌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成就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2016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以及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蒲氏的背影》 本书是作家林那北是散文集,女性笔触,构思精巧。围绕丝绸之路,分 “丝一样的路上”“路上人影绰绰”“路上有几缕表情”三大板块,既有丝路当年风烟的想象,人物群像描述,更还原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域有关的家族故事,“蒲氏的背影”是一个典型。以故事构思散文,精巧、集中而显得真实。 林那北的散文既有婉约之美,又有豪放之气,一泻千里,顶天立地。她擅长用诙谐表达庄重,用谐谑维系尊严,这种功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具有的,所以她的散文书写就具有了非凡的气质:以矛盾结构矛盾,以悖论解构悖论,以想象冲击想象,精密,精细,精深,精致,重要的是——好看。 林那北,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文联副主席,已出版著作二十二部。现居福州。 《在新疆》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子勇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 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就是什么。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一生跌跌撞撞寻找归宿,寻找那个办个完事消失的家伙。只有极少的人,认出他、了解他,创造新我,成为自己的父亲、创造自己的父亲。更多的人,是永无身世的弃儿,不被收留。韩子勇的《在新疆》,告诉你的,就是这样一份关于漂泊、寻找和指认的隐秘笔录。 作家以特有的体认传达对新疆的风土、物候和人情的感受,并步步深入到新疆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淋漓尽致,引入入胜。 韩子勇,1962年生,新疆人。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著有《当代的耐心》《边疆的目光》《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文学的风土》《浓颜的新疆》《深处的人群》《大声说话》《木卡姆:巨灵如风吹过》等书。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南海九章》 《南海九章》有《离骚》一般的想象:丝路之南海呈现怎样的宏阔?丝路之西北又演绎了怎样的商业、爱情故事?一一娓娓展开。 出生于湖北赤壁的刘汉俊,却以海南主题文章闻名。刘汉俊的文字,时而如精灵一般,透过弥散的阳光、平静的大海、流彩的云朵,饱览自然之瑰丽;时而如沧桑老者,透过浩瀚的典籍、尘封的传奇、锥心的往事,挖掘历史之智慧。他的文章,察时观世,说古道今,它们站在未来,提前为被审判的时间作出判决。 刘汉俊,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思想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曾任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先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无线电通讯工程系、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读者文摘》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两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11篇作品被中学复习试题或中考、高考试题选取出版个人专著《缔造精神》《塑造形象》,个人文集有《一个人的河流》《午夜的阳光》《千年的桨声》《文化的颜色》等。 《写意宁夏》 从年节民俗、乡土伦理中走出来的郭文斌,宽柔,慈敏,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用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写意宁夏,读者将在他的文章里找到内心的吉祥如意,找到远离喧嚣纷扰的世外桃源。 作者用写意的方式描绘“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宁夏,让人联想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作者笔触细腻安详温暖,不仅仅由于宁夏之“风土”,更由于作者身边集中了母亲、儿子等一系列中国传统之“人情”,作者去感受、感恩,“那正是中国真正的现实,如果把中华民族看成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部正是安详温暖,否则,就无法保持五千多年的生命力”,并对他们寄托“文字的祝福功能”。这样的方式讲中国故事,真挚,深远。 郭文斌, 1966年生,宁夏西吉人。当代著名作家,现为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空信封》《点灯时分》《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小说集《大年》《吉祥如意》,诗集《我被我的眼睛带坏》。曾获国家金童奖,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奖,宁夏文艺评奖多种奖项。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 《南都》 从六朝古都到民国政要、近代文人,《南都》以名人故居、历史遗迹为载体展开了历史深处的故事,丰富、立体地呈现了民国时期南京独特的蕴藉沧桑的历史。 贾梦玮,1968年生,江苏东台人。当代著名作家,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钟山》杂志主编。发表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各几十万字。出版散文随笔集《红颜挽歌》、《往日庭院》等。 《西北纪》 关于西北的50多篇文章,探索了兰州人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叶舟对生命、自然真谛的探索,描绘了“丝绸之路”以及现代甘肃地域文化,非虚构、文笔活泼,将地方性知识、当代视野、个人思考与文学笔触充分糅合,呈现一个文学表述中的“丝绸之路”之西北纪。 叶舟由诗而入散文,他的散文仍难得地葆有高蹈轻扬的诗性和从容不迫的诗心。他对于丝绸之路历史的描述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体认,他的《何谓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例》《蓝色的敦煌》都是难得的佳作,在这些文章中,他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文明世界,每一段岁月的纹路,每一次幽远的回溯,都无比精彩,深邃高远,令人难忘。 叶舟,1966年生,甘肃兰州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发表过大量的小说、诗歌及散文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鉴、年度选本和中国小说排行榜,并被译为英、日、韩等国文字,有部分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著有诗文集《大敦煌》《边疆诗》《练习曲》《叶舟诗选》《敦煌诗经》《世纪背影——20世纪的隐秘结构》《花儿——青铜枝下的歌谣》,散文集《漫山遍野的今天》《漫唱》,小说集《叶舟小说》(上下卷)、《叶舟的小说》《第八个是铜像》《我的帐篷里有平安》,长篇小说《案底刺绣》《昔日重来》以及长篇电视连续剧《我们光荣的日子》等。作品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奖、《十月》诗歌奖等。
|